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注说明:相关总结属于个人学习笔记,请勿商用,感兴趣的可在极客时间订阅该《乔新亮的CTO成长复盘》专栏学习,谢谢~
全局思维和持续完善体系的建立,让团队持续成长
在面对团队成员的争吵时,管理者选择冷处理。因为如果缺乏全局思维,怕两边都有理,不好偏袒。
“盲人摸象”, 几个盲人要通过触摸大象,来描绘大象的形象。
摸了象牙的人说,大象像一根长棍;
摸了象腿的人说,大象像一棵大树;
摸到大象肚子的人说,大象像一堵墙……
站在个人的角度,没错;但站在全局的角度,可能每个人都错了。
光缆一条问题:高可用设计
机房只有一条光缆,如果被挖断就麻烦了。
技术人员:明明有问题,不想着去补救,出问题的时候可别找我;
业务部门想的是:我这业务压力这么大,你还要纠结什么架构设计,啥也不懂。
我们要学着去理解业务部门;然后,我们来分析下,对于企业而言,这种设计到底有什么样的风险。
其实,这条光缆的问题不会对 C 端业务造成影响,只会影响后台的统计分析。
接着,我们向上看,根据过往经验分析:如果光缆被挖断,相关业务会中断多久、影响范围有多大?
技术团队将相关调研整理、总结,和业务部门坐下来相互对齐,得出结论:业务影响处于可以接受的范围,结合公司情况,暂不增加备用光缆。
最终 仍然只有一根光缆。光缆也被挖断过,但无论是 IT 部门还是业务部门,都能接受这个结果,没有争执和推诿。因为这是站在全局视角,大家研讨得出的结论,虽然有利也有弊,但都在预估范围内。
阿里中台问题
其实不是中台在架构方面的优劣势,而是在半年以上的时间维度里,中台对于整个企业,在营收增加、业务增长方面的优劣势。
全局思维与向上管理
周会
都会有许多下属讲自己的工作情况,我的回应经常是:“你说的都对,但这个有什么用?产品是什么,用户是谁?对用户有什么好处,对公司有什么益处?
真正的向上管理,是培养全局思维,把自己的思维拔高,和老板站在同一个维度看待问题,同时保持密切、顺畅的沟通。
如何培养全局思维?
时间维度
站在未来六个月、一年甚至三年的维度看得失
空间维度
不要在自己视角,切换角色:如技术人员/业务部门/财务部门/ CEO 的角度,会如何考虑这个问题?
人总会犯错误,一定要提醒自己:不要急,这很正常,这是完善体系所需的正常工作
管理战略上的聚焦和放弃:有舍才有得
在一定时间内,只将注意力聚焦在三板斧其中一个板块上。对于初级管理者来说,这一点尤其重要。
阿里巴巴曾鸣说的:“战略,就是决定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一定要做“T”型人才,也就是说,首先要在某个维度成为专家,广度都是深度的附属。
成长就是为了变得更优秀,而优秀的含义是:做同样的事情,表现比别人更好。
程序员阶段
你的角色是 “Do”,执行公司派发的任务。所以,所谓「聚焦」更偏向个人成长。 如:花两周的时间,让自己的代码变得优雅整洁。
初 / 中级管理者聚焦双线成长
当你的技术深度,足以辅导团队做技术选型和决策时,就可以聚焦管理了
当你的部门人数还比较少, 可以直接将编制调整到原来的两倍以上。因为我的目标是,部门业绩要季度环比增长 70%,这个人员编制,是按我的业务目标来配置的。
千万不要觉得团队有多少人,就承担多少人的工作量。要有全局思维
舍九取一,聚焦和放弃紧密相连
有很多技术管理者,虽然参加了分享会议,却十分敷衍,太忙了,又要加班、又要陪家人、又要聚会,但是自己又 什么都舍不得放弃,如果没时间就不要参加。
没有放弃,就意味着没有真正聚焦;有舍弃,才有收获。 看清问题全貌,是做好聚焦的大前提。
总结
第一,所谓聚焦,不是让你随心所欲地乱选发展方向。要多问问自己,企业现阶段最需要的能力是什么?行业目前最稀缺、最有市场的能力是什么?
第二,不要因为做了聚焦,就回避其他一切任务和需求。该付出的时间和精力,还是不要吝啬,只是要时刻记得:自己是有目标的,自己是做过聚焦的,要为之努力。
风险管理
世界是脆弱的,持续管理风险非常重要
UPS(不间断电源,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供电方案。 “ N + 1 ”型保护策略,也就是说,假如系统存在 N 个 UPS,任意一个出现问题时,都不会使业务受到影响。
结果有一天整个机房都断电,N+1失效了,应该使用的是2N的方案
打卡,本质上是个风险控制手段
考勤,顾名思义,就是考核出勤,是 CEO 要迫使公司全体人员,遵守工作时间。:我都按月发工资了,你们起码按时来上班吧……
为什么要按时上班?从目标和结果来看,这是为了让团队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产出,也就是说,要给组织的价值产出定一个下限。
背后逻辑 虽然同样是 8 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每个人能做出多少成绩是不确定的。但无论你的能力是强是弱,每天至少干够 8 个小时。长期来看,产出不合格的,就培养,培养无效就淘汰掉;产出超过预期的,就提拔,逐渐成为公司内的重要成员……
有关风险控制的行为措施,如果全公司的价值产出始终低于生产成本,公司就倒闭了,老板要控制这个风险。
风险控制,重要的是尺度
打卡是为了收集数据,作为团队健康度评定的重要依据。
有效的风险控制:高层不能战略懒惰
实际可操作的风险管理
- 目标清晰:目标按照 “SMART 原则”公示
- 责任到人:每条目标必须与责任人
- 承诺到位: 必须要有明确的承诺
通过每周周会,我都会问下面的 Leader 们:有什么问题需要我帮忙解决吗?同时,我在制度中规定,如果有问题,必须及时暴露问题;如果当时没有暴露问题,我会去了解原因,是当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还是其他原因;如果隐瞒不报,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