这本《原生之罪The Crimes of the family》,主旨是在于让每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能够更好的珍惜自己的人生,明白“家”来之不易。也希望那些因为“原生之罪”而遭受伤害的人,能够真正的从阴影中脱离,活出属于自己的风采,重拾对“家”的信仰。当然,我更希望那些正在“进行犯罪”或是已经“犯罪”的原生家庭能够醒悟,并且审视自己的行为。
本故事纯属虚构,请勿带入真实人物,谢谢。
★★★★★★★★★★★★★★★★★★★★★★★★★★★★★★★★★★
徐生源的采访结束了,我开着车回到了单位。和同事老曹寒暄了几句,匆匆回到位子上打开电脑,赶稿子。
“张杰!你情人的信!”李国文这个死胖子,嗓门大得比火车鸣笛都响。
“去你M的。”我一脚踢在他屁股上,夺过信。心想:这个年头了,居然还有人写信?look,look。
白到反蓝的信封上用水笔写着报社地址和收件人,信封右下角则规整的写着:汇江省刘云县天唐街 柴国庆。一个男人,写信给我干嘛?这么中规中矩,有条不紊的笔迹,不想是来“找茬”,打开来看看再说。
信件内容,如下:
张杰先生,您好:
先允许我介绍一下自己,我叫柴国庆,是汇江省刘云县天堂中学的一名老师。之前拜读过您的一些报道,深受感触。在一篇篇真实的报道下,旧藏心中的过去又浮现眼前,让我辗转反侧多日。终于,我拿起笔决定将这些讲述给您听,希望通过您的这档专栏,让像我这样的为人父母有所感悟。
(读到这里,我想到的是“原来如此”)
先和您讲讲我的故事吧。我们家有三个孩子,大哥小时候得了小儿麻痹症,导致腿上留下毛病,被我的父母认为“废了”。正因为如此,二姐和我才得以出生。然而天不遂人愿,农村重男轻女,姐姐和我也并没有得到善待。
我从小就是一个内向而敏感的孩子,自尊心很弱,总是渴望满足父母的一切要求,得到他们的认可,小时候的我坚持把别人的需求看得远远高于自己的内心需求。特别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甚至会不断取悦迎合对方而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内心,失去了很多东西,比如自我。
我在别人的情绪中一点点长大,慢慢的我习惯与人交往时小心翼翼。我的父亲脾气非常暴躁,平时一点小事就能让他发极大的脾气,而我的母亲则是个温和的人,可她却会将这份愤怒转向我们兄妹,尤其是大哥。
后来我们长大了,大哥的脾气也像父亲那样火爆不已。这也使得原来是父亲吵闹完、母亲骂完就结束的模式,转换成了父母和大哥之间的争吵。我记得大概是在八九月的夜里,父母一如往常因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起来,大哥嫌吵就捂住了耳朵。我父亲看到后就开始辱骂大哥,母亲也跟着附和,大哥又和他们吵了起来。最后,大哥摔门走了,直到二姐高三了(大哥走的时候18岁,我二姐12岁,我10岁),我才再见到他。
二姐和我的成绩一直都还不错,而我更是一心想要考大学。因为我们都很清楚,想要离开这个家,只有考大学。然而,父母却说没有钱让我们上大学(其实是因为我们是女孩),拒绝让二姐继续读书。我二姐哭了好久好久,直到大哥回来。我大哥离开了六年,跑到外地学了水泥工。九几年的时候,农村兴造楼房,大哥手艺好又肯吃苦,和他师父包了些活,攒了点钱。
我大哥把学费给了我二姐,父母见了大哥肯回来由给了钱,也就没什么异议。我记得,大哥回他师父那儿的时候包里就放了几根黄瓜,就这还是从别人田里摘的。就这样,先是二姐,后来是我,我们都考到了外地,而这一切全靠我大哥把我们姐妹供读出来。我的父母连问都没问过我们····
脱离了家庭之后,会受到外部世界的各种影响,来自学校、同辈、社会。我从与外界的交流中学到父母不曾教给我的为人处世之道,学到了如何正确的认识自己。特别在大学里,我学了很多知识,更接触到了心理学。我开始通过阅读和学习,建立起了独立的人格,也越来越自信。当我明白曾经那些性格缺陷的源头,很大一部分来自我的原生家庭时,我决定当一名人民教师,更好的关怀我们的孩子,也避免再有像我一样的孩子在无爱的世界里长大。
大学毕业后,我在A县当了一名老师,二姐则去了更大的城市发展。我们经常会去看望我大哥,我大哥心善,好人有好报!不仅娶了他师父的女儿做老婆,还生了一对健康的龙凤胎。孩子满月酒上,我大哥和我们谈起了父母的事情。在我们纷纷离开后,母亲得了病,身体大不如前。父亲托人才找到了大哥,得知大哥成家立业。父亲很高兴,说希望他能回去看看自己。大哥不久前带着嫂子和孩子回家看望过,还给了我父母一些钱。
在大哥的劝说下,又过了两年,我们才放下心结回了家(我老家是刘云县的)。回家的时候,我父母老了许多,母亲只顾低头哭泣,父亲则是破口大骂我们,可骂着骂着自己也哭了····
事情过去了很多年,我的父母也早已故去。可我却时常在想如果我们没有曾经的种种伤害,那我们相处的时间将美好许多,而非如今这般充满遗憾。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父母的影子太重了,随着年龄上去,我也开始有些暴躁。特别是对待自己亲近的家人,我的先生和女儿,如今时不时成了我发泄的对象。前几天,无意中听到女儿和小朋友说想换妈妈。我才猛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正在朝着自己曾经最厌弃方向发展。
根据您专栏最后的“治疗铺子”的指导,我买了些关于原生家庭伤害治疗的书籍,希望亡羊补牢,不要让伤害延续到下一代身上。
最后,感谢张先生的阅读,以及您为我们这些被伤害的人所做出的付出,万分感谢。
此致
柴国庆
2020年12月21日
合上这封信,张杰心里忽然变得很紧张,他想:我以后会结婚吧,那我会怎样对待我孩子?是会像柴老师这样幡然醒悟,还是会像更多的人那样将恶果传递给我的孩子。我会不会暴打他,会不会辱骂他,会不会像张民航对我那样对待·····想到这里,张杰胸口一阵压抑,过往的事情历历在目,即使过了这么多年,他依然会有些害怕到全身微微颤抖,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噩梦般的打骂声、吵架声。
张杰害怕了,他害怕自己经过这么多年,逃到天涯海角,最后却活成了自己最厌恶的模样。如同这位柴老师一样,我害怕极了,害怕成为下一个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