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看不见的收纳空间,例如衣柜、抽屉等,因为里面多乱别人也看不见,就连自己平时也看不见,所以有人会塞得满满的,可能塞到120%,但是一旦到了这种程度,就怎么都打不开了,一旦打开了,就会天崩地裂。
利用空间限制物品数量——七、五、一的总量限制原则
七:看不见的空间,只能放满七层。留出三层是为了给物品的出入留出通道,这也是环境影响论,留出通道,也会有收拾的欲望。
收纳术是随着物品的增加,收纳空间也增加。而断舍离认为,收纳不需要的东西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
所以断舍离的首要就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真的需要那些吗?”
五:看得见的收纳空间,要考虑美观,这部分只能放五层,比如碗柜、餐具架之类的。
例如高级精品店里只会零零散散地放一些精品的东西,看起来高贵。而量贩式的地方,见缝插针摆满物品,看起来廉价。
一:看得见的空间还有装饰性的空间,这种地方只能放一层,也就是要最低限度放东西。
就像美术馆,最具代表性的画,大多是单独挂在一面很宽的墙,而不重要的画一面墙会挂很多副,主次分明。
限制物品的数量之后,扫擦刷的工作也变得轻松起来,而真正能抵达人心、让人心情愉悦舒畅的其实是扫擦刷之后的轻松快乐。
伴随限制总量原则的替换原则:
生活在物质泛滥的世界中,可能会觉得“真的只能放七五一成吗”?而当实施了以后,会发现,真的七五一成就够。
在限制当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本身也很有趣。如果只能放五成的地方,有十成东西,那就是挑出喜欢的前五名,这种选择也会让自己心情变得雀跃。
如果再有新的东西要进来,那就要舍掉之前排名前五的最后一名,来替换,如此不断循环,就会知道何时断,而剩下的永远都是精挑细选的东西,这样做下去,断舍离的层次会越来越高,目标越来越清晰,也就能培养出“永远只用最好的五样东西的最棒的我”了。
这就是总量限制原则和替换原则。
感悟:真的如书中所说,看不见的地方因为别人也看不见,自己平时也视而不见,所以塞得满满当当的,自己都不想打开看,每次打开心里都是咯咯噔噔的,一股烦躁。
留出空白是多么重要的智慧。说话、做事、收纳,全都是不能满啊。大道至简,所有都是相通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