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杨过后来能容下天下礼教对他的非议,毅然和“姑姑兼师傅”小龙女结婚;令狐冲能容忍所有正派的排挤和轻视,和淫贼田伯光称兄道弟、五霸岗和邪魔外道把酒言欢,都是因为早年挤进正统圈子时,感受到了太多虚伪、无耻、背叛,郭伯母教其他徒弟刀枪剑戟,教杨过子曰诗云;表面上“五岳剑派同气连枝”,背后勾心斗角仇杀灭门,令狐冲在期间三观尽毁。杨过是弃儿,令狐冲是弃徒,在人生的某个瞬间,他们都对权威彻底失望。于是两个人抛开所有传统加诸的锁链桎梏,以人的本来面目对待所有遇到的人,掌握话语权的人口中所谓的正邪,都不是真诚以待的标准,所见所感才是。
一、遇到的师长越糟糕,越能更早看清生活真相和生命真谛
杨过一路坎坷走来,确然嫉恶如仇。小小年纪成了孤儿,心心念念投靠郭伯伯郭伯母,他们的女儿却时时处处嘲笑戏弄,郭伯母出于对基因的忌惮,害怕杨过遗传了乃父的恶习,也提防他。郭伯父为长远计,把他送到了全真教,希望故人之子能接受正统武学教育,只是杨过命运多舛,拜了伪善真坏的赵志敬为师。只教口诀不教招数,还让他参加比武大赛,以他不服输的性格,结果被打到鼻青脸肿。机缘巧合遇到了孙婆婆,第一个真正对他好的外人,也间接认识了小龙女。孙婆婆被全真教郝大通误杀后,杨过伤心欲绝,誓于全真教不死不休。这样一路走来,家国天下,仁义礼智,入耳都难,何况入心?后来杨过守卫襄阳、击杀蒙古大汗,全凭本性良善,明辨是非,遇恶更恶、遇善更善。
令狐冲好不到哪里去,自己本性跳脱,师父却如行走的道德标本,在华山只能收敛心性,在江湖上遇到田伯光,没想到这个万恶淫贼,也有另一面。真小人,“小人”那一面确实十恶不赦,“真”那一面也确实坦荡如砥。而伪君子,没有一面是真的,他的善里藏的都是算计和私心。师父窃取了“辟邪剑谱”,嫁祸于令狐冲;师父为了天下第一的虚名,自宫之余,丧尽人性。而“岳父”任我行,狂妄不羁,让天下英雄俯首跪拜,且要山呼万岁,他那颗自由平等的心,那颗想要摆脱一切束缚和管制的心,终于哑然失笑。他当时应该失望透顶了,这些长辈真差劲。
二、浪子把美学导入生活,活理念不活期待
杨过、令狐冲是故意要冒天下之大不韪,与世俗为敌吗?也许天下太把自己当回事了。他们眼里没有世俗,没有礼教捆缚,“规矩岂为我辈设”。天下英雄争夺武林盟主,杨过只顾和姑姑叙旧,那一刻他们眼里只有彼此,真正的幸福不需要头衔加持。后来,杨过武功大成,几乎无敌于天下,郭靖邀他共守襄阳,他还是携爱妻飘然远去。人各有志,不可强求,“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那是郭靖,守护龙儿那是杨过。浪子见死肯定救,但要他们背负天下苦难,他们不愿意,也不受道德绑架,天下人该有自己的担当。遇苦难施以援手是真,远离纷扰不理俗世也是真,他们的真就是完全按照本心生活,一般人没有这样的天赋和勇略,总要受牵绊和桎梏。
当任我行以教主之位诱惑,以杀人灭派要挟,令狐冲完全不为所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日月神教二把交椅,他真的不感兴趣。如果说这是因为“魔教”名声不好,方证大师和冲虚道长都明确表示支持他做“五岳剑派”盟主,令狐冲也明确表示不感兴趣。“我执”太重的人,很难理解世间自有百种活法,一壶酒一把剑,江湖游荡,他们会觉得落魄丢人,与浪子来说,那是人间至乐。少林方证大师以易筋经相授,要救他性命时,他还是毅然踏出少林,不违背本性,生死之外自有更可贵的东西。浪子也许是道德标准最高的群体,轻生死重然诺,古风流淌,尊严守护。
三、浪子守护尊严的利器,除了一颗潇洒的心,还有盖世神功
如果襄阳太守强留杨过夫妇守城,会怎样?“西狂”杨过会大杀四方,“我可以飞石击杀可汗,但你不能强求”;如果宋兵乙被强征入伍,会怎样?他会成为一名军人,或者不从被打死。两者的区别就是杨过手握玄铁重剑,身负“黯然销魂掌”等盖世神功,保障自由的是实力。如果令狐冲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加入了“日月神教”,会怎样?他会叛教,会被仇杀,反抗无果他会屈服吗?屈服了就不是浪子了,死是尊严最后的卫士。
现实生活中太多无奈、绑缚,我们时不时羡慕浪子,自由自在、逍遥快乐,也许修炼出一颗安稳不贪婪的心,以及属于自己的“独孤九剑”或“黯然销魂掌”,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