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阅读可以从社会、家庭、学校三个方面同时入手,三者相辅相成。当下,人们过多地重视硬件阅读氛围营造,例如图书馆、图书架、图书角、书房的设置等等,其实现在我们更应把视角往软件阅读氛围的营造上换一换。
社会阅读
主持人董卿制作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全民中推起了一股阅读的热潮。每年4月23日的“世界读书日”时,朗读亭就会进入七座高校,人们在亭前排起长队依次进入朗读亭中,为自己的家人、朋友或是想要为之朗读的人朗读三分钟,而这段朗读还有可能会出现在每一期的《朗读者》的片头。
正是这样的节目,让身处浮躁和喧嚣的人们得到了一丝阅读的乐趣。在西安有一批志愿者妈妈由于致力孩子的阅读走到了一起。她们志愿服务幼儿和小学低年段的孩子,经常在广场、公园这样的公共场所为孩子们讲绘本故事。
为了吸引孩子们听她们讲绘本故事,她们根据故事内容制作卡片道具,再加上丰富的表情和肢体动作,让孩子们走进故事情节中,同时组织孩子们进行绘本故事分享,读再到讲的过程,使孩子们在直观互动中慢慢对阅读产生的兴趣。
正是由于像董卿这样喜欢阅读的主持人,通过制作朗读类的电视节目,广泛地引导了大众阅读的氛围;也正是由于志愿者妈妈们通过公益讲绘本故事的活动,引导营造了孩子们生活中的阅读氛围。只是,这种影响还不够广泛和持久,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之处。
家庭亲子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所有那些有教养、品行端正、值得信赖的年轻人,他们大多出自对书籍有着热忱的爱心的家庭。”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上有这么一句话:“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但你永远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得妈妈。”
由此可见,亲子阅读在学生课外阅读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父母是否读书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给孩子讲过故事,那时我们都发现孩子小时候很喜欢听爸爸妈妈讲故事。
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讲故事在不知不觉中戛然而止了。父母不讲了,孩子不听了,阅读也终止了。在父母讲故事的这种亲子阅读形式慢慢退去的时候,家长就要考虑如何让亲子阅读以其他的形式保持下来?
首先,家长的阅读习惯不能丢。例如,我们在一则网络漫画中看到,地铁上坐的两对父子,其中一父亲在看书,他的儿子也在看书;另外一父亲在玩手机,他的儿子也在玩手机。可见,父母的业余爱好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孩子。
其次,给孩子交流读书心得的机会。孩子们在看完书之后会急于分享,作为父母要耐心地听孩子讲自己的读书心得,并及时鼓励。
第三,家长要根据孩子的阅读兴趣,准备相关的书籍,让孩子随时都有书籍可读。总之,亲子阅读切不可虎头蛇尾,前功尽弃,坚持仍是阅读兴趣养成的关键。
学校阅读活动
学校是学生读书的重要场所,也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责任。《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打造“书香校园”,无论能硬件和软件上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要真正达到书香满园,需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阅读活动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例如,有的学校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有的学校开展的“阅读储蓄”活动,有的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每天一分享”“每月两活动”等各种各样形式不一的阅读活动,让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习惯养成的润滑剂,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阅读的快乐。学生在这种活动激励下,自觉形成“追赶超越”的风气,课外阅读的兴趣有了,阅读的良好氛围也形成了。
阅读,会让不同的人成为独特的自己。随着基础教育向纵深推进,人们已经认识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意义。在科技大发展、知识大爆炸的今天,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小学阶段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定会使其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