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止眼前的“够呛”,还有你读三遍都读不懂的诗意和八竿子打不着的远方。
文|秋潼菇凉
图|网络
最近从悟空问答中看到一片关于于丹的问题:
这个问题竟然有接近1400的回答量,阅读量更是惊人。可见即使过气的名人,只要提及要害,也会翻起大浪。
想必大家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我们还是先一起回顾下她的简介。于丹在百科中的介绍是这样的:
是的,2006年的《百家讲坛》被一位特别有感染力的,被奉为“大师”的老师霸屏了!她就是于丹。
我非常清楚的记得,在2008、2009年,我在上高二高三,当时也正是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时期,每个高中学校都处于尴尬处境,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既想让学生考高分,还不得不顺从素质教育的趋势。新泰一中向来贯彻以"拼命学习,拼命考试"的应试教育体系,在这个过渡阶段,学校决定,晚自习时间看《百家讲坛》,接受国学的精神洗礼。
每天打开黑板上方的电视机,基本都是于丹在讲要不就是《论语》,要不就是《庄子》,那时候感觉于丹老师真是特别有魅力,能把晦涩难懂的文言文讲得如此通俗易懂,耳目一新的感觉,虽然有时候也听得云里雾里,但这是大师,肯定说得很有道理,所以,越看越上瘾。
为此,我还准备好摘抄本,把相关名言记录下来,或许能在高考作文中能用上一二。
我不清楚于丹老师这些年经历了什么,但从被万人吹捧的神坛能消失到现在如此彻底,我想大概原因不少。
而我能想的是,世事变迁,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知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国学之所以成为国学,几千年来都盛久不衰,就是因为国学本身所承载的文化内核是指引我我们中华民族前进的航标,社会在任何时候需要沉淀下来的国学精华,来建设更强大的中国。
而负责解读经典国学的人,不但需要有发展的眼光解读传统文化,能够不断学习,更需要自身知识内涵足够丰富且有力,才有可能扛起国学的旗帜,正确引导亿万听众,发挥出传统国学最灿烂的光彩!
为此,老梁还单独出来评论了于丹
(腾讯视频:老梁舌战于丹)
网络上有很多对于丹的评价,不论是说她讲的是“伪国学”,还是在北大演讲被哄下台,还有出名之后出国各种趾高气扬,如何与自己国学老师身份不符的一系列行为。
我们不可否认的一点是,于丹的出现,在国内掀起了热爱国学,思考国学,并且重读国学的热潮,起码是位很好的开路者。
最近几年,国内乃至世界站起来国学热潮,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当然,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在世界战略中所占地位是一大决定性因素,另外还有全世界各地的华人的推广努力。
在国内也是热情高涨,人民日报还专门设置了国学刊,包括开设很多孔子学院,国学讲堂等等,中国人比任何人时候都渴望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然而,国学热也是因为国学太冷而变得让人们觉得相对地“热”起来,反而说明了国学太爆冷。
相反的八卦娱乐热,房地产热,金融热…朋友圈也鲜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信息,国学热是表象,其本身是好事,讲孔孟之道,注重“仁义礼智信”,讲老庄我们要清静自然,无为而治。
在当今社会如此心浮气躁,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在单纯追求GDP的直线上升时,经受优秀传统精华的精神洗礼,无疑于你于我是一件惬意的事情。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能发展到现在并且还会一直保存下去,就必然有其存在的适应性和价值所在。
我想,一个民族如果丢了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等于丢弃了自己的灵魂,也等于挖去了这个民族的跟,而没有根的大树,结果我们也可想而知。
“生活百无聊赖,因为你活的蓬头垢
面”人生确实是一场修行。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总觉得是这个世界欠修理
后来才明白,
欠修理的是我们自己。
注:引用部分出自《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祝大家端午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