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夏,临时动议去巴东县野三关镇休闲避暑小住一段时日,不巧正好赶上当地一年一度的“秘境巴东高山森林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导致酒店住房紧缺。
在我们办理酒店入住手续的时候,就被告知只能连续住三晚,因为所有住房都已被运动员及其工作人员在一年前就预定下来了。
经上网查询酒店情况和向朋友打听有关消息,这个马拉松比赛是镇政府好不容易才申请到的扶贫项目。难怪镇上到处都是工地。
去年第一届,因为试水,了解的人相对较少,参赛队员及工作人员也就相对少一些,酒店勉强还能凑合。
而今年这第二届,虽然软硬件仍未完善,但知晓的人多起来,政府也稍有经验并有意宣传,参赛人员自然就增多了。
因此,政府有令,所有酒店,包括客栈、民宿,一律向比赛人员开绿灯。于是,我们这些临时动议的无关人员就只好被“驱逐出店”。在野三关小住一段时日的计划,也只好改作游玩三四天的行程了。
从武汉坐动车到达野三关站的时候正是中午时间。站名写的巴东站,但实际上是野三关站,巴东县城目前没有动车经过。野三关距巴东县城约95.5公里,自驾需要一个多小时,大巴两个半小时左右。
听说经勘探,野三关镇的地理位置和条件比巴东县城更合适设站,但站名仍用了巴东。是为了保持平衡用以安抚巴东县城的百姓?还是因为县城的名终归大过一个集镇(尽管野三关号称鄂西第一大镇)?抑或别的什么原因?不得而知。
乘班车到达镇中心,入住,吃完中饭,已是下午两点。补个午觉吧。我拉上窗帘,铺好床,躺下。
武汉是火炉,这里却是凉都。一下动车,就感觉进入到凉爽的秋日,所以无需空调。我让玻璃窗留了一条缝透气。
窗帘微微晃动,清风吹拂,传来阵阵鼓声、歌声和音乐声,不紧不慢,不慌不张,并不让人心烦,但对于入睡难,又极怕吵的我来说,无疑仍是一个干扰。
当然,听书伴入眠另当别论。予我而言,听书不是吵,而是助眠剂,是妈妈哄孩子入睡的摇篮曲。
我起身拉开窗帘,想透过玻璃窗看个究竟。有时是播放的音乐,有时是现场的鼓声和人声。那么,是卡拉OK,还是在排练马拉松比赛某种仪式上所需的表演节目?
然而,我什么也没看见。我住三楼,放眼望去,楼接楼,窗对窗,没有任何蛛丝马迹能让我得出一个准确判断。
我关闭所有玻璃窗,不留一丝缝隙,拉上窗帘,继续午睡。由于隔音效果不佳,鼓声、歌声和音乐声仍不绝于耳,但离我的距离似乎稍远了一些。
没办法,改变不了的现实只能接受。我安慰自己接受这个现状。随即打开手机音频节目里下载的所听书目,龙应台《天长地久——给美君的信》。定了听一集的时间。伴随着外面有节奏的背景音乐,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儿。
晚上与当地朋友聚餐,聊天,围绕镇中心广场的新街区散步。
镇中心广场大概就是马拉松比赛的起点站了。现在这里人声鼎沸,灯火辉煌,各种广场舞在这里汇集。
你可以听到民族歌,也可以看到现代舞;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有众人齐跳的,也有两人交际的;有体操,也有太极……;还有孩子们溜旱冰的,大人们遛狗遛小孩的,应有尽有。
想来中国各地不管城镇大小,这种风尚已遍布其中,深入骨髓。与之相匹配的,四周围绕着一些小商小贩大声叫卖,各种小商品,吃的喝的穿的用的……,无所不包。
我们所住的酒店在广场背后的山坡上。回到房间,我能将中午那鼓声、歌声和音乐声清晰地从广场舞的嘈杂声里辩认出来。
在我洗漱完毕准备上床睡觉时,广场舞的声音淹没在夜色里,而中午的那些声音依旧平稳、柔和地穿过玻璃窗进入我的耳廓,似乎没有结束之意。我只能抱着与中午同样的心态与做法睡觉了。
注:本人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为2019年夏抵达巴东野三关站时手机随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