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引发的思考

在林语堂著的《苏东坡传》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苏东坡在黄州时遇见了一位“朋友”-章惇,章惇命定是苏东坡后半生宦途上的克星。章惇后来成了一个极为狠毒的政客,现在官居太守之职,所治县份距此不远,也在湖北省境。我们手下没有资料可以证明是否苏夫人曾经警告过丈夫要提防章惇,但是章惇确是富有才华,豪爽大方,正是苏东坡所喜爱的那等人。

苏东坡曾经预测过章惇的前途,这个故事是人常说起的。是在往芦关旅行的途中,苏章二人进入深山,再往前就到黑水谷了,这时来到一条深涧边,上面架着一条窄木板,下面距有百尺光景,有深流滚翻倾泻,两侧巨石陡峭。章惇是极有勇气之人,向苏东坡提出从木板上走过去,在对面岩石的峭壁上题一行字,一般游客是常在名胜之地题词的。苏东坡不肯过去,章惇以无动于衷的定力,独自走过那条深涧,然后把长袍塞在腰间,抓住一根悬挂的绳索,坠下悬崖,到对面小溪的岸上,在岩石上题了“苏轼章惇游此”六个大字。随后又轻松自如若无其事般由独木桥上走回来。苏东坡用手拍他这位朋友的肩膀说:“终有一天你会杀人的。”章惇问,“为什么?”苏东坡回答说,“敢于玩弄自己性命的人自然干取别人的性命。”

苏东坡的妻子认为自己的丈夫性格坦率直爽,有时急躁火爆,所以在他不够成熟老练时经常对他进行忠言箴劝。从这段内容中可以看到苏东坡的性格特点。他果真是一个敢于当面直言自己真实感受的人。书中没有写章惇听了苏东坡的话是什么感受,如果是一个心胸狭隘之人,我想苏东坡的话一定会刺痛他的。

不知道后期章惇和苏东坡发生了哪些故事,但是这段内容带给我的另一个思考是:如果在类似的情况下,有朋友像章惇那样提议去做一些冒险的事情,我们会怎么选择呢?这是我想要和学生一起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如果对待我们的生命?

我个人的想法会支持苏东坡的做法,我觉得苏东坡不需要冒险走过狭窄的木板到对面峭壁上题字。章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他想要证明什么呢?这样的证明有什么意义呢?有什么是值得用生命的代价去交换的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