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人为镜,提高人文素质,欢迎来到大师兄点评历史之《大明王朝1566》第五讲,两难有岂能两顾(上)。被严世蕃蒙蔽的严嵩等不见胡宗宪,内心对胡宗宪不免疏远了起来。而严世蕃也已经为胡宗宪写好了辞呈,逼胡宗宪请辞。嘉靖帝已经提前从杨金水口中,得知浙江“毁堤淹田”确为严世蕃指使,也明白胡宗宪是个能够识大体、顾大局、肯实心用事的人。浙江是朝廷的赋税重地,又有倭寇入侵,百姓还得安抚,东南只有胡宗宪能镇得住。但国库空虚,嘉靖帝明知严党层层盘剥,也还得靠严党去敛财,浙江的事又必须尽快执行。于是嘉靖帝接受了严嵩的建议,让胡宗宪辞去浙江巡抚的兼职,只任浙直总督一职。令其既能够把握大局,又能专心剿倭,打通海上的商路,保证对外贸易正常进行。同时,嘉靖帝也肯定了裕王派往浙江的谭纶,并鼓励裕王继续派人,以免严党肆无忌惮激起民变。
01猜忌
这一讲首先是说胡宗宪进京后第一想去见严嵩,却被严世蕃拒之门外。而此时的严嵩正在听罗龙文念道德经,等待胡宗宪来找自己。可等了许久都没等到胡宗宪来找自己的消息,反而严世蕃让鄢懋卿和罗龙文去陪严嵩,自己来到了贤良祠找胡宗宪要马宁远毁堤淹田供状。严嵩、严世蕃、胡宗宪三个人的关系还蛮有意思。
严嵩对胡宗宪有利用也有真心,但终究比不过和儿子的血缘关系。严世蕃能力是一等一的好,严嵩对严世蕃也十分疼爱,所以才会放权给他。严世蕃有能力有背景,仕途走的很顺,所以养成了跋扈的性子,在大事上自然不如他父亲拎的清。胡宗宪更重视大局,有些事情不会依着严世蕃,所以严世蕃不喜欢他。偏偏严嵩又喜欢胡宗宪,严世蕃较着劲,就更不喜欢胡宗宪了。再加上在此次事件里,胡宗宪不依从严世蕃的想法行事,让严世蕃觉得胡宗宪掌了权便不再愿意为自己和父亲做事。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再看严嵩那边,在面圣前一夜没等到胡宗宪来,便对胡宗宪起了疑,认为他可能会偏向裕王那边,所以在面圣时相见,严嵩也是很官方的公事公办,不愿多说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管理者对待员工,应该给予很大程度的相信,但是也不是说不可以有疑虑。在这种情况双方都应该想办法去沟通,只有多沟通才能明白员工怎么想的,才不会引起更大的误会。就像剧中虽然严嵩怀疑胡宗宪有向裕王投靠的动机,但是在殿前胡宗宪并未在供状里提起严世蕃毁堤淹田的事情,就能明白胡宗宪并未投靠裕王。可如果在面圣前一晚两人相见能够及时沟通,是不是就会避免歪曲猜忌呢?
02自我
严世蕃阻拦胡宗宪和严嵩见面,曾让门房传过一段话,原话如下:这里是私邸,要是谈公事明天可以到朝堂上谈,内阁也可以派人到贤良祠跟他谈。要是谈私事,严府跟他胡宗宪无私可言。且不说这话有多过分,就说他对胡宗宪的态度,在管理者管理底下员工时,这般狂妄自大,唯我独尊,底下哪个员工愿意同他共进步?严世蕃阻拦胡宗宪就算了,私下里去找他要交出供状,一幅你必须要听我指挥形式的架势。在管理中,如果管理者过于自我,不顾他人感受,只会失去民心,逐渐被淘汰。
图片(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再说严世蕃送高瀚文文房四宝。说是赏识,不过是拿贵重之物收买人心,为自己所用。同样是收徒,对待徒弟。严嵩和严世蕃的作法截然不同。而在剧中严世蕃的房间里有副对联“欺人如欺天,负民如负国”,本是自警之意。高翰文跪下,镜头便只剩下了每联的后两个字。“负国欺天”,这也得使管理者警惕,在管理员工时不可太过于跋扈自我,体恤员工但也该做到赏识和重用。
《大明王朝1566》第五集讲到胡宗宪,严嵩,裕王入宫面圣,胡宗宪向皇帝请辞归乡,他是如何改换门庭,如何在嘉靖的震怒之下尽责以及在两难之间顾两端,还需下回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