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后我的语文课堂的变化

仔细读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的界定。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我抓住三个核心词,即语言文字运用综合性,实践性。在这三个核心词的指引下,我的课堂就有了以下几个改变。

一是语文课堂更关注于生活。让语文根植于生活的土壤,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更具活力,我把社会热点带进课堂,把生活现象带进课堂,并且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就是带着语文的意识去看待生活,让语文资源的俯拾即是。比如,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盖大楼,我就在语文课堂上让学生观察筑炉工,并进行写作,说话等这样的语言训练。

二是对教材的使用也发生了改变。以前是一本教材,捧了一学期,现在我对教材的使用理念有了改变,整体把握教材,充分利用教材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现在的课堂,我能凭借文本进行拓展延伸,由教材延伸到课外阅读,延伸到写作。

三是语文课堂更关注于学生。首先在学习方式上我一直在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并且能展示。然后在课堂氛围上,尽力打造,民主和谐自由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思维是活跃的,敢于说善于说。最后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同一模式来评价学生。

四是课堂更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课堂设计上,关注三维目标的融合。多设计读写听说等这样的语文活动。努力构建语文味非常强的语文课。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