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血未干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为了称霸中原,都想夺取贫弱的郑国。有一年,晋国联合其他七国共同进攻郑国。楚国按兵不动,不来救助,郑国眼看就要灭亡,郑国派使者去见晋军将领,要求讲和。

晋国统帅荀偃不赞成现在讲和,他主张把郑国围困起来,那时楚国一定会来援救郑国,等盟军打败楚军后,那时才允许郑国向晋军求和。他认为这种做法收获比较大。

而参加联军的其他国家为了保存实力,却主张先同郑国讲和,把军队退回去,那时楚国一定对郑国不满,就会发兵攻打郑国,等他们两败俱伤时,联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打败楚军。

于是,晋军代表和郑国的代表在戏地举行仪式,签订盟约。郑国有一位善于言辞的卿士名叫公子騑,参加了盟誓。

晋军的代表宣读盟约后说:“今后,郑国如果不听从晋国的命令,将遭到老天惩罚!”

公子騑立刻回答说:“郑国处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真是上天降给我们的大祸。今后,我们服从大国,大国如果对郑国发动战争,也将遭到老天的惩罚!”

结盟之后,晋国和其他七国的军队退回去了。可是不久,楚国果然为此事发怒,向郑国兴师问罪。楚军大兵压境,郑国君臣恐慌万状。公子騑主张再同楚国讲和结盟,有的大臣认为不妥,说:“刚同晋国结盟,口血未干,怎能违背盟约?”

公子騑理直气壮地说:“与晋国结盟时,我说的是服从大国,楚国也是大国,为什么不能结盟?”

于是郑国派人同楚军讲和,双方也定了盟约。这样,楚军退了回去,郑国求得了暂时的安宁。

——《成语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子产(?-前522年),姬姓,国氏,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又被称为公孙侨、公孙成子、东里子产、国子、国侨、郑乔,...
    来时路ke阅读 754评论 0 5
  • 【传】 秦景公使士雃乞师于楚,将以伐晋,楚子许之。子囊曰:“不可。当今吾不能与晋争。晋君类能而使之,举不失选,官不...
    俭是宝阅读 931评论 1 30
  • 晋楚不牢固的盟约 鲁成公十二年(前579年)五月,在宋国华元的努力下,晋国的范文子(士燮)和楚国的公子罢在宋国的西...
    程石阅读 2,396评论 1 1
  • 1出身公族子产少年即显风华 春秋时期的郑国发始封祖郑桓公是周厉王的儿子、周宣王的弟弟,他于公元前806年被周宣王分...
    HTLIAO2011阅读 1,482评论 0 1
  • 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封三十三岁,百姓皆便爱之。幽王以为司徒。和集周民,...
    To者也阅读 1,00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