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藏书之《红楼梦》
2016年双十一的时候,我托妹妹从网上买了一套脂砚斋评点的《石头记》,摩挲着两大本厚厚的精装本《石头记》,想起了自己跟《红楼梦》的过往。
我对《红楼梦》有清晰的印象,还要追溯到八七版的电视连续剧。懵懂中那一年仿佛就是“红楼年”:电视剧火爆荧屏,年画买的是《红楼梦》人物挂历,就连墙上的日历本也是《红楼梦》知识日历,进了老师办公室,办公桌上的台历也是《红楼梦》诗词台历。
我也堂而皇之地从爷爷的抽屉里拿出了他珍藏的繁体字的《红楼梦》,偷偷带到学校看。记得有一次在办公室里班主任问我们《红楼梦》的作者是谁,我率先说了出来,班主任还夸奖我知识面广。
可是说实在的,对于卷帙浩繁的那样一本长篇巨著,我是难得有决心看完,有能力读懂的。我的接触《红楼梦》还是从电视剧开始,继而通过翻《红楼梦》日历予以加深。
想起当年的《红楼梦》电视剧,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的制作团队,不仅豪华,简直有点奢侈。当时许多文学大家还健在,单单顾问里就有大名鼎鼎的曹禺,沈从文,王朝闻,冯其庸,周汝昌等。虽然演员当时名不见经传,但是他们演绎的光辉形象,一下子就在观众心目中定了型:林黛玉仿佛就是陈晓旭那样哭哭啼啼,梨花带雨,顾盼含情的,贾宝玉就是欧阳奋强一般唇红齿白,满身珠光宝气,蹦蹦跳跳全无心机的奶油小生。尤其是电视剧的音乐,直到现在我都认为王立平是中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他的曲子和曹雪芹的歌词,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实在完美至极。
当时的《红楼梦》日历也绝非东拼西凑的产物,我怀疑是当时电视剧的衍生品,背后也经过高人策划指点。那里面有有关本书作者的考证,有本书涉及到的民俗,歇后语,有本书诗词的集萃,简直是一本小型的《红楼梦》百科全书。
《红楼梦》这本书我是在上高中买了的,可是真正有耐心看一遍还是后来刘心武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之后。为了深入了解刘心武,我还买了一本根据他的讲稿整理成的书。
对于《红楼梦》,电视剧,日历,“百家讲坛”,我一直在她的边缘徘徊。先前是没能力,现在缺乏的是耐心。最近一次读《红楼梦》,是2012年的暑假在家养病期间。我每日在院里的转椅上翻几页,就攻一本书,心无挂牵,居然就看完了。人物,情节看过就忘,最后一页终了,掩卷深思,只是莫名地失落,莫名地惆怅,我想这也要算读书的收获吧?
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