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现在的人都这么浮躁,也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好像每个人都变得愈加的浮躁。
浮躁是因为急于求成而产生的一种不安的心理。心中总是想着做更多的事情,更快的获得成功,更快的抵达自己的目标,使我们忘记了,我们是为什么去做一件事情。
做一件事的最重要的是求的心灵的安宁。当我们充满激情的想做完成一件作品时,我们的心不是安宁的。
一直到作品呈现出,它应该有的形式,我们心灵才获得了安宁,才获得了喜悦。
然而当你想着赶快做完一件事的时候,就说明你不再关心此事,而是想着下一件事,你匆匆忙忙的应付了眼前的事,然后又赶紧开始下一件事,你的心没有得到过安宁。
前面事情又做的不够好,你会更不安,更浮躁。戒浮躁就要做好当下的事,投入你的热忱,直到做好它,那时你的心才得到安宁。
高僧把扫地也当成他生活的一部分,他沉浸于扫地这个过程,直到把地扫干净,他获得了心灵的安宁,这种安宁对他来说比任何东西都重要。
他过得是一种沉浸式的生活。而心浮气躁的人总是过着肤浅的生活。
放慢自己做事情的速度,投入自己的热忱。不要着急地去做一件事情,先端正自己的态度,寻找做此事的热忱。
或许我们也可以去认真的做一些其他的东西去平静自己
1. 收纳、整理。生活区域和工作区域,整洁有序。
也许有的人喜欢乱中有序,从一堆东西里面找出自己想要的。
但对我来说,处在乱糟糟的环境时,心情就会有点躁。
收拾房间、整理衣柜、洗衣服、书架上的书按自己的喜好重新摆放等等小事,都可以调节烦躁的心情。
2. 做知识的消化器,不做知识的储存器。
见多识广并不是浏览了多少网页、看了多少个公众号文章。
而是能踏踏实实地看完一本书、一则新闻、一个事件,提炼出来一些观点并形成自己的东西。
3. 接纳自己,喜欢上自己,从外在到内在。
喜欢自己的第一步,从接受自己的外貌开始。
内在的,一方面有意识地改进,学着凡事有主意,不人云亦云;学会拥有“被讨厌的勇气”,生而为人,我得自己先高兴。
认识自己是一生的修为,能够不断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外界的事情就越无法干扰自己。
4. 培养自己「有始有终」的阅读。
越来越多的人缺乏耐心,文章看了两三行就划掉,书籍只看目录跟结尾,电影不断地跳镜头,还美其名曰“节省时间、只看精华”,其实很多内容要完整地看完,才能理解吸收,真正明白作者想表达什么,否则就算看了1000本书,也只知其皮毛,不知其内在。
也可以去我的公众号一纸书课 回复阅读,送一一份高质量书单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差距可能就体现在最后那一点点行动上。
具备了行动力,我们才能消除焦虑,消除模糊,真正做到不浮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