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觉写作之前

孩子的写作,写什么?

如果从学习者,也就是孩子的角度看,那就是什么都可以写,万事万物皆可绘于笔下。只要他写得高兴,写得有信心,那就值得欣赏,值得鼓励他继续写下去。

孩子是一团墨,他可以恣意挥洒。而教者,就是在这种挥洒中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并加以引导规范,让他得到更全面的训练。

可是,孩子初期的写作,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可以写什么?很多很多孩子难以选择可以注入笔下的主题和素材。这种敏锐的观察鉴别能力,需要长期的读写练习,除非拥有宿慧的天才作家。这种练习,需要教者的引导。

写作练习的内容,从教者的角度看,当然是写生活,写头脑里的想法。那么,谁最熟悉孩子的生活呢?是同时教几十个小学生的学校老师?还是偶尔见孩子一次的课外辅导班教师?他们不熟悉。他们给孩子提供的事例,要么孩子太陌生,要么太类型化。陌生的素材会增加孩子的焦虑,类型化的素材危害更大,让孩子走向人云亦云的虚假表述。

对孩子的生活了解最多的,正是他们的家长。所以,家长不应该把写作这个义务丢给老师,而是应该勇挑重担,帮自家孩子“开笔”。

从表述方法看,写作不外描写、叙述、说明、议论和抒情。而前三者,正适合初级的写作。

魏书生老师说过,教育孩子要在孩子的独立意识建立起来之前进行,让某些行为成为生活的习惯。写作也是。在孩子五、六岁甚至更早一些的时候,可以跟孩子一起写日记。孩子不会写字也没关系,家长引导孩子说,家长写下来,或者,引导之后,孩子用拼音记录下来。例如,今天家里来客人了,他们是谁,在我们家做什么了,发生过什么事,你高兴不高兴。再如,读了一本书,主人公是谁,遇到了什么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这就是叙述。如果有印象比较深刻的人,可以描写一下他的外貌、话语,这就是描写。也可以问问孩子,你觉得他这样做对吗?如果你遇到这种事,你会怎么做?这就是议论的雏形。

每天接孩子的时候,一路上我都会问:今天有什么高兴的事吗?有什么特别的事吗?孩子巴拉巴拉说一遍,练习了口语表达,我们也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有的事还有价值,就深入询问一下,然后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可以记到日记里去。这就是帮助孩子选择、整理素材。孩子大了,就在书包里放一本手账本,告诉他,在学校发生的事,如果你觉得有记录价值,就用最简单的提示词语记录下来,同时切实观察,有时间的时候就可以写到日记里去。

三年级是萌芽,四年级是入门,五年级是提高。家长偷懒,孩子就可能会后进。

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的一切辅导,要以提高孩子对写作的自信心为中心,让他看到希望,体验到欢乐,愿意经受练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