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孔子《论语·述而》
孔子说:“品德不加以修正,学习之后不讲学,听到大义的事情不能遵从,不好的地方不能改进,这些是我所担忧的地方。”
以上四个方面是孔子对自己内部的改造方向,我对自己也是如此要求,但有时候未必全部做到,所以许多时候欢迎朋友们来监督。对于所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要不找任何一句外部的理由,只有从内部自我批评,通过这样的自省来使得自己更加精进而变得更好。千万不要去担心自己有没有房子,有没有车子,有没有朋友,有没有钱,这些都是表面的现象,真正出现问题的核心根本就在自己内部的这四个方面。
第一要担心自己品德修得还不够好,德不厚则福不至,所以任何还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福报就是因为自己修行的品德还不够厚,修自己的品德就是要在遇到所有的问题上去包容,去付出。就像花钱决定了未来的赚钱,付出在哪里,收获就会在哪里,所以许多人都说花钱比赚钱更难,因为花钱是一个因,赚钱是一个果。因是自己的认知和品德选择的行为,而果是这个行为所带来的结局。今天是五一劳动节,劳动是增加一个人品德的好事情,所以一个家庭不劳动的,即使赚了钱也很快会失去,因为下一代只会享乐而不劳动哪里还有福报?所以曾国藩家训中劳动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他要让所有人都要修炼自己的品德。
第二就是担心自己不去讲课分享,一个人学习了许多但是不去分享就不会进步,学习是最快的进步。所以不分享就是失去了进步最好的机会,内在的原因估计是自己以为都懂了,或者自己内心戏太多所以不分享了,其实这是退步了。所以如果想要成长,那就必须要懂得分享,要有地方让自己分享,有人听是最幸福的事情。
第三是听到正确的事情不能去践行,如果我们认为工作的时候应该是努力的样子,那就应该去努力,少一些抱怨而毒害自己的内心,明知道自己应该努力而不努力就是不能去践行义的事情,明知道应该早点睡觉而不睡觉,明知道自己打电话而不去打,明知道自己应该去拜访客户而不去拜访,做小区精耕而不去做,这些都是知道对的但是自己却不行动,所以孔子担心自己知道正确的事情而不去做。就像我们在工作中一样,明明知道要做什么,但是就在哪里犹豫摇摆,最后一天过去啥都没做,虚度光阴。
第四是明明自己身上有错的地方,不能承认错误,自己进行改正。其实人这一辈子最可怕的就是不面对,任何问题都应该直面错误而进行改进,这样就能彻底斩断了根源,就像《了凡四训》中说的改过之法,改过是一个人人生中必修的一门课,也是不可或缺的,否则人就会陷入幽暗的山谷而终日无光。所有优秀的人都是闻过则喜,见善就拜。
我认为人只要修好了自己身上以上这四个点,那么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一日无德可修,就是一日无福而至;一日无学可讲,就是一日无智可明;一日无义可徙,就是一日无行可践;一日无过可改,就是一日无步可进。要是一个人没有做到以上四点那得有多可怕啊?《明史》中说君子有三惜:此生不学,一可惜;此日闲过,二可惜;此身一败,三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