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习惯性的不住往女儿房间看,最后实在忍不住,又像以前一样,走进女儿房间,到处细心的擦试一遍,感觉自己不是在搞卫生,而是在寻找女儿来过的痕迹,书桌上的小镜子,是女儿学习疲累,刷手机累了时的最好休憩,她越长大,在外读书越久,关注小镜子的时间远远比关注父母的时间多了。小姑娘长大了,爱美是天生的,出去读书久了,关注自己也多了起来,越长大,对父母的依赖越少。我拿起来久久端详着很普通的小镜子思绪万千。
今年因为疫情,女儿是继读高中以后待在家最久的一次,这段时间,她每天待在房间里,不是刷手机,就是爬在电脑上忙,几次我想坐下来和她好好聊聊天,她都会不耐烦的说:她要写论文,她要面试,她要开班会,她要和男朋友聊天……每次她心情实在好,提议要出去走走,我就像过气的妃子,忽然听到了皇上的召见,激动的跑出跑进,收拾准备,而女儿总会端坐在自己的书桌前,拿着小镜子仔细的化妆,不急不慌,慢条斯理得像一个恋爱中傲娇的公主,一点也不在乎心上人的焦急和等待。
女儿的房间昨天被王先生收拾过了,除了小镜子,依然残留着女儿气息,其余都已恢复到了寻常的模样。
我若有所思的走到大衣柜前,打开衣柜,全是女儿的衣服,有女儿今年寒假穿回来的冬装,也有她这几年陆续回来留在家里的衣服,还有一些她以前最爱的衣服,这里的衣服,大多女儿是不会再要了,有的因为过时,有的因为弃置太久,早已不能穿,满满当当的一柜子衣服,对于女儿,也许早已成了记忆,或者只是历史,因为也许她早已忘记了自己有过这样,那样的衣服,而对于我却是满满的念想。
昨天送走了女儿,心里一如既往的空落落的,尽管孩子临走时的一些做法,确实伤到了我,以至于一个人戴着口罩躲在机场的角落失声痛哭,但还是无法赶走内心的落寞。
不由想起龙应台《目送》里的那段让无数人泪奔的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的告诉你:不必追。”
初读这段话时,我读到的是伤离别。除了为自己离开父母而感到内疚,更多的还是渴望父母能安然的目送我去向更大的世界。那时候我既渴望超越,又害怕分离,就是无法理解父母对我的关爱和不舍。如今我已是人到中年,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有了自己的切身体验,尤其是女儿一天天长大后,再回头想起这段话,觉得这段话既说出了做父母的过程,也说出了孩子的心声: “不必追”。做父母,既是一场目送,也是永远的相逢。做子女,既是一场挣脱,又是依赖。
做父母,是一场目送。这个目送的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从保护到容纳,再到承载。这也是我们与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从相逢到拥有,再到放手。
做子女,是挣脱,又是依赖。儿女一如父母手里的风筝,他们有着高飞的欲望,又有着人性的惰性。依赖却又叛逆。
真爱孩子的父母不会一味放纵自己的感觉,懂得适时约束自己。自我满足感上欠缺一些,也许才是对孩子更好的疼爱。
有人说: 母爱,是一场优雅的退出。这里的母爱,当然是说父母的爱。
有自尊的父母不会刻意去抓孩子的什么把柄,也会羞于面对孩子的窘迫。他要呵护孩子的面子,也不肯降低自己的修养,这样的心境在父母和孩子间自然营造出合理的距离,开始得体地分离。
所谓“分离”,并不是慢慢放弃对孩子的关爱,而是慢慢调整关爱的方式。
成长变化伴随着孩子的每一天,分离也伴随始终。从孩子脱离母体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不断的脱离:脱离乳房独自吃饭,脱离怀抱独立行走,脱离监护单独外出,脱离供养自己赚钱,脱离支配发展自我,脱离家庭组建另一个家庭。
父母从第一亲密者的角色中退出,让位给孩子的伴侣和他自己的孩子,由“当事人”变成“局外人”,最后是父母走完人生旅程,彻底退出孩子的生活。
父母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逐步递减,角色范围一点点缩小,这样才能给孩子的生活腾挪出空间。在健全的母子关系中,这是非常正常的心理的调整。
例如在女儿幼小时,几乎所有的爸爸怀抱着可爱的女儿时,都会泛起醋意,想着将来哪个毛头小子敢来抢走我的女儿,打断他的腿!
可当女儿20年后出落得亭亭玉立,和一个小伙子牵手亲密时,被冷落一旁的当爹的却会满是欣慰,欣慰于女儿长大成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有人代替自己去爱女儿,自己可以少操心了。
不懂得分离的父母,即使孩子成年、结婚,也要努力保留住对孩子的控制。他们往往喜欢一边事无巨细地包办,一边抱怨孩子的无能。
这样的家长,其潜意识并不想让孩子独立,他要让自己在孩子的生活中显得重要,于是会有意无意地制造孩子的不重要感。与其说他极爱孩子,不如说他极爱那种对孩子的全面把控,这种控制给他带来的成就感和强大感,让他对自己满意。
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一个既普通、又非常重要、却常被忽略的教养守则:母子间的感情应该是绵长而饱满的,但对孩子生活的参与程度必须递减。
强烈的母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母爱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促进孩子独立。母子一场,是生命中最深厚的缘分,深情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若母亲把顺序做反了,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既让孩子童年贫瘠,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这世界上,只有一种战争是稳赢的,就是子女与父母的战争,没有父母能赢得过孩子。
子女即使做的再不对,他们也不会记仇,即使再任性,他们也会很快就忘记伤害。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你的任性,遇上她的无限包容。
由父母对子女的爱,我常常想到现代人对于爱情的理解,说什么真正的爱情是为对方好,我认为这不是纯粹的爱情,而是参杂了亲情的爱情。
如果说爱一个人就是希望对方好,不如说爱一个人就想把他当亲人看待。
无论是亲情之爱,还是刻骨铭心,值得传颂的爱情,其实是最验证一个人的品行和修养的。
做人,在乎自己的感受没错,但更要懂得立足世间的游戏规则,做一个不失尊严,不为难他人的人,路才能越走越远。
与其说,真正的爱情是为对方好,不如说母爱,是一场优雅的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