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是写作。根据我这些天的复盘经验,我觉得写作就是用文字表现具体的现象和抽象的规律。因为我们的生存必然是实践,所以具体的现象给我直接认识,抽象的规律为我们实践指导了方向。
知道了写作的最终目的,接着就要谈如何写作了,具体步骤就是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如果还要再简单的叙述一下,那就是整理素材。这个素材包括两部分,一是有启发的现象,二是指导行动的规律。
1.在如何收集素材上。我这方面有一些土办法,首先就是阅读,为什么我不提倡先观察生活呢?因为我觉得漫无目的的观察作用不大,启发效果也不明显。我坚持要先读书,至少要先阅读优秀的文章。为了提高效果,这个阅读要升级,变成拆解,按照三个便签法原则,凡是启发自己的优秀文字,都要结合自己实际谈感悟。然后用卡片或者小文章等形式,把这些素材收集起来。然后及时注意观察,观察自己实践的过程,反思自己实践的感悟。实际上这个阶段产生的疑惑,也可以变成第一个步骤读书的切入点,就是我们常说的带着问题读书。
2.如何整理素材。可能自己的写作服务于工作,所以我主要写应用类文章,小说类的基本不涉猎。应用类文章的目的就是引导下一步实践,所以整理素材的过程应该是分析、提出措施的过程。一是结论先行,这是金字塔原理的核心,也是我近期学习的重点,把结论摆在最前面,既能降低别人的阅读成本,也能强化自己的主旨意识。在使用结论先行的时候,还要注意对素材的分类,同类的放一起增加佐证的数量,有逻辑性的素材按照顺序摆放,有利于强化佐证的合理性。二是解题过程,这种模式我一般用的很多,就是通报表象,产生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措施。有的时候在制定措施的时候,我还是提倡坚持和完善,除非坚持的内容大家都知道,否则,坚持和完善的部分一定要一起说,只不过说完善多一些而已。
3.如何指导实践。文字就是一种载体,无论是多么华丽的文字,都是为了最后实践。这就好比你说一句“谁知盘中餐”一样,在本质上和“不要浪费粮食”一样,都是为了让你在实践上不要“浪费粮食”,只不过一个表现的更加诗意,一个说的具体。在应用类文章上,特别是我的复盘中,我一般都会明确下一步具体措施,措施越具体越好,措施越有力越好。
最近阅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卢曼将收集素材、整理素材变成了经常性的行为,让写作融入了日常。这些方法本质上没变,只是给整理素材争取了最多的时间,最优精力储备状态。
写作就是整理素材的过程,我一定要在收集、整理素材上多想办法,最好带着问题去读书,带着答案去实践,让自己成为收集整理素材的熟手,以写促做的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