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我回到家里已经将近一个月,还记得刚放下行李箱的那几天,我对周围的一切总保持着高度的敏感,虽然这个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我明明再熟悉不过,却还是希望用这久违的新鲜感获得更多的感触或者感动。
不得不说,“习惯”,当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它总能在悄无声息中影响人的想法甚至是行为。家乡于我而言,埋藏着很多年少的偏执和爱而不得,所以出门在外还好,某些念念不忘只是顺遂生活里的调剂,可一旦回到这个环境,那种纠结就成了病态式的钻不出来的牛角尖。
高三那年,我向暗恋了很久的男生表白,那是我第一次表白,大概也会是我的最后一次表白。直愣愣地、钢铁直女式地面对面开门见山,因为对感情秉持着不符合年龄的认真和严苛,我一直觉得,表白,就是要当面说才有诚意。
虽然我也明白,在成年人的社交礼仪当中,没有直接答应,就是拒绝。但由于对方没有表态,所以我一直很懊恼,当时为什么不再勇敢一点,问出一个Yes or no,好让我“死个明白”,倒也不用一直跟自己较劲。
这不,昨天是情人节,我还在自己的疑问和不甘心当中出不来呢。
正是因为知道自己是“敏感”体质,所以回来了这么久,明明知道打开书桌抽屉,就能够重温自己初高中的单纯岁月,但还是没有勇气翻阅过往的九本日记。只能跟自己说,等我再强大一些再来回首往事吧,现在无谓再给自己增添忧伤。我想我还是比较喜欢洒脱向上的自己,喜欢现阶段这个会给自己找事情做的自己。
有一段时间特别害怕做公众号、做有声电台会耗费自己太多时间,但最后发现,即使不做这两件事,时间也还是会被白白浪费掉,那何不把时间浪费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呢,即使这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在目前无法为我带来实质收益。
自从高中毕业之后,我基本上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收听有声书,刚开始是因为要打暑假工,后来是因为上了大学没有时间空间和流量支撑我一边听书一边思考。于是慢慢地,有声书从我的生活里淡出了,虽然明知缺了点什么,却还是会被其他无聊或是有趣冲刷掉那份不习惯。
直到今晚,重拾了高中时期最享受的爱好,在听有声书的过程里,听作者的思考,也缕清自己的思路。心里有感触,有赞许,也有对某些不得志的释然。
我想,现在对我而言,生活无非我未完成的大学生活以及我以为必须要有的远得要命的爱情。大学自然会继续下去,曾经允诺过自己不许放弃的阅读和英语,当然必须继续;而可遇不可求的爱情,既然我是个绝不暧昧绝不将就的精神洁癖,在那个可以争取的对象还没出现之前,就先过好自己的日子吧。
明明道理都懂,但为什么就是喜欢犯浑,可能是这段时间对自己太放纵,所以才在自我质疑里沉溺了那么久。
在这段在推文中自言自语,说对了没人肯定,说错了也没人取笑的日子里,我也曾经因为“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这句话而不敢说“思考”这个词。可是现在不了,因为如果这一切都不是思考,那会是什么?
所以我不会再因为这句话而不敢写东西,我还会继续思考,继续写,至于上帝还是看客,谁爱笑谁笑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