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寒,固原,小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月初寒尚小……月半则大矣”。乡语有云,大寒小寒,杀猪过年。已近岁末,三九寒冬,最冷时刻。小寒三候: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雊。小寒过后,阳气回升,大雁感知到了阴阳变化,开始北飞。喜鹊也觉察到天气即将变暖,于是开始筑巢,孕育新的生命。雉是阳鸟,当它感知到阳气时,便开始鸣叫。元稹则更为夸张,在《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中说:
小寒连大吕,欢鹊垒新巢。拾食寻河曲,衔紫绕树梢。霜鹰近北首,雊雉隐聚茅。莫怪严凝切,春冬正月交。
古人真是擅长观察趋势,在酷寒之时便感知到变暖的苗头。作为现代人,貌似完全丧失了这种与自然相处的敏感。走在寒风凛冽的荒野,如何能够感知到阳气滋生呢?或许对于寒风,远古的他们能够分辨出不同的温度与力道。前些天去隋唐植物园,腊梅已经次第绽放,黄色、白色与红色给灰色的园子增添了生机。
新年伊始,一场大雪飘落长城内外,从洛阳一路向西千里,银装素裹,惟余莽莽,真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不同于洛阳,固原的积雪只会不断堆叠,避免了融化路面结冰的烦恼。遗憾的是,这里踏雪怕是无处寻梅的。
从野外归来时已是暮色四合,小雪仍在稀稀疏疏地飘着。寻一家小店,坐下时,发现后面窗台上摆着一盆植物,含苞待放的花。在飘雪小寒,在西北荒原,一盆花,就静静开在那里,真让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