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父母也许就在某一个想你的时刻,打开了你的房间,看着你睡过的床,等着你,什么时候回来,或者打个电话。我们的父母面对的,每天,都是这样空无一人的房间,和无法触碰的你。而我们也不是真的那么忙,只是从潜意识里认为,妈妈的信息不需要秒回,因为她会一直都在那里。但是妈妈老了,在等你回家的那些时间里。(戳心了。。。)
云养蛙的背后是空巢青年的孤独与佛系青年的需求。旅行青蛙既在片刻之间填补了玩家空虚的心灵,又不需要你付出在现实中或其他游戏里同等的努力;它既让玩家享受到了情感寄托的欢愉,又允许玩家从关系责任中抽离,它用一种最简单的方式满足了我们希望获得爱,又疲于获得爱的矛盾情感。
我们毕竟是真实生活着的人,我们期待的爱不该全部转化为1和0,在网络世界里成为数据的碎片。不要只有在手机的世界里心动欢喜,而在现实的生活里麻木不仁。把真心多分给现实的人。愿我们都能对身边的人好点。多一点接触,多一点爱。而不是怀着一颗憧憬爱的心,做一个在生活里拒绝的人。
从“丧文化”,到“枸杞养生杯”,到“佛系”,再到这款突然爆红的“养蛙”,其实都是年轻人们对负面情绪的一种输出和以“放弃”姿势进行的自我保护,或许还有对现实生活的那么一点点反抗。
下面还有两篇,分别是有关嘻哈文化和莫言最新小说的。前几周给凤凰文化发公众号消息的时候提了一些建议和想法,它们的回复说了“在艰难中前行”。是的,打理一个纯文化公众号太难了。而且我忘了感谢凤凰文化,与时代分享这些文化思想////
作为“舶来品”的嘻哈文化,由于缺乏土壤的支撑往往会导致一些核心概念的“异化”,比如强调的“keep it real”。“real”一词胜在简单易懂,但作为一种评判标准就过于宽泛,而且更关键的是,它是一种无关道德准则的评判标准,也是目前发展下的逻辑怪圈。
嘻哈曾经是一场北美社会里“下克上”的“文化造反”:源于贫民阶层的艺术形式,最终成功“倒灌”富人阶层,实现了文化输出中“自下而上”的“逆袭”。别让嘻哈文化,只剩下难以为继的外壳。一方水土养一方艺术。早期的黑人嘻哈中,动辄爆粗口、怒斥社会不公、露骨地寻求财富,是因为受教育程度低、被歧视对待和贫穷,也是当时黑人生活环境的一部分。这样的歌词从这样的人口中说出,是发自内心、源自生活的。
粗粝的社会狠劲、英雄主义的反抗冲动与青春期的躁动和自尊融合在一起,构成了形形色色的自我中心主义。以前嘻哈反抗主流社会的歧视和隔离,表达黑人青年真实生活状态和自我认同载体的同时,有些嘻哈说唱歌曲中会夹带咒骂性的语言,黑帮式的教唆MV里也有大胆裸露的动作,青少年很容易被这些不良内容所左右。
一方面,以底层黑人为主体的说唱歌手们有着强烈的共同体诉求,渴望与其他同业人士团结友爱、和平发扬Hip-hop文化;另一方面,长期以来遭到不公平的社会对待,或是受到激进思潮的影响,说唱歌手们有着高度的自尊心和直率的表达欲,容易激动、愤怒乃至于攻击一些冒犯自己名誉和利益的人或现象。酷的反而是另一方面不好做的事:克制、努力、包容、坚持。
黑人嘻哈面向全球传播的同时,每个国家的人在相应进行文化筛选,所有传播后的黑人嘻哈文化,实际上都是已经本土化的黑人嘻哈,只有有些筛选保留了文化最本质的内核,有些筛选则留下了难以为继的外壳。
嘻哈音乐在创作时讲求作词,而不是组词,倘若只能写用粗暴色情的词汇组成的简单句子,而不去追究暴力背后的意义、色情真正的诉求,倒不如直接选取关键词,发送给最新的AI写作机器人来得更快。
所以说。。。帮派暴力、颂扬吸毒、辱骂女性、对女性不尊重等等,都不是嘻哈,对于年轻一代而言,真正的嘻哈是什么?它关乎和平、爱、统一。
心比天高,气势如虹,恨不得将小小地球,玩弄于股掌之间,那是什么样的胸襟抱负!可是,这个年代,容不下黄钟大吕,只能让狐狸社鼠得意横行。(黄钟大吕是一个成语,典出《周礼注疏》卷二十二〈春官宗伯·大司乐〉。黄钟,我国古代音韵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六种阴律的第一律。后遂以“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言辞庄严、正大、高妙、和谐。)
在我们的前后左右,每时每刻,都有一些像黑白驴一样的阴阳人,他们察言观色,他们趋炎附势,他们唯利是图,他们见利忘义,他们没有良心,却挥舞着良心的大棒打人,他们没有道德,却始终占据着道德高地,他们在驴和人之间频繁转换,驴脸上挤着人的微笑,人身上长着驴的皮毛。(是以也。。。)
你浪得虚名,你欺世盗名。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可悲吗?不可悲,真正可悲的是遍地英雄却使竖子成名!杂种出好汉!他说,真正的好作品,都是杂种!你自己也承认,你是受了西方文学影响又继承中国文学的传统然后又从民间文学里汲取了营养,你的文学,也是杂种!(自命不凡。。。)
网络就是净土吗?网络也早就被那些网霸们分疆裂土,一个个的团伙,一个个的圈子,吹捧的是他们自己的一伙,真实的社会一团漆黑,虚拟的网络暗无天日,我对这一切都看透了。我真想变成一头天驴,把日吞了,把月吞了,把地球吞了,把一切吞了。你不是一直标榜良心吗?你不是一直用你的文学揭露黑暗吗?为什么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批评我?文人无行,你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板!((咳咳,网霸,俗称黑子。。。分疆裂土。。说得好听是圈地自萌,难听点儿就是乌烟瘴气。。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百度百科对“文人无行”的解释是: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出处是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文人无行,信乎?”
文人无行,应该说的是文人的大德、公德,说的是文人在舞文弄墨、玩弄文字的生涯中缺乏原则、没有品行。比如,明知写下的文字是低俗的,会污染社会风气风俗,但为了赚钱仍然照写不误。比如,明知某一种观点是愚昧的、荒谬的,但为了追名逐利仍然大写特写。比如,明知道现在写的和以前写的前后矛盾,但为了追赶潮流仍然堂而皇之地写、理直气壮地写,根本就不在意往自己脸上吐口水。这种无行是别人无法模仿和效仿的,是文人的职业病。
文人无行不仅自古有之,而且经久不衰。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肯定是多元的,有外因也有内因。
文人的劣根性可以列举如下:
一是脑子里知道的多,心里固守的少。于是今天觉得这个有些道理,明天又以为那个才是真理,左右摇摆、首鼠两端。二是肚里有点水,就总想倒出来。人人都有表现欲,文人的表现欲尤为强烈。看着别人呜哩哇啦到处批讲,自己就耐不住冷板凳了,自己就调整风向去上杆子了。三是靠摇笔杆子吃饭,这个笔杆子就不免要随俗。任何东西,只要和生存挂钩,就不得不低下清高的头颅。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家里还有三斗米,一家老少还不至于饿肚子。
然后说实话,莫言的反讽我看不太懂,而且我觉得有点儿刻意与平直(QAQ),于是又找了一篇《厚土之上》的评析
馒头是一个隐喻。鲁迅笔下就有馒头的意象,那蘸过人血的馒头是沉睡在铁屋子里的人梦想治病的良药,其实却是愚昧者无意之中嗜他人之血的象征。现在,莫言笔下的诗人金希普迷恋着家乡的大馒头,其中却包含着另一重意味。馒头是麦子磨的面做的,这不由得让人想到迷恋麦子的诗人海子。毫无疑问,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自杀和他的诗歌共同构成了他所追求的诗歌理想。20世纪80年代末,海子自杀后,一大批写作者曾经疯狂模仿海子,他们疯狂地用诗歌种麦子、收麦子,一时之间诗歌中到处都是麦地,一片金黄。但是,诗人们在种麦子的时候丧失了自我,也离土地越来越远。他们种的麦子太多,却都是无根的,飘浮在空中,一阵风来,便轻而易举被吹散。金希普之流的“伟大”诗歌转瞬即逝。
一个很有意思的细节是,莫言让表弟在借酒装疯的时候激情澎湃地说了这样几句话:“我真想变成一头天驴,把日吞了,把月吞了,把地球吞了,把一切吞了。”这明显是对郭沫若《天狗》的模仿,郭沫若这首诗与五四时期那种狂飙突进的精神相当契合,但是放在表弟这样一个酒后卖疯的人身上,就显出了可笑。尽管如此,也说明表弟还是读过一些书,多少还是有一点才气的。越是如此,“我”越愤怒,所以“我”说:“你成不了天驴,充其量是条黑白驴,连黑白驴都成不了,你是条疯驴!”这种疯子和正常人的对话本身也显出了某种荒谬,“我”的愤怒中明显包含了一层恨铁不成钢之意。醉酒的表弟还在做着成名成家的梦,他的疯言疯语也显出某些写作者对20世纪80年代出场作家的不服:“现在,到了我拿起笔来写作的时候了!先生们,你们的时代结束了!轮到我上场了!”这个呐喊着要上场的人却身体突然前倾,伏在桌子上又号了几声,呼呼地睡着了。小说就此结束,但是,“我”,那个叫莫言的作家分明还坐在宁赛叶的对面,心里是深切的痛惜和同情。
说到底,金希普和宁赛叶不过是两个假诗人罢了。然而,我们的时代却不乏这样的角色,他们自认为才华逆天而命运不济,他们打着文学的旗号过着没有原则的生活,伤害别人的同时毁灭自身,永远活在一种虚假的文学梦之中。他们早已忘记,在自己脚下,原本有一片黄色的厚土,他们歌颂的麦子、馒头,都来自于这土地。现在,这厚土之上,饿死诗人。
至此全部结束,到底什么时候,我不用再只是做一个collector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