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家长,亲爱的孩子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故事,关于爱,关于成长,更关于教育。
第一个故事是关于一个小男孩和他的语文老师的。
这个小男孩的语文老师身材扁平不怎么好看。她第一次上课,没有带粉笔,也没有带语文教材,而是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们讲什么叫“语文”。期间,天下起小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的雨是春天的雨,夏天的雨是夏天的雨,秋天的雨是秋天的雨,冬天的雨又是冬天的雨。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是不一样的。”
小男孩至今还清楚的记得,所有的同学都把脑袋转向了窗口,外面有一大片荷塘,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正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塘里,景色美极了。
大概过了一个星期,语文老师走上讲台,那是一节作文课。她说:你们知道吗,咱们班谁的作文写的最差,然后点到了小男孩的名字。小男孩听了特别生气,因为在此之前,他的历任语文老师都说班上作文写的最好的就数小男孩了。于是,他当着语文老师和所有学生的面把作文本撕得粉碎,扔在地上,然后一头冲出教室。
他来到小溪边,坐在那里,一边朝水里扔石子、瓦片,一边骂道:丑八怪。晚上,他回到学校,来到了语文老师宿舍门口,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然而,他的语文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让他坐下,把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小男孩的六本作文,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看这些字,前几本的那些作文,字非常稚嫩,但是,能看出它出自你的一番真诚。你再看看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
她接着说:“在这六本作文里,恰巧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在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朴实地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写着写着就再也沉不住气了。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你也认为你有才气。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
小男孩走出语文老师的房子,看到清澈如水的月光洒满整个校园。那晚的月亮好极了,特别好的月亮。小男孩后来回忆说,如果没有那个夜晚,就不会有他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
这个小男孩就是曹文轩,著名作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他的《草房子》《细米》《青铜葵花》等一系列唯美的儿童文学作品,成为很多人童年的美好回忆。
我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一个好老师对孩子们十分重要,他们是孩子们的引领者和陪伴者,他们同家长们一样,愿意为孩子们健康成长,助力护航。
第二个故事是这样的:
德国二战结束后,一个纳粹战犯被处决,他的妻子因无法忍受众人的羞辱与谩骂,吊死在自家的窗外。
第二天,邻居们走了出来,一抬头就看见了那个可怜的女人。窗户微开,她两岁的孩子正伸出手向悬挂在窗框上的母亲爬去。眼看另一场悲剧就要发生了,人们屏住呼吸默然地观望。
这时,一个叫艾娜的女人不顾一切地向楼上冲去,把危在旦夕的孩子救了下来。她收养了这个孩子,而她的丈夫曾经为帮助犹太人而被这个孩子的父亲当街处决。街坊邻居没人理解她,甚至没有人同意让这个孩子留在他们的街区,他们让她把孩子送到孤儿院或者干脆把孩子扔掉。
艾娜不肯,便有人整日整夜地向她家的窗户扔秽物、辱骂她。她自己的孩子也对她心存芥蒂,甚至以离家出走相威胁。可是,艾娜始终把孩子紧紧抱在怀里,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是多么漂亮啊,你是一个小天使。”
渐渐地,孩子长大了,邻居们的行动已不那么偏激了,但是还有人常叫他小“纳粹”,同龄的孩子都不跟他玩。他变得性情古怪,常常以恶作剧为乐。直到有一天,他打断了一个孩子的肋骨,邻居们瞒着艾娜把他送到了十几里外的教养院。
半个月后,几乎发疯的艾娜费尽周折,终于找回了孩子。当他们再次出现在愤怒的邻居们面前时,艾娜紧紧地护着孩子,乞求邻居们说:“给他点儿爱吧,他也会是一个可爱的天使的。”
孩子就在那个时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痛哭流涕,悔恨充斥着幼小的心灵。艾娜告诉他,最好的补偿就是爱,爱你身边的每一个人。
从此,他痛改前非,认真做人。在别人的诋毁与侮辱面前,他不再针锋相对;在别人有困难时,他又总是不计前嫌,乐于助人,并友善地与人相处,礼貌待人——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在支撑着他: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给了自己一份母亲的爱,我有什么理由不去爱别人!
中学快毕业那年,别的同学都陆陆续续地收到了一些礼物。哪怕是一支钢笔,或是一辆单车,可他什么也没有。他的母亲艾娜依旧日夜操劳,他开始有一丝失落,不知道自己的出生究竟是对是错。
终于,毕业典礼如期举行。校长念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走上台,那一刻是多么神圣和骄傲!作为一个“纳粹”的儿子,他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已是不易,他多想自豪地对世界大喊——我毕业了!但是这种感觉转瞬即逝——不会有谁关注我的成功的!
“雅克里……”他听到校长念他的名字了,于是移动着沉重的脚步,沮丧地向台上走去,“雅克里,祝贺你正式毕业。”这时,雅克里听到台下掌声如潮,他回过头,看见自己的母亲艾娜和许许多多的邻居不知什么时候站在台下,正粲然冲着他微笑。他的邻居们每家都派了代表来观看他的毕业典礼,这在该校可是史无前例的。
“我收到了这一生中最好的礼物……”雅克里在台上激动得只说了这么一句话。
这是发生在德国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那样的年代,一个纳粹战犯的儿子受到如此的礼遇有确罕见。如果说这算得上一个奇迹的话,那么,我想说的是,这是一位母亲用爱创造的奇迹。
讲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真正的教育其实应该包括家庭教育。家长对孩子的理性教育,会如雨露滋润幼苗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这才是教育的终极价值取向,即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和谐统一,人的长远发展。
当然,借此机会,我还想多啰嗦几句,再讲最后一个故事——《达·芬奇画鸡蛋》。这是我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原文是这样的:
达·芬奇从小喜欢绘画,他常常去画山、画水、画花草,甚至忘了回家。
在达·芬奇十四岁那年,爸爸看到他有绘画特长,就带他到佛罗伦萨拜知名艺术家弗罗基奥为师。弗罗基奥是位很严厉的老师,他给达·芬奇上的第一堂课就是画鸡蛋。开头,达·芬奇画得很有兴趣,可是都上三个月课了,老师仍是让他画鸡蛋,这使达·芬奇想不通了,小小的鸡蛋,有什么好画的?有一次,达·芬奇问老师:为什么总是让我画鸡蛋?老师告诉他:“画鸡蛋,虽然简单,但天下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鸡蛋,即便是同一个鸡蛋,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看到的鸡蛋也不一样,要画好鸡蛋,就要认真地观察它,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画它,学好画鸡蛋,这是熟悉绘画手法和笔法的基本功”。
达·芬奇听了老师的话,很受启发。他天天拿着鸡蛋,认真观察,边看边画。一年,二年,三年。达·芬奇画鸡蛋用的草纸,已经堆得很高了。他的绘画水平也进步飞快,最后终于成为闻名世界的艺术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没有好的基本功就不会有后来的成功。真正的教育不是溺爱,不是放纵,而是激励、唤醒和鼓舞,让真正的情商、智商和爱商驱动孩子们,使他们逐步树立“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心生向往,怀抱“诗与远方”。
教育,功在当代,泽被永远。
引用这三个故事,初衷无非是想和大家同心戮力,搞好乡村教育工作。我以为,教育的力量就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美的力量和思想的力量。只有四者完臻融合,才能真正惠及乡村孩子,助力他们实现鸿鹄之志,为国建功立业!
由于时间关系,就说这么多,耽误大家时间,请见谅!
2018年11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