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难得从都市的钢筋水泥里逃出来,会会朋友,爬爬野山。
而且这家古树人家农家菜也很不错,借着千年古树的光,生意很红火,酒过三巡,大家轻松的聊着家常,孩子们在旁边开心的玩耍着。
当聊到一个世俗标准上比较成功的哥们时,朋友说道:“这个哥们非常讲义气,经常为朋友两肋插刀“,朋友天真无邪的孩子听到这,突然问起了问题,是插在哪里?是这两边的肋骨吗?还是侧着插?像古代佩刀的插到刀鞘里?还是直接插到最下边的两个肋巴骨的位置?插的深吗?这样人不就被插死了?和日本人的切腹一样吗?
一群大人们顿时硬掉了,自己从小到大都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这样两肋被插了两把刀,不把自己给插死了?我们的价值观念里接受的就是两肋插刀要对朋友要讲义气,帮忙。但是从来没有深究过这些问题,为朋友帮忙,真的需要为朋友而死吗?为什么非要为朋友插上两把刀才算帮忙?
大人们面面相觑,尴尬中只好马上求助于网络,下面是百度百科上两肋插刀故事真实的由来。
两肋插刀由“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传说演变而来。隋朝末年,山东好汉秦琼(字叔宝)在县衙当差。县太爷接上峰指令缉拿境内“响马”要犯,就派秦叔宝带领众捕快实施抓捕。 秦叔宝结交的江湖朋友中,就有一些“响马”英雄。秦叔宝接上司抓捕令后,为搭救朋友,先派人暗中通知被缉捕的朋友躲避;在抓捕途中,故意带领众捕快走岔道,以保护这些“响马”朋友。 后来说书艺人为歌颂秦叔宝当年帮朋友脱险而故意走岔道的“千秋义举”,就将岔道口附近的村庄称作“两肋庄”,由此产生了“秦叔宝为朋友两肋庄走岔道”的神奇故事。说书故事在民间口耳相传的流程中,添枝加叶并借题生发,皆属群众的“艺术再创作”。“两肋岔道”的“岔道”谐音“插刀”,最后演化成“为朋友两肋插刀”。
这个世界真是有意思的紧,从两肋庄走岔道居然多年以后被传承为两肋插了两把刀。这就是我们文化价值观传承中的信息走样和变形的鲜活例证。
我们的大脑里装了太多的思想、概念、价值观、意识形态,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浸润,家族业力累积,原生家庭环境的影响,家长、老师、权威人士的棍棒加胡萝卜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
扪心自问一下,这一堆堆的思想、概念、价值观、执念里,有多少个像“两肋插刀”一样你自己没问过究竟,就囫囵吞了枣。有多少个是在家长、老师、权威人士的棍棒中,迫于淫威不得不接受,然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潜意识。又有多少个像《寻梦环游记》中米格的家族那样,”NoMusic”的祖训只是因为太祖上因为音乐抛弃了家庭而立。这样的思想,价值观,执念,还值得你牢牢坚守吗?你不想自己问个究竟吗?
其实五千年前我们的圣贤老祖们,已经把这个问题看的很透彻。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做学问的人,每天的知识要不断累积,逐渐的增加。但是求智慧,问道,追寻这个世界的实相,Truth,每天都需要把自己头脑中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偏见、成见去除。 因为人的主观意识和思维见解都有分别性,局限性,在寻求真理的路上会成为障碍。而大自然的真理是无分别性的,所以我们求真理要逐渐减少自己的主观意识,思维见解。简单的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对和错,好和坏,把自己身上束缚的所有条条框框去除,你才能得到一个真正自由的心。
两肋为什么要插刀?问题问的真好。人成年后自己的心就像被蒙上了一层层的灰尘,迟钝到每天浑浑噩噩,在世俗的名利世界中把自己弄的筋疲力尽。反倒是孩子,有着一颗明净清澈的心,敏感的感受着这个世界。突然想本心,不就像婴儿那颗无分别,无对错,无好坏之分的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