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云建独山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乡村振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于此背景下,2022年8月4日,安徽财经大学“云建独山小分队”前往安徽省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开展调研活动。团队深入企业开展调研,观赏企业内部的竹编工艺品,了解其编制过程及所需工具,同时在与竹编非遗传承人的访谈中,了解到国家和政府对于竹编产业的政策扶持的意义以及竹编传承所面临的问题。8月4日上午,调研团队前往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调研,此次接受采访的对象是该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竹编非遗传承人的邹红,当了解完公司内部的竹编作品后双方展开深入访谈。

图为六安市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


竹编非遗在保护与传承中绽放光彩

邹红自1933年创办了六安市康宁竹编有限公司,自公司成立后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促进经济发展,带领当地100多户贫困户脱贫。邹红表示,近年来,当地政府立足六安市丰富的竹编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不断完善竹编扶持政策,有效释放了竹编扶贫效应。六安市政府还将竹产业发展纳入“十四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促进竹编产业的供给,同时也建立健全相关产业机制,制定了完善的的竹编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持续发挥竹编产业对于当地经济带动的效能。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竹编非遗传承人邹红



推动竹编工艺“走出去”

六安市云独山竹编有着独特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千百年来当地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创造生活的艺术结晶,代表着中国独特的文化风韵。邹红表示云独山竹编主要采取订单式出口的生产方式,通过客户需求,定向批量生产竹编制品。将竹编制品销往海外,不仅可以增加当地的收入,也可以向世界介绍中国的竹编艺术、其制作理念和使用工具,以此打造云独山竹编的品牌形象。

图为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竹编作品



传承非遗,让竹编工艺走的更远

邹红告诉团队成员,现在愿意学习竹编工艺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很多对竹编工艺感兴趣但是愿意坚持学习的仅有几个,竹编工艺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传承。事实上,非遗缺乏传承人的案例有很多,在非遗传承中年轻人的参与度不够,认同感缺失使得非遗传承问题愈加严重。在未来的非遗传承中,让年轻人了解非遗,增强文化认同感,并把这些代表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代代留存下去是相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为康宁竹编工艺品有限公司所获荣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