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坚持看书,最近在看《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大部头书,之前看了大半年,看了一小半就搁置在那里,又去翻看其他书,零零落落,这本书没看完就想去看另一本书,导致每本书都没有读通,深受其害,读书的进展也很慢,以至于这半年只读了不到10本书。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读书时遇到的普遍问题。
要知道人家很多爱学习的人,一个月都要读8、9本。渭水徐公每月读八本,怪不得人家写作那么容易,一气呵成,兼职写作月入上万。前两天看到曾国藩谈读书的一篇文章,觉得其中一条非常有道理,“读书一日不尽不读新书”沉浸其中,读懂读透,才能深晓其意,如果再写些拆书稿或书评,岂不更好?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中要义。
读书和写作是结合在一起的。世人尤其重视读书,实际上,只读书不写作,虽能增长知识,但却少了更多思考和形成自己的独特思想的机会。写作,就是通过写的过程,让自己不断思考,提升自身逻辑思考能力、总结反思能力,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思想更深邃,见识更开阔,胸怀更宽广,才思更智慧。任何一个读书人都应当坚持写作,不管是不是为了变现,在一篇篇文章写就之时,不只是有巨大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更强了,思考的层次也更深刻了,你将超越你身边的同伴,成为佼佼者。
尤其是在刚读完书之后,觉得文思泉涌,心中有很多话要说,有很多灵感迸发出来。而当灵感突现时,一定要马上去写,不管是提笔即写、敲击键盘还是在手机上点击,都要把当下的灵感及时地记录下来。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过了这段时间,之前脑中所思所想就忘记了。
今天刚读完那本史书规定的部分,已经读了整部书的82%,这几天每天只读三五十页,循序渐进,坚持下去,还有一两天的功夫便可读完,深感欣慰。但也更深刻地认识到“每日读书”和“一书不尽不读新书”的重要性。曾国藩曾说,“吾未有一日不读书”,一个清朝的中兴之臣,一个文人官拜一等侯爵,其卓越功勋何尝不是读书带来的呢?
与当下而言,我不要求多,一周吃透一本即可。因读书以后还有必要写拆书稿。 最近,特别流行PR--快速阅读,又名影像阅读法。运用这种方法读书速度特别快,基本上一天抽出集中的两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书,一日千里。我也一度很想掌握这种方法。但总觉得单纯利用这种方法读书不踏实。每个人适用的方法不同,我觉得读不同的书,应该使用不同的方法。
人应该坚持一辈子去做的事情,就是读书和写作。对于读书人而言,这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