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来,这句话就冒到了脑海里。这里的平和指外在的平和,不焦虑,不愤怒,平静的在当下。也不是充满喜悦,就是平静在当下。
我经常被称作“木讷”,评价是心魂感知能力差,不能感知他人。最近我了解了更深层的自我,我不是不能感知,相反,我的心魂感知能力很强,能很敏感的捕捉到身边人的状态。就像今天下午在同有三和楼下停车场停车,我已经感知道了距离太窄,有问题。但侥幸心理一打轮,撞到了侧面油箱部分。
那我的问题是什么?是通过思考转化的行动,第一缺乏智慧,不知道该如何反应(思考滞后);第二反应速度慢,经常慢半拍(行动滞后),所以经常被风相火相的人批判。年轻的时候被批判就立刻升起抵触情绪:“我不是这样的?”我确实不是这样,但别人以为你是这样,所以心理很不舒服,带来外在不平和,所以经常很纠结。年龄大了些,被批判多了,就有些习惯成自然了,心底更多无奈,还是在负面的情绪里,反应在外在也不平和。
前些日子在IMO三模中深度感受到思考、情感、意志需要平衡和协调,人才能不纠结,才能有目标有行动有成果。但是我一直误以为自己情感感知偏弱。在IPMT优律诗美课上,前辙老师带领的练习让我在感受空间的行动中突然意识到,原来我最弱的是行动,手脚跟不上。然后有些豁然开朗的感觉,最近遇到些问题负面情绪就没有了。因为你了知了自己,至于他人是否了知你就不太重要了。同时,在IMO三模的训练中,有关于内在原则的练习,通过练习,我更清晰了看到对话对象的意图(指导原则)是什么?当你感受到虽然对方不理解你,但他(她)的动机和出发点是好的,指导原则是善良的,还有什么可纠结呢。
最近在带读《究竟为何在人世》,对人生完整的生命图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对生命不同阶段的成长更加明了,所以便更加的不纠结。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只有他(她)自己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任。在关系中,要么你有能力(能量)影响到他(她)的成长和改变,要么就接受他(她)的状态,去感知他(她)的意图或指导原则,然后你的幸福感就会油然而生。我们还能生活在这世间,接触不同的人,在不同环境情境下有不同的体验,那是多么有趣的一件事呀!“生命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每天都在奇迹中,这是何等的幸福!
所以外在的幸福还是和内在幸福有关系,但不一定要达到“Inner peace”的状态。事实上“Inner peace”是累世的修炼。终极一生追寻的方向。我们能够在关系中更多去感受外在的自我平和,不纠结就很棒了!
这或许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状态吧。
无论如何,像行者一样在路上,边走边修,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