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觉得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是用一种时空的转换代替角度转换,在描写当下人世的不确定与确定。三段故事分别是:青年的恋情和选择,壮年的事业和家庭,以及中晚年的归宿与心境。
而电影出现的三把钥匙,串联起整部影片的故事脉络,也成为解构电影本身的key,把一段山河与故人的过往层层递进。涛,是一个颇具个性魅力的女子,围绕在她身边的梁子和晋生,分别代表了精神和物质的恋爱,她最终在这场纠葛里选择了物质。父亲在得知她的选择后一人默默流泪,而梁子选择在他们结婚的时节远走他乡。他当着她的面,把自家的那串钥匙扔向了天空,他放言不会再回到这里。涛当然希望两者兼得,否则也不会在那么长的时间里选择和二人都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但涛也最终偏向了物质更丰厚但也更世俗的张晋生,他张嘴闭嘴都是钱,他举手投足都是钱带来的自信,他还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到乐,即dollar的谐音。涛的选择,只是希望自己过得好一点,至少在物质上。
放弃精神追求,这本身就是当代人的一块伤疤,但她也在心里存着对精神追求的一份念想,就像她藏起了梁子扔掉的那把钥匙,在多年之后又递还给他。
故事的第二段是当下,张晋生褪去煤老板的外衣,去上海做风投,有了新的上海夫人,也把到乐带到了上海。涛也认为这样到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却发现多年不见的儿子与自己如此格格不入。她成了事业有成的赵总,父亲却在一次访友途中去世,她看着父亲的尸体,第一次感觉到对亲人的眷恋,到乐回来了,但已经不像她的儿子,她一次次忍受着儿子叫着别人妈咪,和别人谈心,却对自己视同陌路。最终,她选择送儿子回上海的方式是坐一天又一天的火车。到乐问为什么火车这么慢,为什么不坐飞机或者高铁?她说,车慢一点,妈妈陪你的时间长一些。在这被延长的短短几天里,他们一起听叶倩文的《珍重》,真正像母子一样彼此敬重而亲昵,在离别当即,涛拿出电影的第二把钥匙:家里的钥匙儿子得有一把,这个家随时欢迎他回来。她是把家的怀抱当成一种礼物送给了儿子,她也知道即将远赴重洋的儿子很难再回到她身边。
故事的第三段,张到乐长大成人,早已在澳大利亚定居,正读大学,已经不习惯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于是遗忘,他对自己的父亲无可奈何又无计可施,他对父亲张晋生说英文,后者却得用谷歌翻译来了解他的想法,自然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他们的隔阂不仅是两代人,更是两种语言、两种文化。而这时出现的中文老师,成了到乐最好的安慰。她与自己的母亲差不多年纪,做派也符合中西文化的共同价值观,他亲近她,从一开始的好感到最后的依恋,都是顺理成章。他的恋母情结并非母亲给予,却是父亲一手造成。他亦是迷茫的一代,忘记自己本名,忘记母亲的样子,只记得母亲名叫『涛』,是波澜的意思。但他一直佩戴着家里的钥匙,这是电影的第三把钥匙,当然和上个故事中的那串是同一把,但在此处,这把钥匙不再是亲情的召唤,而成了一种象征,象征到乐这一代人模糊的过去,象征他们回不去看不见的祖国河山,也象征他们心里难解的疑惑,空有钥匙却找不到那把锁。他宁愿做任何事,也不愿再依附于一个整天无所事事的父亲,他经常lost(丢失)开门钥匙不得不开口向父亲讨要而且满脸的鄙弃,他和她温存后并不沉溺于缠绵而开始回忆起自己的母亲,眼中满是惆怅。
那山河与那故人,都成了遥远的回忆。这或许就是当代人寻求急速发展后将要迎来的结局。一开始是抛弃了精神去追求物质,然后迎来物质的丰厚与精神的无依,在物质面前许多感情都变得脆弱而单薄,在当初浓厚的亲情、友情彻底离去后到了无可挽回的局面,最终新的一代人将失去自己的根基,在熟悉而陌生的山河里,没有故人,没有一切让自己内心丰饶以及平静的能量。迷茫将成为唯一的信仰。
电影的结尾,几同于现实的结局。
而守在故土的涛,在飘雪的荒野里,面对着静静观望了这一切发生与寂灭的佛塔,仍旧跳着二十余年的那支舞,仿佛当年一样。
修改于2016年03月02日21:2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