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中年以后,有的人在工作上遇到了困境,却不知道该怎么去面对;有的人在人际关系中缺乏安全感,虽然自己一再去委屈自己,讨好别人,可最后的结果却始终不能尽如人意;有的人在家庭关系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可是,孩子无法理解,爱人不能体谅,感觉自己都快被掏空了。
这就是“泛中年危机”,不知道你是否也有这样感觉。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会产生焦虑、自我价值感低等各种不良的心理问题,有些人甚至会产生很深的无力感,感叹人生太难,活得太累。
就像那首歌唱得那样“我们都在努力的活着,酸甜苦辣里,醉过也醒过,也曾倔强脆弱,相信花开以后会有结果,可是却始终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我实在太难了!
到底是什么让你的人生失控的?在这里我想问你三个问题:
第一、你自律吗?自律是现在很流行的一个词,可是你知道吗?正是你给自己制定的条条框框才使你感觉压力越来越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考试就一定能考第一吗?我看不一定吧?成绩优异的学生往往是玩得好,学得好。同理,你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恨不得把自己卖给公司,结果呢?
这里我要着重提一下,我对女儿的教育,我曾经对她寄予了非常大的期望,我想把我所有的人生经验都教给她,我想让她成为一个非常出色的人,可是呢?她送了我八个字“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甚至有一点时间,我们父女俩的关系势同水火。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吗?
拼命努力想要得到,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后来,我才明白我什么也掌控不了,别说别人就是我自己我都无法管住我自己。虽然你制定了详细的日计划、周计划、月计划,虽然你每天都会为自己制定各种各样的目标。
结果呢,晚上躺在床上懊悔今天什么都没做,年底感叹“今年又是一事无成”!
原因就是我们的时间大部分都被“内耗”掉了。
想得多,做得少,是让我们失控的最大元凶。“十年磨一剑,功到自然成”。道理都懂,可是你真正坚持做一件事做了多久。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才是真正的你。现在想想你是否比《小猫钓鱼》中的小猫还离谱。小猫是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结果没有钓到鱼。
你呢?钓鱼的时候想着捉蝴蝶,蝴蝶没捉到懊恼,鱼没钓到懊悔,心里还记挂着蜻蜓。虽然你没有三千“烦恼”,可是每天总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各种各样的牵绊。
如果你想改变的话,不妨看看《可塑的我》这本书,它会让你找回曾经失去的自我,像许三多一样专心做一件事;它可以让你像吴哲一样,找回自己的轻松快乐。
《可塑的我》的作者陈婕君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曾被壹心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需要一个动态的过程,从平衡到失衡,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
在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两点:
一、如何缓解焦虑
每天先捋一捋你需要做的事情,看看那些具体问题导致你恐慌、焦虑,是什么原因导致你拖延的。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情绪就稳定了,就去解决它。因为只有情绪稳定了,你才能安心去做接下来的事情。
第二、如何提高专注力
我想你应该看过小孩子玩玩具吧,一个积木他就能玩上好久。又或者是你玩游戏的时候,是不是时间过得非常快,而你竟然能全神贯注地玩一个小时,甚至更久连厕所都忘记去了。
是什么原因让人如此专注呢?答案只有一个发自内心的喜欢,当你非常喜欢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根本没有时间概念的,甚至别人都无法打断你。
当然,让一个人去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是很难的一件事。下面是比较实用的方法,首先把手机调成静音,尽可能减少外界的干扰。然后给自己定一个时间限制,就像番茄钟一样,在某一时刻只做这一件事。第三、少想多做,你要明白很多时候胡思乱想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这只是我学到的一点儿皮毛,《可塑的我》这本书有35堂自我发展的心理必修课,涉及到自我发展、人际关系、重塑生活、情商管理、心理健身等诸多内容,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找来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