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思考热点离职分析要怎么做?变相的就是考虑如何计算企业的离职率?对于离职率HR从业者都会算,大多数离职率都是计算年度,或者因工作报告核算季度、月度,对于销售型企业核算的可能更加频繁,不外乎月离职率的控制率在整体人力的8~10%左右(此数据一般讲销售型和服务型),毕竟企业不能保证人员的完全不流失,企业也不可能完全成为死水,在时代变化的现今社会,总需要“血液”的更替,人才资源的迭代。怎样有效地改善离职,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今天我就来谈谈此刻的一些想法,供参考。
一、追本溯源,通过现象看本质
离职分析顾名思义是分析,所谓分析就要有相应数据,无数据的分析都是虚妄、是空话,对于离职分析,可以从以下几点思考:
1、摸底调查:调查不外乎人员的访谈,离职员工的沟通,但沟通不仅限于离职时,更重要的是离职3个月内的回访,因为当一个人离开一个环境,2-3个月后会卸掉内心的防备和不公,从而给予更加中肯的建议。但也不仅限于离职员工本人,上级、平级、下级的回馈也是很重要的参考依据。
2、善用工具:说到工具不外乎 BEI访谈、问卷调查法、背景调查等方式,通过不同的渠道,采取不同的策略去了解。
3、归类分析:分时段(离职时间段,如当月离职、次月离职、3个月离职、半年离职、1年后离职等)、分年龄、分部门、分岗位、分待遇、分距离、分家庭、分领导、分环境、分竞品挖角、分学历、分招聘JD等多方面因素,制作清晰的对比量表,通过不同阶段的差异化现象,找出普遍规律,而非单一的个别因素。
这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不仅限于现有数据的摸底,还要建立庞大的人才数据库,才能清晰时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去解决,还是从整体企业的大环境入手,还是人员招聘入口的质量去把控。
二、吐故纳新,精进不休,有效改善现状
吐故纳新,只有清晰问题根源,从问题的引发上思考,才能有效改善精进不休,从更普遍的现象来分析,可供如下参考。
1、制度革新:以制度留人。
其一,招聘层面,依托岗位JD执行清晰透明的招聘标准,标准统一,面试官认知统一,面试流程改善等层面改进招新制度;
其二,绩效层面,增进企业人文融入到企业战略,通过差异化绩效阶梯设置,满足不同年龄段、业务段的需求,提升员工给满意度;
其三,人才池建设,执行人才培育机制,针对管理者、骨干员工分设不同培育课程,赋能员工就是赋能企业。通过人才盘点筛选核心高潜人员,执行“影子计划”即接班人培育等。
2、环境改善:以环境留人。
依托公司员工年龄层次,差异化团队环境建设,提供更加舒适、有创新追求的企业大环境,使人员留存倾向于心,而非物质的单一追求,多元化的满足,才能更有效的打造不偏颇的员工。这几天陪爸妈看新三国,诸葛亮先生说“没有想要追从的主公,那就创造一个。”同理,我没就创造一个现有市场上人才的需求的职业环境。
3、文化动人心:以文化留人。
文化是个虚的概念,不过也是最有力的武器。有一句广告词相信每一个人都知晓“送礼就送脑白金。”这句巨人集团的脑白金广告,很简单却很深远,很简练却很有价值,背后的逻辑是每一位亲人想要给家人的健康期许,满心的情谊。同样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也会很有力量,在人力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大型头部企业都在做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大学,其核心就是让企业文化融入每一个企业员工心里,让员工有归属感,荣辱感,同企业同进退,才会有同心同德的战斗理想,企业愿景的实现。
总之,离职分析的本质不是这个分析怎么做,而是从问题本身的呈现去分析解决,从而达成有效改善企业现状,不仅在严控入职、赋能团队、培育优秀管理者等层面的关注,同时做好此几项也有效的降低企业在人才层面的用人成本,有效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升团队效能,在更高层面解读是企业从平凡向卓越迈进的有利优势。
高塔非一日所建,通过有效的人才池建设,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培养优秀的管理者,建立同心同德的企业价值观,背后是精耕细作的运营。期待每一个HR从业者都能在工作中善于发现问题背后的根源,从而为建设更卓越的企业努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