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到一个合适的标题,去概括想表达的立意,于是随心找了一个比较靠近的。在敲字之前,就一直在犹豫,真的很难阐述这个话题;毕竟我不是情感专家,恋爱经验也少,对于情感问题,一向都是看一些理论,再去观察伴侣;从伴侣之间的行为模式,去匹配理论,结果发觉一切都是徒劳,情感都是独立的,无法遵从任何一个模式。
当用可笑的理论去指导实践时,会发觉似乎一直都在犯错,总会遇见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是伴侣间无法解决的。归根到底,是情感不匹配造成的。国人依照传统,会教你礼意仁孝,会教你温良恭俭让,却没有教你如何进行情感匹配,正确的对待男女之间的感情;一旦情侣双方出现问题,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去磨合,从而就造成了情感时间不匹配的问题。
当代年轻人基本都是在大学或进入社会时,才开始面对情感问题;而之前是被禁止恋爱,产生情感的。父母往往用早恋影响成绩作为理由,去遏制感情的产生;更有甚者,在大学里也最好别恋爱。不过,一旦毕业进入社会,父母就开始盼望着,能迅速恋爱,然后结婚生子。这样导致了年轻人需要花很多时间,在情感中去尝试对错。
情感的对与错,本身就很难去判定,再者恋爱还牵涉到性的问题,就让年轻人无所适从。我的身边,有很多人不是去堕胎,就是奉子成婚;倒是不好去评论什么,只是会反思,真的是我们自己不小心吗?对于性,父母几乎只字不提,学校生理课也是男女分开;最终男同胞倚靠岛国爱情动作片,女同胞倚靠YY和性幻想。
人之所以为人,除了基本的繁衍本能外,还需情感的维系,这里就会出现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情感社会地位匹配。无论是自由恋爱和相亲,无论你在乎不在乎,父母和亲戚都会有意无意地做匹配。从生肖八字到面相性格,从家庭背景到经济收入,只要能想到的,都会去匹配,最后一句你俩某方面不合适,拆了多少情侣。
经过了层层匹配,两人终于在一起了,爱恋到同居,问题又出现了。情感生活面临匹配,性格相互磨合,生活习惯相互磨合,性生活相互磨合,无论怎样,都会遇到问题,双方只顾着争吵,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毕竟父母没说,学校没教,仅仅依靠两个人很难。最后女的将男的划为渣男,男的将女的归为三八。
目前,和初恋结婚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在不断分离和试错中,才找到了彼此合适的对方。双方慢慢地发展到谈婚论嫁的地步,就涉及情感资金匹配问题,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彩礼。女方为了面子,多要了一点点,男方又觉得婚姻不是买卖,想少给一点点。双方就开始了拉锯战,谈得拢皆大欢喜,谈不拢分道扬镳。
朋友曾经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夫妻性格互补更幸福还是性格相似更幸福。说实话,我不好回答,夫妻幸福不幸福取决于是否懂得经营,却和性格没多大关系。其实不然,朋友给出了一个让我吃惊的答案,只有性格相似才更幸福,即使性格互补,最终都会演变为大部分相似。想想也是,常人所谓的懂得经营,本质是一个同化的过程。
夫妻为了家庭彼此磨合,度过7年之痒;在这个过程中,会改变甚至牺牲原有的部分性格,使得夫妻生活更和谐,不再发生摩擦、争执和矛盾;最终你会发现夫妻双方的性格会越来越相似,虽然还是有些区别,但是最核心的性格是相似的。这个过程,也是情感匹配的过程,只是这样的匹配是一个超脱的和潜移默化的。
其实,关于情感匹配的问题,只能说是年轻人,在大背景下,不断试错的过程,因为之前没人会告诉我们,这样去面对情感问题。长辈们花了很多时间,也是为了最终的情感匹配。毕竟,我们无法像外国人一样,恋人和夫妻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去找情感专家,让专家为我们解决匹配中出现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