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为公的实行
世界到了大同的时候,人人以良心作主。确认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满存相亲相爱的仁慈,毫无自私自利的野心,即是天下为公。
如何达到天下为公那样的境界呢?即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八个字,便将治国平天下,造大同的政治学问,满盘包括了。
现分别述之:
(一)选贤与能
办事需人,故说为政在人。
现讲法治者多说,只要治平考虑得周到完美,天下便可治平,人才犹在其次。譬如一部机器,只要机件配备完善,任何一个会作用机器者,都能驾驭。试问,假如有人懂得如何利用机器,达到他自私的目的或者害人的目的,这机器岂不成了害人的工具?又譬如,同是一把刀,法官拿去杀恶人,盗匪拿去杀善人,就看拿刀的人如何使用。又譬如,当律师者,根据法律条文替人辩护,各有理由。替原告说原告有理,替被告说被告有理。一件讼事,数十年不能解决。原告被告两败俱伤。律师从中取利。可见法律要紧,而人才问题更要紧,所以说,“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因而必须选贤与能。
贤者,是何等样人?能者,又是何等样人?
先讲贤者。贤者,乃是躬行孝弟之人,必要孝道弟道完全尽到,真正成为国人模范。做到格致诚正,身修家齐的,才称得上为贤者。如果真正选得如此贤者,开诚布公,德政所孚,必然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大治。犹如孔子为鲁司冠,三月而鲁大治一般,这是贤者在位,立刻生效的明证。
至于能者,其人品在贤者之下。必须有贤者之管束,其所作所为,方能利国利民。古人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亦是乱世之奸雄。可见能者,以才能为主。如有贤者管束,便成治世的能臣。否则,便行奸弄巧,妄自尊大,无恶不作。有的能者,虽无行奸弄巧的坏心,但躬行孝弟之功比不上贤者。但具有农工商等某种技能,亦在能者之列。但其胸襟、心量、及心性自修的功夫均不如贤者。因为贤者即是儒家所谓的君子。君子不器,却可统辖治平之大成。此即贤和能的大略区别。
再说选和与。
选贤的方法,古今来颇有几种。如尧的选舜,是我们中国真正天下为公的选贤办法。考试,是一种选才的方法。现今投票效法西方。选法虽多,其原则总不外由道德智慧高者中选,方能选得真正人才。所谓英雄识英雄,圣者知圣者。譬如初学加减法的人,叫他去考代数必不可能。反之,则毫不费力。选贤的方法,按此行事,决不至误事。所以,真正选贤不但被选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和智慧,即是选者,亦必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和学问,上合天道,下顺人情,方能圆满。所以,选字含有推崇的意味,而不是用金钱或欺骗的手段来达到被选的目的。其选字的分量极其重要。
与能二字,有给与、许与能者的含意。即有提拔和奖励的意义,故此与能之权必须握在贤者手中。以贤者的目光决定与之或去之。且又要因人而宜,因才器使,大公无私。不但天下无废弃之才,且人人争先恐后,勇猛直前,向道德与人格方面迈进了。
所以,必先选贤而后方可与能。如所选不贤,便不能够与能。譬如曹操的才能,原可大用,可惜无贤者驾驭奖励使用,便流为乱世奸雄。西方物质文明发达,是其奖励专门技艺之结果。故而与字亦极为重要。
这等贤能的人才,有在现今学校里造就的,但亦不完全在学校里造就的。因无论公私处事,第一在通达天理人情。其技艺人才亦有自成一家的。所以不能专以资格、出身用人。否则,真人才必被埋没。故取用人才需大注意也。 (通情达理)
(二)讲信修睦
讲信,凡想立一法以行于世者,必先做出确定可靠的信用,使民众乐从不怠。从前商鞅变法,行用徙木的告令,以取民信。信用一孚,推行才能便利。试想商鞅行一部苛法,尚须先取民信,何况想造大同世界。所以孔子云。“兵食可去,信不可去。”又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请看近年来登上政治舞台的人,其未上台前,多说许多为国为民的漂亮话,可惜说是一回事,做的又是另一回事,说的是爱国爱民,做的是祸国殃民。说的是仁义道德,做的是杀盗邪淫。言行不一,信用扫地。无论说得如何好听,结果终归失败。所以施政的要领,第一须讲信用。
讲信须彻底。若光凭一点小惠,用一点假仁,如王莽谦恭下士,始而诵功德者固多,终而骂臭名者更众。所以,讲信须彻底。必要从大慈大悲仁念里发出来的信,加以大智大勇的实行,方能彻底。
然,信字并不易做。如尾生抱桥而死,则是一种愚信。宋襄待渡而击,是一种愚仁。有施政者,自以为是信,行之于民,反为大害。此类事极多。
所以,信字要讲,讲明信之所以然,要如何信法,才能使民众奉行,有利无弊,享太平之幸福。
再讲修睦。今社会现象所以扰乱,就因各业双方不睦之故。父子不睦,则父子相夷。兄弟不睦,则兄弟相争。夫妇不睦,则夫妇反目。朋友上下、家国天下不睦,则朋友上下、家国天下都因此纷纷乱乱,毫无秩序矣。现今之劳资不睦、军民不睦等,皆因不平则鸣而起,造成混乱的局面。要想世界太平,必须修睦。如何修法?
将所有不平等障碍,以和平方法化解之。使大众和和气气、快乐万千,才是睦的究竟。
化解不睦的办法,重在一个修字。修睦之修字,是物旧重修的意思。并不是以硬功夫,暴力手段来扫除的。况且要想和睦,必须双方同意,硬打如何能修。古之先哲对于求睦的办法下一修字,就含有德政在内,德政就是实行孝弟之政。前说贤者即是躬行孝弟之人。如果选得贤者在位,就是君相师儒合一。所行德风德草,上行下效。自然人人向化,个个孝弟,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岂不是大同极乐世界。
有人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区区八个字就算是办大同的政治,未免说之轻易。其实,此八个字确是大同政治的纲领,历千古而不变。无论政体如何变化,社会如何改革,离开此八个字,决不能成事。
要知道,选字里含有可变化的条例,与字里含有可活用的方法。讲信的讲字,修睦的修字,都要看贤者的学问如何,时势如何、民情如何、随机变化。大同政治的纲领原则,是由“大道之行也”里面生出来的。大道不行,满盘都是假的。大道果行,遇何事应出何种条件,到何时应定何种方针。譬如医生诊病,开方用药,必须对症而施。呆方治病是庸医的办法,刻舟求剑是古来的笑话。大同事业,安能如此。
不过此等纲领原则,惟贤者方能应用。因为贤者是躬行孝弟之人,对于自己本身,先下过格致诚正的功夫。说不贪财真不贪财。说不好色真不好色。清明在躬,志气如神,方能办家国天下的大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