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子乘舟》是思念伋、寿之诗,卫国人提起两子争相赴死,无不因其义薄云天而感动,不死却死而悲悯,于是写了此诗。故事是这样的:卫宣公为儿子伋所娶的媳妇宣姜,是齐僖公女儿,齐桓公妹妹。宣姜漂亮超乎伋父(卫宣公)意料,于是迎娶途中,把公主占为己有。
宣公美色上犯事有前科。曾私通父亲卫庄公小妾夷姜,生子伋、顽、黔牟。曾经,卫宣公喜欢夷姜,指定伋为太子。但是,宣姜出现并生下寿、朔二子,改变着曾经的海誓山盟。随着寿、朔长大,太子废旧(伋)立新(寿)之争自然展开。情节并不新鲜,不过是历史长河中重复又重复的人性表演:宣姜和朔在宣公面前无中生有、拨弄是非(如伋对老爹强占自己媳妇心怀怨恨,调戏本夫人等等),宣公逐渐信以为真,怨恨伋。
伋的母亲夷姜,默然而视。这个相比不那么有心机的女人,也曾靠姿色获卫宣公彻夜激动。因对宣公了解,日复一日面对宣姜和朔的野心及诋毁。当风华不再,宠爱已成往事,作为母亲,保护不了儿子,也保护不了自己,只好留下深寒,用白绫结束生命,比儿子先走一步。
朔与其兄寿,性格迥异,人生观、世界观迥异,终归表现出来的行为迥异。寿厚重仁义,和年龄上至少比他大二十左右,可以成为他父亲,最终成同父异母兄长的公子伋,惺惺相惜忘年交。两人内心深处的巨大共鸣终因一事使二者情谊流传千古:
对太子伋的疑恨,发展成杀旧(伋)立新(寿)之举:宣公谎派伋载旌出使齐国,指使强盗在隘口截杀载旌者。寿知此阴谋,催促兄长伋逃走,伋不同意,说:“(儿子)抗父之命,(父亲)还如何用子?若世上有无父之国多好,我可以逃往那里。”临走之前,寿为伋送行,把伋灌醉,自己载旌往行,强盗将寿杀死。伋酒醒赶到,无限哀痛,对强盗说:“他有什么罪?我才是你们要杀的人!”强盗把伋也杀了。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以二子同舟共济起兴,比伋、寿同赴死难。又以激流中摇晃破碎的倒影起兴,比思二人之死,悲悯如水中晃动碎影不知所定之貌。
以二子同舟共济起兴,比伋、寿同赴死难。又以激流中摇晃破碎的倒影往逝不见起兴,比思二人之死,欲追问二人本无过错,可否不去赴死?然应答往逝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