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一大早,我一打开手机就看到了几篇歌颂母亲的视频和文字。它们都让我非常感动,尤其是《请重新理解自己的母亲》那个视频,我是边看边流泪,感触颇深。
对于年少不懂事的孩子来说,妈妈最让子女们心烦,妈妈只会不停地唠叨: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她会唠叨;当孩子衣服穿得少了,她会唠叨;当孩子睡觉太晚了,她会唠叨;当孩子学习不努力时会唠叨;孩子不听话时唠叨……唠叨似乎成了妈妈的代名词。
但是唯有当孩子自己做了父母之后,才会真正明白:唠叨其实是妈妈对子女最贴心的关怀,最耐心的照顾,最语重心长的教导,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宽容,更是最具爱心的一种表达。
尽管如此,面对子女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妈妈还会一直会唠叨下去,习惯唠叨的妈妈其实是最爱孩子的妈妈,因为她在唠叨孩子时常常会忘了自己,常常不懂关爱自己,在她心中,唯有孩子是他最最关心的人,也是放在生命第一位且无可替代的人。自从做了妈妈以后,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便成了一种纯洁无瑕、亘古不变、神圣无比的最高级别的情感。
演讲中有一个非常感人的故事:在东欧,有一个青春期的女孩13岁,她跟自己的母亲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妈妈为了哄她高兴,从拮据的生活里面挤出了一点点钱,带着女儿去度假滑雪。但是两人都因为路况不熟,在山区迷了路。时间渐渐过去,前来搜寻的直升机几次从她们的头上飞过都没有发现她们,因为她们身上穿着银灰色的滑雪服,女儿渐渐支撑不住昏迷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她已经在医院了,她是怎么得救的呢?
看到女儿昏过去之后,母亲拿出了登山刀割开了自己的动脉,沿着自己女儿所在的地方,一圈一圈地、一圈一圈地画下了以女儿为轴心的一个靶子,女儿就是靶心,而直升机最终寻着血迹找到了那个孩子,她得救了。鲜血就是生命,而母亲是生命之源。
“母亲,是一种具有神性光辉的存在,本来和我们一样都是血肉之躯,却因为有了孩子,她就要承担无休止的没有回报的工作,甚至还要经常承受自己孩子的攻击、抱怨、和指责。对于婴儿来说,母亲是背后温柔的双手,而对于一个家来说,母亲是遮风挡雨的屋顶,对于一个国来说,母亲是亘古的大地,而对于一个民族,那是生生不息的江河。”——演讲文字
一位妈妈的外表也许并不美丽迷人,她从事的职业也许并不光鲜亮丽,她的收入也许并不高,但她却可以用原本柔弱的肩膀,撑起一个温暖幸福的家,甚至在关键时刻献出自己的生命,也绝不含糊和后悔,人间大爱莫过于此。
无母不成家,有妈妈在,孩子的人生就是幸福和快乐的,也是充满希望的,因为妈妈会给孩子带来最大的希望和最强的动力,妈妈的乐观和坚强,妈妈对生活的热爱,就是一个家最具魅力的地方。
母爱似水,如涓涓细流,连绵不绝,缠绵柔顺。
“人类因为有了母爱才得以生存,没有什么比母亲的爱更强烈、更圣洁、更无私。任何的眷念,任何的爱情,任何的热望,和母爱比起来,或者软弱无力,或者夹杂着个人的私欲。”——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
每个妈妈都年轻过,每个妈妈也都有过自己的青春年华,每个妈妈也曾经都是花季少女。只是自从生了孩子之后,妈妈顾家又顾工作,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在现实生活的重压下,妈妈才一天天从一个窈窕淑女变成了一个只会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不懂琴棋书画诗酒花、满脸皱纹、满头白发、臃肿笨拙、庸俗不堪的中年妇女。
接纳妈妈的平凡,尊重妈妈的唠叨,理解妈妈的指责,感恩妈妈的付出,才是一个人成熟的开始。
作者简介:臧晓芸,女,生于1971年2月,50岁,水瓶座,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学历,从事中小学英语教学26年,喜欢阅读和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