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剧,有人站起来看剧,后面的人为了看得清楚,不得不跟着站起来。到最后大家都站起来了,看到的剧情和坐着的时候一样,大家都非常疲惫。可是却没有哪个人愿意首先坐下来!”
先站起来的有机构、学校,也有家长卷入。如果谁都怕吃亏,不愿意第一个坐下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剧院的管理人员能够现场指挥,一声令下,全体就坐,不坐下者重罚。
逻辑上没有问题,实际操作却困难重重。
中国地域辽阔,就好像各个剧院都有类似情况,剧院之间也难协调。更有培训机构临时搬来梯子说,没事!我这有梯子,我给大家安放在过道上。谁需要谁过来租用?数量有限,欲购从速!机构够狠的,引来应者无数!
剧院的位置也有好有坏,关键是剧院管理方一视同仁也好,就像看电影一样,哪儿的位子都是一样的价格(电脑派位)。可剧院偏不,剧院座位分等级,不同等级价位不一样。无形之中,引发大家追捧好座位,越炒越高(学区房)。观众怨声载道!
教育打成了一个死结!两会之中,教育问题引发热议。两会之后,教育部颁发数份文件,涉及作业和睡眠,都是教育的热点和痛点问题。也强调对培训机构的监管问题。可是雷声大雨点小,政策出发点非常好,就是很难落地。
恰逢此时,《小舍得》热播,真实得让人虐心。可那又怎样?都知道站着看剧累,都不愿意第一个坐下来,死撑死扛。长此以往,我们的孩子父母身心俱疲,拿什么和别的国家竞争?
1992年,孙云晓一篇《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全国的热议,也激发了大家的爱国心。搁到现在,我估计我们的孩子的身体素质更没法和日本人比。
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上课问我:“刘老师,我就想知道怎么才能做到不掉头发?”我无言以对,心酸心塞。一次疫情,居家学习,引发了诸多的亲子冲突,悲剧接二连三发生。难道我们不应该觉醒吗?透支身心的教育,如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