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高压下会怎样,一个状态是会奋进,而另一个状态会是萎靡不振。
自从成了老母亲,就关注的焦点变成了希望孩子变成什么样的人。
关注了很多社会宣传的有成就的年轻人,无一不是家庭给予很大支持,而自己又很奋进的。
很担心,回北京后给予孩子的会不如原来就可以享有的。同样的花费孩子在六线小城市享有的所有的兴趣培训的费用几乎只是一线城市普通教育费用的零头。巨大的费用配比支出,却没有相应的收入来源,是焦虑不安的主要原因。
怕耽误孩子,给不了她们幸福感,却会把自己的焦虑和压力传给她们。对于整个家庭来说肯定是影响巨大的。
但是,所有的孩子都会多才多艺吗?比起爸爸妈妈的爱,她们更需要的是什么?
听过亲戚和曾经的同事说过兴趣的培养有些真的是没用的,曾经也会学钢琴投入巨大精力,也弹钢琴天赋很好的姐姐,原来家庭条件优越,性格不能吃苦,心比天高,总想找个不用奋斗的家庭养尊处优,反而改嫁了好几次,终于在奔四的年龄才踏下心来工作,钢琴在她的前半生并没有带来什么,反而让本就不宽敞的二环小房子里,更加无处安置。
而前E的同事杨姐更是,老大是个女儿,初中之前学了不下十种才艺,初中后进入反叛期,全部都放弃了,无一继续。性格也大变。因此生了老二后,从来没有主动报过兴趣班,甚至幼儿园也说孩子主动要求上才给报的。
无论在几线城市,都有听说很多孩子学了很多东西随着时间推移各个项目开始难度增加,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要成倍增长,孩子们是否能在如此多的所学的兴趣爱好中获得更多的乐趣难以评判。
爱人也说他的同事很多人也并没有学习什么课外班,只是学校教的这些。开导我不要身在海淀这个父母大牛,鸡娃盛行的地方,和全国的少数孩子相比,徒增自己的痛苦和烦恼。
而陪伴和读书低成本的也许是最重要的,可以完善孩子的性格,给孩子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初回来北京的目的是什么?
是不是需要更自由的空气,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更优越的文化环境。这些北京都有。唯一没有的是闲适和安逸,有的是马不扬鞭自奋蹄,它给你的也许是奋斗的机会和会改变的命运。而这不就是你想要的吗?
天生的王者,不受屈于权威,无论家庭还是工作,沉睡的巨龙偶尔的小憩不代表会一直昏睡。
做自己,一切会运行起来。
即使一败涂地,那也奋斗过了,此世也会无怨无悔。帮助更多的人,也会为来世增加福报。所谓的成功不是一世的积累,更是命运的馈赠,多修一分,便多增一分的机率。
曾经遇到的不好的事情,也许是今生注定的劫,过去了就让它们都过去吧,久久回忆,徒增伤悲和胆怯,对于现状丝毫无益。
诸神保佑我,给了我一个爱人和一对可爱的女儿,也是极大的福分了。以前曾怨恨命运不公,现在没有什么可以怨恨的,只是想让这幸福持久保持下去。
爱自己,接纳自己,放下怨恨,放下胆怯,奋自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