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间7月又到尾声,如果说这个月有哪件事掀起了舆论热潮的话,毫无疑问就是歌手刀郎十天前发布的取材于《聊斋》同名小说的新歌《罗刹海市》了。自发布至今不到两周的时间,全网播放量已达惊人的数十亿次。更有网友们的各种解读、魔改,甚至还火到了国外,堪称近十年来最受关注的歌曲。人们不禁思索,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首歌如此高的关注度。个人感觉有如下原因:
一 这首歌难得地体现出了音乐作品久违的批判性、战斗性,多年以来,人们听到的音乐多半都是些描写个人的情啊、爱啊之类的视野相对狭隘的作品。虽说表达个人情感本身是音乐作品天生的使命,但奈何人们已经听得太多了。现在突然出现了一首展露锋芒,揭露讽刺某些社会社会丑恶现象的作品,自然让人觉得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已经有网友将歌曲作者刀郎比为歌坛鲁迅了。而类似的歌曲,现在能想起来的可以与之匹敌的应该还是三十年前的《星星点灯》。
二 经济的发展、拜金主义的泛滥已经让我们的社会出现了不少很多年前我们曾经大力批判并努力避免发生的现象,广大人民口头虽然不说,但心里其实多少是有想法的。现在有人勇敢地大声将这种不满甚至愤怒以诙谐辛辣的语调唱了出来,很自然地就在无数人心中产生了“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共鸣,再叠加这几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经济下行对人们造成的各种不利影响,人们便借此机会以力挺、转发、留言、改编等各种形式抒发自己心中的郁闷之气。可谓借他人歌曲,浇自家块垒。
三 短视频的普及,让人们比以往更能以直观可见的形式传达自己的想法。于是当一些热点话题产生时,借助短视频平台病毒般的传播力,话题本身就产生了比以往大得多得多的传播热度。
四 歌曲的词曲本身很有特色,完美体现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今浑然一体,土洋无缝衔接,形象鲜明,语言辛辣,非常富有表现力和传播力,能快速抓出受众——这里我们不得不说,刀郎,真的很犀利,无愧于自己的名字。
五 歌曲作者跟其他几位这次被网友炮轰的音乐人的过往纠葛,为这首歌的爆火增加了故事性、话题性。如果说刀郎本人是这次网络狂欢的无可争议的正面主角的话,那么另外几位就被动地充当了配角,而且是反派配角。
最后,引用《罗刹海市》小说结尾部分蒲松龄先生的部份感慨之词。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虽不无愤世嫉俗,却足可引为龟鉴。毕竟,没有人会真的希望自己生活在美丑不分,黑白颠倒,乌烟瘴气的“罗刹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