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耕地资源稀缺,但森林连绵、大海浩瀚,要宜粮则粮、宜林则林、宜渔则渔,不断开发和丰富食物资源,有力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的食物消费新需求。乡村振兴,本质上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世界经验表明,科技创新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要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机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靠科技更靠人才,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要发挥重要作用。要着力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农业人才,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要完善科技特派员制度,持续深化推广科技小院模式,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用创新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践行大食物观,质量安全是关键。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食物品类更加丰富、结构更加优化、品质更有保障,守护“舌尖上的安全”,确保老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
农业技术支撑是前提,技术应用是关键,而这离不开农技人员的指导,需要发挥科技特派员制度的作用。推动农技人员下沉到农村基层,有利于发挥科技与人才的综合优势,为农业插上科技翅膀。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农业发展已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迫切需要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针对我国农业农村科技供给水平还比较低,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现状,必须大力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
依托信息化、数字化等技术,农业产业从基础设施到物流、仓储、零售等环节,都有实现智慧化的巨大潜力。面向未来,推进农业与科技融合、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仍有很大空间。勇于探索、善于运用,才能跑出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引导农业向绿色、优质、特色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质高效、充满活力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农业科技进步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成果转化和推广环节。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也是衡量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关键性指标。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真正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既需要公共服务平台,也需要专业化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