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跟老公讨论过很多次的话题,就是我为什么会缺乏安全感?他说:“按理说你不应该没有安全感啊,家里边几个老大呢!”
是啊,我为什么会这样?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却一直想不通。细想起来,我好像从小就没有利用过这一点,因为一直都很顺从,无论在家还是在外面,啥啥都不争。即使被欺负了受了什么委屈,也没有想着回去跟哥哥姐姐们告状,找他们给我出气。不像姐,动不动就喊哥,包括他们两口子生气吵架也会找娘家人过去。而我,没有一点老幺的娇气,我一直归因于爸妈不怎么娇惯孩子造成的,直到今天。今天听心理讲座才知道,原来人类的原始自信和安全感竟然起源于零到一岁,襁褓中的婴儿时期。这个阶段的婴儿并没有主动求生的能力,必须依赖成年人的全方位照顾和保护才能活下来。因此,第一个发展的心理品质是”信“,即安全感和稳定感。如果此时得到比较好的照顾和保护,他就会相信照顾自己的成年是可以信赖的,同时也相信自己是好的,是值得得到照顾保护爱和支持的。反之,他不相信自己值得被爱照顾支持和保护的。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信”的品质发展比较好的话,对外有能力去信任世界,信任他人,对内体现为自信。发展的不好,则这个人对外对内都没有能力去”信“。如果强迫自己去信,就会感到恐惧不安。所以信的品质发展得是否够好,会对以后的心理健康与否带来很大影响。所有的焦虑性神经症,恐惧症,强迫症,抑郁症都可以是因为不能信任自己,“信的能力弱”的结果。
因为“信”不足,则安全感缺失,容易焦虑容易自卑。严重时就会出现心理疾病,对他人对自己不信任,从而产生自卑。
我立即想起母亲曾经不止一次地说起过我小时候被摔的经历。她用“经常,没少”来形容我当时被摔的频率,甚至说还曾经担心过我的脑子会不会摔坏,应该就是我的婴儿时期。
前几天整理资料时,看到三十多年前的自己,赶快拿给老公看。老公看的第一眼说好像女儿,再仔细看,又说怯懦忧郁胆怯,远没有现在阳光,灿烂的笑容一下子拉开了面部表情。再次证实,自己一直以来都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事实上,我好像很长时间都在证明这一点,他爱我吗?我爱我自己吗?没有自信心的我不相信自己是好的,是值得被爱被照顾的。
我试着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时候:襁褓中的我静静地感受着外部世界。突然这安静被一阵脚步声和吵闹声打破,两个不知轻重的小姐姐把我当成布娃娃一样争来争去,然后谁一生气谁一不小心谁一赌气谁一松手,我就被摔到地上或者掉在地上了,这个世界怎么了?恐惧无助哭泣的小宝宝。母亲肯定会立即抱起来安抚,但那个小婴儿的心里却因为这一次次的动荡不安,而对这个世界和自己形成了不信任感和恐惧感。即使多年后我长大成人,但内心里的那个小孩因为需求一直得不到满足、情绪得不到释放、价值观得不到肯定,还会一直蹲在那里哭泣,停止成长。这就渐渐演变成我性格里的不理性、不成熟、脆弱敏感、拒绝长大……我终于看到了那个哭泣的无助的自己。
我看见了哭泣的无助的自己,不是要怪罪谁,也不是期望别人纠正错误。只是从这些已经形成的伤痛中,承认自己的过去,承认每个人都有他们的不足与局限,也想告诉自己:你不是不安全,是她们不懂事,无意伤害了你。你是因为被喜欢被无知的小姐姐们喜欢才伤害到的,喜欢里裹着无知夹杂着伤害。但她们不代表整个世界,你还有值得信赖的人。现在的你,更不用担心害怕,有老公有女儿,更重要的,你还有我,亲爱的自己。我们穿越时空相遇,拥抱在一起,我爱你,为了你我还会继续努力,让亲爱的你学会保护自己。不用再害怕了,不会再有人伤害你了,亲爱的自己,好好抱抱你!要相信,你是值得被爱、被肯定、被接受的。
我还要告诉自己:我能够做到,能够引领自己走出悲伤,走向幸福,走向宁静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