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想到这个标题的时候还小小得意了下,你看俺现在写博写的越来越全面发展了哈,要知道编辑们每天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拟标题,<<走进美国大报>>那本书里,作者采访那些著名报刊主编时,有人说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想标题,著名的有911时某媒体美国遇袭那个标题。又说远了哈。说在当下,在美好的周末,尤其是天气看起来晴好的北京周末清晨,这么好的天气让人有酬神的冲动之余也觉得不去跑步实在对不起天地更对不起自己。于是周六一早7:30,对于个人而言明显算起猛了的时间段,收拾利落抓点儿零钱便下楼跑步去,上N回书个人讲跑步时说过,俺在周末天时地利人合时要跑把大的,比如之前那篇必胜客早餐记。
这回也是,先骑车到河边绿地公园(此非平日常跑步行两分钟既到的河边,是要骑上五分钟的社区公园),将车一锁沿河而跑,跑起来的结果果然不出所料,马路左边是河,紧邻有车,不时有汽车挟尾气而过,感觉酸爽无比,右边是社区公园,有不少老人与狗(不是与海)穿梭其间,让人不忍去打断。话虽如此好歹也勉强跑了个来回。如果有机会,俺还是愿意多换换环境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好的,可不是,对于一个常年依靠电商的网购族而言,早上的集市看起来各种新鲜带感,比如俺这一路行来,看到日常居住的社区在周末的清晨原来是如此热闹无比,也有买也有卖,也有幌子与招牌。好吧,说实话这种疑似不食肉糜的话是挺二的哈,不过如个人这种平时忙着上班,周末积极补觉的职场众而言,不知道家附近方圆一百米卖什么东西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从前看到一篇搜狐裁员的报道,有位铜子在被裁当天首次实现了四点下班,看大街上什么东西都觉得希罕,我汗。从某个角度说,大家都差不多,比如俺惊见家附近居然又开了这家店,那家店的,真有目不睱接之感。尤其要大书特书的是鸡蛋灌饼这个东东。
终于说到题目了哈,话说个人上次吃这个还是几年前了,有多少年,总之那会儿这货还卖1.5一个。现在,现在俺早上站在摊边,眼前琳琅满目的一堆配料待选,加不加肉,加不加肠,要不要辣咸菜,当然还有多年不变的基础款生菜、咸酱(这货应该是多种酱的混合版,预估有黄酱、甜面酱等等,不吃辣铜子的首选,个人概称以咸酱,或可称基础酱)、辣酱。俺攥了攥手里有限的六块五毛钱零钱,只好忍痛要了不加肉的基础款。虽然没有肉排或肠加入升级,但基础款还是比从前吃的那种多了辣咸菜,目测是萝卜条,嚼之香脆,和饼身绵软的口感正好搭配,就好像红花要用绿叶衬一样,各种食材的搭配,只要做到相辅相成,互为有余,互补不足,如黄瓜之清爽配烤鸭之肥香,蜜瓜之清甜补火腿之油咸一样,通常都不会错,有时越是南辕北辙的东东配在一起还就越有的令人惊艳的结果。
好吧,这里不是要论述鸡蛋灌饼的配料问题,而是想生生拔高说说所谓新常态下的老问题,啥问题?当然是求新求变的老口号,改革创新的老问题。这些基本看看都会在各种总结、报告里出现的词语已经让人用到想吐,看着生厌的地步了吧,可实际上我们所做的呢,还不如做鸡蛋灌饼的呢。
说实话,几年前这货在京城刚流行的时候,俺是没想到它能活到今天的,因为北京人民(不特指京籍人士,所有住在北京的,常住、流动人口都算)实在嘴太馋,说到吃,这些年都流行过多少东东了,红焖羊肉、烤鱼、麻小,麻辣香锅、烤串儿、*&^%$,有的经久不衰,有的大不如前,有的长隐不现,要说长年不改又长盛不衰的,一个也没有,就比如俺前面提的烤鸭,且别说那几家新派创意菜已经把烤鸭改的孟掌柜都不认识了,就算街面上最普通的烤鸭家常菜馆子里也有98块钱一套的改良版至尊烤鸭卖,所谓至尊者,饼有三色,普通白面饼、绿色菠菜面饼、黄色胡萝卜面饼,别管和面时放了多少蔬菜汁还是色素,起码看着是真热闹,而且还有配菜呢,除了传统的香葱和黄瓜条,还有蜜瓜条和香椿苗,总之是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
再说鸡蛋灌饼这样的小道,虽小道亦足可观。要不要辣酱,要多要少,加不加生菜、咸菜条?多种组合,任君选择,还有升级版,加肉饼,加香肠,而且加之前都会单独把加料煎上数煎,充分释放出食材本身的味道,你说那香肠里尽是淀粉,肉饼用料可疑我都信,可起码人家做到个性服务、多元选择、丰简宜人了啊喂,早上没吃的起加肉版的人讲。更别说服务了,不管人多人少,不管手上多忙(通常是一人擀面一人煎饼)人家夫妻俩(通常是夫妻俩)都是笑脸迎人,每一个顾客都会被招呼到,那种店大欺客的服务业主流场景你绝不会遇到。产品好,服务好,品种多,有创新,这简直不就是基业长青的保证了么,一家制造业只要抓好产品和销售那么别管领导们打的多热闹也基本不愁活着了,所以说不用扯那些高大上的,与其天天坐而论道,不如上街走走,跟做鸡蛋灌饼的学学经营之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