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迎来自己的第二个本命年。小时候对于长大一岁的那种渴望不再,过生日也不会有昭告天下的喜悦。心里涌起的,是一团对于年岁虚长而成就稀薄的担忧。
去年初入职场,一年多过去了,不知不觉间承担了越来越繁重的工作任务,下班的时间也越来越晚。出于一贯的认真和责任感,在工作的时候一向是卯足了劲儿做事。特别是看到比起我们堪称拼命的老板,便觉得自己在提高工作效率和提供专业服务的方面,还有潜能,还有发展的空间。好在,踏实做事总是能被大家看在眼里的,努力得到了老板的肯定,和同事之间也都能保持友好的沟通。
在工作中寻求平衡点,是一个不断试探的过程。第二年,目标是提升工作质量(Quality)和专业度(Professionalism),同时要在忙碌和杂乱中培养出游刃有余的能力和心境。
与工作上的初见成效相比,自己向往的个人生活,还需要进一步打理。
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有坚持记账,定期检查财务状况,存款情况稳中有升;坚持在地铁上读书,读到觉得“有用”的内容,不仅仅收藏,还要整理和记录下来;多喝水,少吃零食和甜食;实践“断舍离”的理念,尽量减少持有的物品,等等。
正在逐步养成的习惯有:运动,写作,理财知识学习,早睡早起。对于新习惯,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强化和巩固。
需要改善的重点,还是对于休息时间的安排。
学会合理休息,也是一种智慧和学问。工作后,只属于自己的时间慢慢地被挤压,下班到家,没一会儿就该洗澡睡觉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塞不下想要完成更多事情的野心,这可以理解;然而靠着椅子刷刷手机上的各种更新,什么都不去想不去做,就真的是休息了吗?休息时,我还没有完全将宝贵的时间珍惜和利用起来。“累”只是借口,“懒”才是缘由。而懒懒地被动地去做一些价值含量低的事情,并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态度,更无法让自己为生活赋予向往中的意义。
学会在休息的时候,首先面对自己的日程本,记录想要实现的事情和预估所需的时间,主动总结、回顾、思考、改变。使“无意识”变为“有意识”,提高将目标转化为持续行动的能力。
不是一定要有人给你小红花你才有动力,要主动创造自己人生的意义感。
在承认人的多面性和无限潜能的前提下,我依然觉得星座和性格测试有其准确的一面。比如虽然努力要求自己提高效率,隐约仍能够感受到天性当中属于金牛座的慢吞吞和与世无争。近来听了一些DISC的课程,结合之前做过的DISC测试,也清晰地知道自己是很典型的S类(关注人,做事慢)。既如此,利用好这性格的优势,同时一定要努力发掘其他面,用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尽力突破性格上的局限。
“原地踏步绝对于事无补”,是少年时看到的给金牛座的一句忠告。对我始终是种鞭策和激励。
拥抱挑战,勇敢一点!愿25岁再来回顾过去一年时,能惊艳这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