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每个人在逐渐社会化的过程中,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情绪语言,不自觉地忽视它,甚至压抑它。
在很多情况下失去了表达自我的欲望,甚至会隐藏自己的情绪,不给情绪发泄的出口,长期以往,我们不但丢失了一个了解自我的通道,还为自己带来极多的负面影响。
情绪的变化,包括情绪崩溃,情绪压抑等,这些变化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因此导致精神萎靡,失去活力,最后引发失眠、焦虑、抑郁等精神疾病。
因此,维持情绪的稳定实在太重要了,那么如何才能保持情绪稳定,让自己建立更加强大的心理韧性呢?
一、照顾自我情绪,避免耗尽心力
当我们说一个人“情绪稳定”的时候,并不是说这个人没有情绪,而是指这个人有较强的心理韧性,特别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仍然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能够客观看待自己的处境,并给出适当的情绪反馈。
人不是机械,是有着丰富情感的,那些连续高负荷的工作,会让我们疲惫不堪,身体的疲惫,就会影响到心情的好坏,学会照顾自己的情绪很重要。
但有时候我们从不会找任何人诉说,而是暗暗地鼓励自己:“你可以的,不要让别人小瞧你。”看似正向的自我鼓励,实际上却是对自己情绪的忽视。
这就不是照顾自我情绪,因为对于一个真正情绪稳定的人来说,在工作中实在是感到压力太大,或是人际交往中身陷困境时,他就会承认自己“撑不住了”,然后再想办法。比如找领导协调,或者找同事求助,从而获得一些支持性的力量,以避免耗尽自己的心理能量。
二、战胜内心恐惧,寻求支持力量
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令我们感到害怕的东西了,除了那些恐怖、恶心的事物之外,还有其他类的东西,比如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别人比自己优秀,害怕自己不被认同,害怕自己做不好……
这些害怕的原因很多,可能来自于自身性格、家庭、环境这些方面。我们因为害怕,所以通过伪装的方式保护自己,这些都是常见的应激性反应。
一旦别人触碰到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脆弱,就会立即唤起我们的负面情绪,也许是愤怒,也许是焦虑。
但是对于一个真正情绪稳定的人来说,就会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首先他会客观评估自己所做的工作,以及对此付出的努力。
不会轻易怀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自己觉得工作完成得很好,却仍旧遭到了领导的否定,他会再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求获得领导的认同或帮助。
另外,我们可以试着去承认“就是有人不太喜欢我”“就是有人比我优秀”“就是有人不认同我”,因为我们无法让所有人都对自己满意,这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所承认的恐惧和脆弱越多,我们内心的恐惧和脆弱便自然会越少。
三、认清独特价值,勇于面对困难
一个自我需求从未得到认同和满足的人,是无法体会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独特价值的,忽略自身情绪的同时,也会把自己所有的价值感都归结于对他人的满足。
有一种消极的防御机制,在心理学上叫作“置换”,指的是把对某人或某物的感情、欲望或态度,转投到其他人或事物身上。
从短期看,逃避能让你获得好处,好像一时间感觉非常好,但从长远看,这种模式只会给你带来更加持久的痛苦。
面对负面情绪,你需要做的,是看见它的存在,不要急着摆脱它,将它视为敌人,而是临危不乱地和它做朋友。
如果你一味地逃避,只会加剧创伤体验。因为你逃避得越多,你的情绪感受就越单薄,应对技能就越弱。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天然的愿望,那就是无论自己做什么,无论自己表现如何,别人都能够始终爱我们,需要这种被爱的感觉。
如果我们这个天然的原始愿望在早年得到了满足,我们就会快乐自由地成长;如果没有被满足,我们便会体验到生存危机,并对自己提出很多要求。
比如要求自己“乖一点”“要听父母的话”“不可以对父母提要求”,等等。因为只有做到这些要求,我们似乎才能感受到“父母有可能爱我们”,我们的生存危机才能够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