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很喜欢蝈蝈,是它的吱吱吱的叫声吸引了我,看着别的伙伴都有一只蝈蝈,自己心里就痒痒。哥哥抓了几只送给了我一只,这只蝈蝈通体碧绿,不带丝毫杂色,绿脸红牙,绿腿绿肚,红眼棕须,一双金黄翅,格外显示自然之美。我摘了很多南瓜花和豆叶喂它,结果还是被我喂死了,他们说是撑死了。
在我拥有蝈蝈之前,先学会了编蝈蝈住的笼子。把高粱杆的外皮剥开,用小刀把内瓤清除,外皮刮净,切割成一条条的外皮,先编一个笼子口,而后编笼子,最后收口,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每次口收不好,笼子就不漂亮。这样的蝈蝈笼子比较小,是一个椭圆形,差不多就能装两个蝈蝈的空间。也可以用高粱最上面的嫩干装订成一个大笼子,好像一个古代建筑物 ,蝈蝈的活动空间就会大一些。
会叫的蝈蝈都是雄蝈蝈,雌性是不会叫的,还是大肚母油,拖着一根绿色的长尾巴,我们不要雌性的,见了也不捉。蝈蝈的鸣器在后背,用两叶前翅摩擦发出醇美响亮的叫声,这种鸣声作用于吸引异性、呼唤同伴。鸣叫发声时两前翅斜竖起,来回摩擦,从而发出巨大的音响。
后来,就在同伴的带领下,下到大豆地里捉蝈蝈。炎热的夏天,太阳越热,蝈蝈叫的越欢,当我们听见蝈蝈的叫声,就判断它的位置,而后就悄悄的顺着叫声摸着前进。蝈蝈很机灵,只要有点动静它就不叫了,即使看到了它,蝈蝈也逃的很快。第一次捉蝈蝈,一个也没有捉住,空手而归,还把大豆苗扑倒一大片,被大人批评了一顿。
第二次,一个同伴说,黄河滩里大西南地的蝈蝈多,那个地方几乎没有人去,都是坟地,去捉蝈蝈的人少,蝈蝈还多。为了捉蝈蝈,我们几个也顾不了那么多,大中午,骑着自行车,拿着蝈蝈笼子到大西南地捉蝈蝈。到了地方一听,蝈蝈吱吱乱叫一片,但都在坟地的槐树丛里。那时胆子也大,就悄悄的找蝈蝈,只要有蝈蝈叫,其他的蝈蝈就叫。但看到人,蝈蝈就跳跑了,我就一阵乱扑,手都被槐树针扎出血了,同伴不小心还踩到了蛇,吓的乱叫。那一次我就捉了好几只蝈蝈,等捉住几只之后我们才害怕,骑着自行车一阵快跑。但后来又去捉过几次 ,如果一个人是不敢去的,明显那个地方阴凉的很,风一吹,感觉阴气深深的,虫蛇也比较多,离村庄还比较远,如果有什么事,我们小孩还真会被吓坏。
夏天的蝈蝈叫的最响,秋天的蝈蝈不好养,我就放到家里的大槐树上几只,等到槐树落叶了,蝈蝈才被冻死落了下来。再后来,年龄大了,也就不玩蝈蝈了。但听着蝈蝈叫声,心里还是很喜欢的,看着小孩子玩,特别是有的在一起斗蝈蝈,大家的热情还是会被吸引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