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把时间当做朋友》中看到一句话:“成功学”的书籍都可以做到引人入胜,是不争的事实。这些书籍之所以可以做到这点,是因为书中总是随处可见生动而又具体的所谓的“案例”。
这让我想起一个说法:大家都喜欢听故事。从这里类推,我想到了几个问题:人为什么喜欢笑话?为什么喜欢故事?为什么喜欢音乐?为什么喜欢游戏?为什么喜欢赌博?为什么喜欢寻求刺激?为什么会有情感?下面依次讨论。
为什么喜欢笑话?
查了一下,心理学上的解释是这样的:笑话之所以好笑,一方面是因为它的情感功能满足了我们的需要,比如说优越感,克服社会禁忌,克服焦虑;另一方面是突然的思维变换,让我们有一种惊奇、顿悟的感觉。
为什么喜欢故事?
第一,好奇心是本能之一,故事可以满足好奇心;
第二,故事往往有趣,而且不费心力,这两点都迎合了人的本能。
对比上面对于笑话的解释,故事的有趣,则不仅仅是搞笑一种,还可以有很多其他的情感,比如让人紧张、激动、哀伤等。但总体来说,其特点就是不费心力,同时有一定趣味性,这非常符合本能,同时能带来一定的满足、快乐,所以,大家都喜欢故事。其实对应到上面对于笑话的心理学分析,故事也有这些作用,也可以带来优越感、克服禁忌、克服焦虑、带来领悟。
另外,大家往往喜欢更加简短的故事,如果故事有一点启发性,则更受欢迎。喜欢简短的东西,其实就是喜欢简单的东西,这符合人求快、求舒适的本能。有启发性则能带来满足。
所以,像我写的这些东西恐怕是难以传播的。。。
为什么喜欢音乐?
答案是音乐是一种高级模式刺激,音乐可以传递感情,在生理上也可以产生积极影响(比如多巴胺),很多动物听了音乐也会有类似反应,同时,不同经历的人对同一音乐的理解也不同,他们喜欢的往往是不同的音乐。
为什么喜欢游戏?
一个微软游戏研究员写过一篇关于此的文章,总体来看,游戏不一定因为好玩本身而吸引人,很多时候在于它直接利用了人之本能。在我看来,喜欢玩游戏更多的是分不清轻重缓急,更多地是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本能。原理上大概是能频繁地、快速地、相对容易地(相对于现实世界)给人以成就感,同时,利用人趋利避害的本能,去设置一些让人沉迷的细节,从而达到效果。其实本质上,还是因为现实世界的成就来的太慢、太难。
对于这篇文章,概述如下:
第一,有一位名叫B.F. Skinner的著名研究人员发现,控制生物的行为只需要用简单的赏罚措施来训练目标。这样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动物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比如用一个小箱子,里面装一只小白鼠,当小白鼠做一件事(如拉杆或者按按钮),就能得到一个奖励(比如食物);或者当小白鼠不做一件事(如拉杆或者按按钮),就会得到一个惩罚(比如电击),那么小白鼠就会去做这件事。
第二,关于虚拟物品的价值。价值是相对而言的,比如钻石、戒指等,其本身对于生活没有直接影响,但能带来一些尊严或虚荣上的满足感,它就有了价值。虚拟物品也类似,也能带来满足感,尤其是你花费一些时间去收集的,而且收集的物品往往在下一轮通关中能发挥作用。所以,你的大脑把虚拟物品会当做真实的东西,也就是说认为其有价值。 所以,游戏中设置奖励或惩罚,就能对应价值的提升与降低,人的本能是追求更高价值,自然而然,你就会玩下去。
第三,奖励有一定随机性,从而让玩家不停地玩下去。游戏中很多奖励(如宝箱、草药、金币)等等,其出现有一定随机性,而其出现的前提就是你在玩。相对而言,玩的越多,得到奖励的几率越高。所以,你就会尽量多地去玩。
第四,由浅入深地吸引玩家。刚开始升级速度很快,以快速吸引玩家。后期升级速度减缓,与此同时,带来的成就感却会增加,因为难度更大了。
这里有两个方法:a.将存档点设置得比较远。这时玩家如果中途放弃,就会前功尽弃。b.设置比较短的游戏关卡,以让玩家快速获得满足感,从而让玩家一直玩下去。所以,很多人喜欢阅读短文章可能有类似效果。
为什么喜欢赌博?
原理大概也是利用了人之本能。概述如下:
第一,当预期有好事发生,大脑已经开始分泌多巴胺,而不是等好事发生时才开始分泌。这让我想起了于丹说的“花未全开月未圆”是最好的状态,以及我们做一件事之前的期待所带来的满足感甚至更强,比如约会之前的期待可能强与约会本身,比如中学生去网吧之前的期待可能强于上网本身。
第二,赌博中,“差一点就赢”也能引起多巴胺的分泌,程度只比“真的赢”稍差一点。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会让人有些遗憾,同时还有一点“爽”的感觉,同时,也会更加期待下一次赢,好像下一次的运气会更好一样。
第三,赌博有冒险的成分,冒险是人的本能之一,正因为如此,人才活到今天。
第四,有利反馈具有一定随机性时,可以更加刺激人的兴趣,而赌博正是如此。随机性的正面反馈,意味着人会有期待,这就回到了第一条。很多电脑游戏、彩票、微博转发送手机等都有类似的成分。
第五,以上几点加上operant conditioning(文末有引用自维基百科的说明),就构成了这样的现象。
为什么喜欢刺激?
第一,人喜欢冒险,冒险会带来刺激,这是一种本能。
第二,刺激可以带来肾上腺素的分泌,据说这可以带来快感。
第三,有的刺激意味着勇敢,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或者是体现自己价值的方式。比如有的人说我敢看恐怖片你不敢,我敢玩蹦极你不敢,就有这样的原因。
为什么会有情感?
这个之前已讨论过。
整体来看,这些问题基本可以归结为一个答案:人的本能影响。
当然后天的教育等经历也有影响,但本能往往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后天教育等经历,也只是影响一部分本能,而其运作,还是要通过本能本身,所以,人还是本能的动物,只是本能的表现形式足够多,以至于我们能通过一些努力去克制一些本能。
本能的一些生理反应,再加上operant conditioning,就能形成很多现象。本能的生理反应基本上与这四种激素息息相关,这四种激素是:多巴胺、内啡肽(脑内啡)、肾上腺素、催产素。人因为要生存等,就形成了这样一些本能的生理反应机制,这就是人之本能。operant conditioning也是本能的一种,大概可以用趋利避害来概括。
本能反应不一定都好,所以造成了很多问题。比如有很多人沉迷于游戏、赌博,很多人懒惰、拖延,很多人暴饮暴食,很多人控制不住脾气,很多人做事不能延迟享乐。
但克服本能往往痛苦,否则这就不是本能。但我们要知道本能反应不一定好,在这样一个世界中,我们必须有所克制,有所选择。而这些克制、选择,则往往又是其他的本能。比如有的人追求理想,这就是更高级的求意义的意志的影响。而求意义的意志,也得回到基本的生理反应本能,否则必是难以为继,这个过程中也会有能带来快感(多巴胺、内啡肽),有时会有肾上腺素,困难时会有催产素。所以,不论如何,人还是在围绕着本能运转,但又不是毫无选择,我们往往可以选择克制一些本能,而遵从另外一些本能,而另外的,往往是更加高级的。
目前看来,我们还是可以做出选择、做出改变的,即使是因为更加高级的本能的指引,但是否因为我们只是一个局限的、有限的人,看不到更高层次的东西,所以觉得自己有选择的余地而事实上又没有呢?我想不是的。正如之前文章中提到的宿命论不成立(点“阅读原文”阅读),我们会选择什么,还是会有一个概率的问题,所以,世界是一个概率的世界,而不是一个宿命论的世界。现实中,也确实充满了大大小小的运气成分。
回到现实世界,以上这些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我想,至少有这么几点:
第一,更好地理解人性与一些现象。从这个角度出发,基本上很多人性、现象都可以解释。比如人为什么懒惰、贪婪、有性欲、好吃等等,比如人为什么喜欢笑话、故事、音乐、电影、冒险、刺激、赌博等等。从这里展开,能理解更多的现象,比如彩票、运动的快感、美食带来的快感、转发微博赢大奖、赚钱的原因、不断赚钱的原因等等。
第二,在第一点的基础上,除了看到很多事背后的运行机制,更直接的,就是能帮助我们换位思考。理解了对方,自然可以对对方的行为表示理解。而换位思考,在这样的社会中,作用必然是巨大的。
第三,知道了克制本能的必要性与可能性。这个说过多次,不再展开,结论就是要克制,同时,可以利用人体的一些本能去更好地克制另一些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