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宋、晁第二次暗战
等回到梁山后。宋、晁之争,显然更公开化了。
我们看原著:
宋江去江州路过梁山时。
晁盖道:“仁兄直如此见怪!虽然仁兄不肯要坏两个公人,多与他些金银,发付他回去。只说我梁山泊抢掳了去,不道得治罪于他。”
在江州救了宋江后。
晁盖便劝道:“恩兄不肯在山,致有今日之苦。这个出力杀人的黑在汉是谁?”
宋江路过梁山时,晁盖称宋江为仁兄;在江州救了宋江后,晁盖称宋江为恩兄。但是,晁盖在推让梁山大哥之位时,却开始称宋江为贤弟了。
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己,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是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
这种称呼的转变,本身就证明,晁盖根本没有让宋江当大哥的意思。否则,一开始,一直称宋江为兄,到了让宋江当大哥时,忽然就开始称宋江为弟了。这叫什么道理?
晁盖之所以需要表示,要退位让贤,原因太简单了。那就是,晁盖一系严格的说,只有8个人。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阮氏兄弟、白胜。而非晁盖一系,当时却有32个人。
最关键的是,和宋江有渊源的(慕宋江之名上梁山、被宋江推荐、带领上梁山的人),就足足有26个人。
在这种背景下,晁盖不和宋江推让一下梁山大哥之位,实在有些说不下去。因为,从实力、威望、能力,晁盖都无法与宋江竞争梁山大哥之位。如果晁盖不表示愿意退位让贤,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之中。
但是,与宋江有渊源的人,很多都是被宋江,用登上不台面的伎俩所收服,所以他们对宋江未必会心服口服。更主要的是,宋江的霸气、邪气,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会让大家都承认宋江的权威,另一方面,又让大家对宋江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排斥感。
所以,晁盖在推让大哥时,那是一副虚假的、不能再虚假的样子(以前还称宋江为兄,让大哥之位呀,却开始称宋江为贤弟了)。而下面的小弟呢?也没有一个人劝宋江,应该接受晁盖的盛情。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自然不敢顺坡下驴了,而花荣、李逵那种宋江嫡系,也不敢在这种背景下,给宋江抬这种轿子。
于是,宋江看着大哥之位,只能可望不可及了。
就如,军政大佬为了限制权臣势力扩张,就会尊崇皇帝一样。梁山好汉,为了限制宋江的权力,所以自然会通过尊崇晁盖的方式实现。面对大家这种作法,宋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因为,宋江公开表示想取代晁盖,会让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更主要的是,在大家并不支持他这样做的情况下,宋江这样做,会让自己处于绝对的被动之中。
所以,宋江自然不敢贸然坐到大哥之位上。
宋江在推让大哥之位时,从来也没有说一句推崇晁盖的话语。而晁盖,也没有说一句真正推崇宋江的话语。
我们看原著:
晁盖便请宋江为山寨之主,坐第一把交椅。宋江那里肯,便道:“哥哥差矣。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若要坚执,如此相让,宋江情愿就死。”
晁盖道:“贤弟,如何这般说?当初若不是贤弟担那血海般干系救得我等七人性命上山,如何有今日之众?你正该山寨之恩主;你不坐,谁坐?”宋江道:“仁兄,论年齿,兄长也大十岁。宋江若坐了,岂不自羞?”再三推晁 盖坐了第一位。宋江坐了第二位。
宋江说,晁盖应该当大哥时,都没有说晁盖救过他的命。而是说“感蒙众位不避刀斧,救拔宋江性命”。换而言之,我宋江感谢大家对我的救命之恩,而不是单独感谢你晁盖。
所以,宋江让晁盖当大哥的主要理由,就是晁盖你上梁山比我早,所以你应该当大哥。“哥哥原是山寨之主,如何却让不才?”换而言之,如果我宋江和你一块上梁山,这个大哥之位,我就当仁不让了。
至于后来的话,就更离奇了。你晁盖比我大十岁,所以这个大哥之位,应该你坐。换而言之,如果我宋江给你早出生几天,这个大哥之位,我也当仁不让了。
晁盖说宋江应该当大哥时,也是翻来覆去,我们案发后,你曾给我们通过风、报过信,所以你应该当大哥。
换而言之,如果你没有利用职务之便,给我们通过风、报过信,我还真没有打算给你让这个位置。
晁盖与宋江,当时的说法,其实都是非常滑稽的。
一个人应该不应该当梁山大哥;一个人有没有资格当梁山大哥,就是靠这种东西得出来,那不是讲笑话吗?
这样推来推去,谁也没有一句真正自谦的话语。换而言之,谁也不想夸大对方的江湖地位、领导才能、对梁山的贡献,都也不愿意贬低自己的江湖地位、领导才能、对梁山的贡献。
其实呢?如果他们有诚意。应该是这样说的。
晁盖应该说,梁山能有今天这种繁荣局面,就是你宋江的功劳。我们几个人,是你救的;清风山一系的强盗,也是你带上山的;江州一系的强盗,也是你带来的。而且一说宋江、宋公明,天下谁人不敬佩。而且你的领导才能,我实在比不上。现在,梁山大哥不让你当,让谁当?
如果晁盖这样推让大哥之位,才是真正发自心底的推让。
宋江应该这样说。梁山能有今天的繁荣局面,就是你晁天王的功劳。如果不是你晁天王大开山门,广纳豪杰。梁山哪能有今天这样繁荣呢?我宋江,是你亲自率人救的,而且清风山强盗,在走投无路之际,也是你收留的,当然了江州的黑社会,也是犯了大案无法在当地生存,又蒙你收留。更主要的是,你的气度、你的胸怀,是宋江最佩服的地方。
如果宋江这样推让大哥之位,才是真正发自心底的推让。
但是,两个人推来推去,都是避重就轻的在扯淡。谁也不说点真格的东西。让到最后,什么你比我大十岁,所以应该当大哥的话,都说出来了。梁山座次,难道就是靠年龄排出来的?
这样推来推去。于是,晁盖坐头把交椅,宋江坐第二把交椅,吴用坐了第三把交椅,公孙胜坐了第四把交椅。
但是,排到此时,宋江突然来了一句:“休分功劳高下,梁山泊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另行定夺。”
这意味着,宋江虽然是二当家,但是他并没有屈居于晁盖之后的意思。因为,这样巨大的人事问题,宋江在没有请示晁盖的背景下,就拍板决定了。这一手,等于直接告诉大家,我宋江虽然是二当家,但是大事还得我做主。
宋江这一招,非常厉害。
因为,宋江这个档口拍板决定这件事。晁盖说不出什么来,梁山好汉也说不出什么来。因为,宋江说,大家先不要排坐次了。有人对此不服,岂不是要说,我们想现在就排坐次!你这是不给宋江面子,更主要的是,怎么排法?
第五把交椅谁坐?第六把交椅谁坐?这样一直推下去、、、、。你给个答案!这种答案是很难给出的,甚至是根本无法给出的。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李俊应该排在哪个人之后,应该排在哪个人之前?李逵应该排在哪个人之后,哪个人之前呢?穆弘、戴宗,应该排在哪个位置,比较合适呢?这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这种事,说起来好像很简单。其实,复杂到天上去了。
宋江说,现在不忙着排座次了。如果有人不服,那就给大家排一下座次。问题是,这注定是要得罪人的事。
因为,你现在并不知道,江州一系成员,对自己的期望有多高。你也不知道,梁山、清风山两系人,对自己的期望有多高。甚至你都不知道,各自的水到底有多深。
换而言之,你把江州一系成员,抬得太高了。被挤到后面的人,就有可能不高兴;如果你把江州一系成员,压得太低了,江州一系成员,自然也会不高兴的。
更主要的问题,还在于,大家对自己的期望,通常都是比较高的。换而言之,你排来排去,就有可能两面不讨好,得罪了旧人,也得罪了新人,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不含糊,所以,自然会觉得,就是因为你看不起他,才让他们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位置。
如果这些强盗们,在一块相处一段时间,这种问题,相对就会变得比较简单。
比如,在一个办公室里面,几个职位相当的人相处上几个月,经过一些无伤大雅的博弈、竞争。大家自然都会有一个基本判断;比如谁头硬、谁头软;谁有能力,谁没有能力;谁会围人、谁不会围人;再比如,谁有背景,谁没有背景;谁有威信,谁没有威信。到时,人们心中自然就会大致有杆秤,换而言之,谁强谁弱,就会有个大概印象了。而且他们各自,对自己的期望有多高,你也可以有一个大概的印象。
但是,两拨人刚刚在一块共事,人们很难做出这种判断。比如,有人喜欢高调做人,与人刚刚相处时,人们都会觉得,他非常有本事,但是,相处一段时间后,马上就会让人看出他的漏气来。再比如有人喜欢低调,与人刚刚相处时,不显山不露水,相处一段时间后,却会让人越来越佩服。
从这层意义上,宋江让大家先暂时不排座次,过一段时间再说,应该是最佳的一种选择。所以,这句话,虽然是宋江绕过晁盖,直接拍板决定的。但是,人们却是谁也无法反对他。
更主要的是,宋江的前半句是,“一行旧头领,去左边主位上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上坐”。
这句话,最厉害了。谁是新来的?谁是旧来的?有个标准吗?没有!如果晁盖反应及时,自然会大声赞成宋江的这种提议,而且马上定出一个,最符合自己利益的标准。
问题是,晁盖一看宋江,绕过自己发号施令。第一个念头,肯定就是非常不高兴,等他反应过来,局势已无法挽回了。
因为,花荣等人,是新的,还是旧的?简单去看,花荣、秦明、燕顺等人,都是旧人,因为他们早就上梁山了,更主要的是,他们已在梁山排过座次了。但是说他们是新人,应该也能说通。因为,他们都是在晁盖当大哥后,才投靠梁山的。
我们可以想象。当宋江说完这句话后。江州一系(李俊一伙,戴宗与李逵),黄山一系(欧鹏等人),自然都会不约而同的站在右边。因为,他们毫无疑问,就是新来的。
但是,清风山一系,就有些争议了。因为,说旧的,自然能说通,说新的,自然也能说通。问题是,当时应该采用哪种标准呢?
宋江没有说;晁盖也没有说。
宋江没有说,是因为他与清风山一系的渊源太深了,是因为清风山的领衔人物花荣,是宋江的铁杆嫡系。所以,他知道清风山一系,会采用哪种标准。
晁盖没有说,是因为在那一瞬间,他并没有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
花荣是宋江的嫡系,所以他自然会按晁盖当梁山大哥为分界,作为划分新旧的标准。换而言之,我花荣不是晁盖的嫡系。
花荣往右边一站,秦明自然不敢怠慢,也得往右边站,因为他们是大兄哥、妹夫的关系(而且秦明也让宋江,收拾的骨头都酥了),这两个人往右边一站,燕顺等人,自然也得往右边站。这些人一站,连萧让、金大坚也得往右边站了。因为,萧让、金大坚显然比花荣他们上山晚。
大家这样一站,宋江自然非常满意。因为,这表明新旧头领,似乎是按这样一个标准分的。那就是宋江一系的人,非宋江一系的人。宋江一系的人,足足是非宋江一系的三倍。站在右边的人,是27人;站在左边的人,仅仅9个人。
如果晁盖,在宋江说出新旧头领分开站立时,马上意识到这意味着什么,并明确表示支持宋江这种意见。然后说出自己的标准,那就是已排过座次的头领,都站在左边,没有排过座次的头领,都在右边。
这样一来,左右分立的人,就不带有明显的宋江一系、非宋江一系的色彩。
但是,除非晁盖在此前,就曾想过这种方案,并想过相关的对策。否则,在宋江突然发话后,晁盖第一个念头除了不爽外,肯定无法想到更深的意思。不要说晁盖了,就是吴用也是如此。
而当清风山一系,都站在右边后,你再发表不同意见,似乎就有些晚了。因为,你总不成,叫花荣等人,再站回来吧!
这种事,从隐秘的权力游戏去看,是非常严重的大事。但是,从端到台面上的内容去看,实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以,宋江随便一说,大家随便一站,就已结束了。你非要小题大做的,当成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去处理。只能证明你小肚鸡肠,只能证明你喜欢争权夺势。你这样一弄,未必会成功,就算成功了,也会把自己置于一个非常不利的位置上。
而在这个回合的相争中。
宋江显然用事实向人们证明,我虽然是二当家的,但是,我绝不是晁盖的小弟。所以,梁山大事,我也可以不经晁盖同意,就可以拍板决定。而且梁山现在这样壮大,主要也是我的功劳,你看我一手带上梁山的人,比晁盖带上山的人多多了。
这次宋、晁相争,算是打了个平手。
晁盖成功的守住了大哥的位置。但是,宋江却是咄咄逼人,让人感觉,他绝不是晁盖的小弟。甚至让人感觉,晁盖在梁山只是个摆设,真正的梁山负责人,就是宋江。
我们可以想象,晁盖对于宋江这种作法,肯定感觉非常不舒服。但是,也实在没有办法。
因为,从兄弟情义去看,宋江的所作所为,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咱哥们,谁跟谁?咱兄弟,那是标准的生死之次。我曾冒着生命危险救你,你也曾冒着生命危险救我。
而且,别人打破头相争的头把交椅,咱们兄弟却是你推我让。这件事,不但证明,咱们兄弟是绝对的铁哥们,更证明,咱们兄弟,谁也不是争权夺势的人,否则,你不会一心让我当大哥,我也不会一心让你当大哥。
既然宋、晁表面的关系,已铁到了这种程度,已亲密到了这种程度。那宋江不请示晁盖,随便做个决定,晁盖如果也要计较,那就是晁盖不对了。
晁盖刚才还说,想让宋江当大哥,现在,宋江只是没有请示晁盖,做了这么小个决定,晁盖就不高兴了。这只能证明,晁盖太虚伪了。
因为,晁盖如果连这种小事,也和宋江计较,那他说自己,想让宋江当大哥,说给鬼听,鬼也不会相信啊!
更主要的是,宋江这个决定有错吗?没有!别人能拿出一套,更好的方案吗?不能!
既然如此,晁盖对于宋江的所作所为,只能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来了。
第二节 梁山的双头政治
晁、宋双头领导的格局,经过一段近于闹剧的小插曲,变成了大家都认可的事实。
宋江说起江州蔡九知府捏造谣言一事,与众头领:“叵耐黄文炳那,事又不干他自已,却在知府面前将那京师童谣解说道:“‘耗国因家木,’耗散国家钱粮的人必是家头着个 ‘木’字,不是个‘宋’字?‘刀兵点水工,’兴动刀兵之人必是三点水着个‘工’字,不是个‘江’字?这个正应在江身上。那后两句道:”‘纵横三十六,播乱在山东,’合主宋江造反在山东。以此拿了小可。不期戴院长又传了假书,以此黄文炳那撺掇知府,只要先斩后奏。若非众好汉救了,焉得到此!”
宋江说这番话,意思非常明显。显然是告诉大家,我宋江是天意注定,要干大事的人。绝不是晁盖可比的。
而李逵一听宋江这样说。马上就来了一句。
“好哥哥,正应着天上的言语。虽然吃了他些苦,黄文炳那贼也吃我杀得快活。放着我们有许多军马,便造反怕怎地!晁盖哥哥便做了大皇帝,宋江哥哥便做了小皇帝。吴先生做个丞相,公孙道士便做个国师。我们都做个将军。杀去东京,夺了乌位,在那里快活,却不好不强似这个乌水泊里!”
一听李逵这样说话,当时就把戴宗吓坏了。而且,我们也可以想象,当时在座的梁山好汉,肯定有很多人,都是一脸的愤怒。
戴宗慌忙喝道:“铁牛,你这厮胡说!你今日既到这里,不可使你那在江州性儿,须要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亦不许你胡言乱语,多嘴多舌。再如此多言插口,先割了你这颗头来为令,以警后人!”李逵道:“呵也!若割了我这颗头,几时再长的一个出来?我只吃酒便了。”众多好汉都笑。
让戴宗这样一训斥,李逵也知道,自己犯了江湖大忌。
因为,宋江绕过晁盖发号施令,就有些过分了。现在,宋江的马仔,也这样旁若无人,随便给梁山做人事安排。什么晁盖当大皇帝,宋江当小皇帝?谁告诉你,大哥与二哥,就是这种关系啊?
天无二日,国无二主,一山不纳二虎,一江不纳二龙。什么大皇帝、小皇帝。你算老几,你有什么资格,给大哥二哥安排职务?
所以,一听戴宗的训斥,李逵也感觉一阵惶恐。于是李逵,马上用一种自嘲的方式,表示自己知错了!
“呵也!若割了我这颗头,几时再长的一个出来?我只吃酒便了。”
最主要的问题是。戴宗这句话,虽然是在训斥李逵,却有意无意的,又换了一种方试告诉大家,梁山是晁、宋两人的双头领导。因为“须听两位头领哥哥的言语、号令”,本身就是说,梁山是受晁、宋两位哥共同管理的。
这样一来,在李逵、戴宗的对答中,证明了宋江前面行为的合法化。换而言之,现在的梁山,就是在晁、宋二位大哥的领导下。
这两位大哥,在权力上是平级的,谁也不是谁的臣属。因为一个是大皇帝,一个是小皇帝。
大家都应该听晁、宋两位头领的话。换而言之,我们都是晁、宋的小弟。那晁盖与宋江,之间的关系呢?自然都是我们的大哥。所以,我们不能拿普通小弟的权力、义务,来要求宋江。
如果说,大家初听李逵那种狂言时,会感觉一阵突兀,甚至生气。但是,再听戴宗训斥李逵时的话,就不再感到突兀了。因为,不论怎么说,晁、宋双头领导的格局,已是无可改变的事实了。
所以,听到李逵那种自嘲、赔罪的话,大家都笑了。
其实,李逵的狂言,戴宗训斥李逵的话,等于给大家都解了套。
因为,宋江动则绕过晁盖发号施令,虽然人们不能说什么,但是细分析,那就是越权行事。而李逵这样一句话,就让宋江的行为,变得名正言顺了。
晁盖是大哥,但是宋江一再擅自作主,这很容易让人觉得晁盖无能。否则,小弟怎么敢在他面前,这样嚣张?而李逵这样一句话,让晁盖的这种无能,变得合情合理了。因为,宋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小弟,所以,宋江在晁盖面前这样行事,也不能证明晁盖无能。
梁山好汉虽然用支持晁盖的方式,约束了宋江的权力、地位。但是,宋江绝不是晁盖的小弟。不论大家怎样回避这件事,这个事实也是无法改变的。所以,许多人最初听到李逵那句话,会本能的感到愤怒,但是,掉过头一想,这句话就是事实,是谁也无法否定、无法更改的事实。
于是,大家看到邪神附体一样的李逵,在戴宗的训斥下,竟然像个做错事的孩子一样告饶,都忍不住笑了。
这一笑,晁盖、宋江的地位之争,算是结束了。因为,现在大家都接受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晁盖与宋江,都是梁山的大哥,他们之间的地位是对等的。一切正如李逵所言,一个是大皇帝,一个是小皇帝。
许多人,在看晁、宋暗战时,都习惯性的站在了晁盖的角度分析问题。所以,自然总认为,如果晁盖能做出一些恰当的应对,就可以避免这种失败。其实呢?当我们这样想问题时,不妨站在宋江的角度上,再看一下问题。
站在晁盖的角度,自然是宋江伙同一些小弟欺负晁盖。而且把晁盖欺负的一退再退。
问题是,站在宋江的角度上看,就是另一回事了。
梁山当时有40名头领,有25名头领,是宋江带上梁山的。如果加上宋江,那就是26名了。晁盖带上梁山的头领,加萧让、金大坚、晁盖本人,也不过10名。在晁盖之前上梁山的头领,有4名。
从江湖地位上说,所有的江湖好汉,一见宋江都是纳头便拜;晁盖当了梁山大哥后,好像也不曾享受这种待遇;至少花荣、李俊一行人,见到晁盖时,好像都也没有初次见面,就行这种大礼。
从能力上,远的不用说了。在江州,晁盖一听打无为军,认为这太危险了,也无法成功的。但是,在宋江的率领下,却是大获全胜。
强盗的座次,是按实力来分配的。什么先来后到,按资排辈,在梁山是上不存在的。所以,林冲比晁盖上梁山早,也没有资格当大哥;至于杜迁、宋万,更是快排到最后了。王伦就更不用说了,直接就让火并在断金厅了。
从这层意义上,宋江当梁山大哥,那是自然而然的事。问题是,在大家默契的阻挠下,宋江只能当二哥了。
晁盖在推让大哥之位时,虚假的不能再虚假。更主要的是,众位兄弟们,连个劝进的人也没有。晁盖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不让宋江当大哥;众位兄弟的意思,也非常明显,同样是不想让宋江当大哥。面对此情此景,宋江、宋江的嫡系小弟(花荣、李逵),都是什么也没有说。
问题是,从内心深处,宋江、宋江的嫡系小弟们,心里会服吗?肯定不服!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宋江也更比晁盖,有资格当大哥。
什么先来后到、按资排辈,这根本就是扯淡的事。如果这种排座次方法,也生效,那杜迁、宋万没有理由排到最后面;如果这种排座次方法,也生效,林冲比晁盖更有资格当大哥;更主要的是,梁山哪次排座次,是按这种方法进行的?恐怕也就是,王伦时代曾这样做过。林冲上山比杜迁、宋万晚,所以就排在了这两个人后面。
至于宋江胆大妄为、心狠手辣、奸诈狡猾。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这自然是一种缺点。问题是,大家是干什么的?大家都是强盗!一个优秀的强盗首领,本身就应该具备这种素质。晁盖作为一个强盗,他不具备这种素质,那只能证明他无能,这还成了他的优点?还成为他当大哥的理由,这还有天理没有了?
从这层意义上,宋江没有当成大哥,做出的让步,就已够大了。
现在,宋江当了二哥,你们还想按传统意义的二哥要求宋江,你们这不是明着,联合起来排挤宋江吗?
我们总觉得,晁盖一退再退,太窝囊了。问题了,宋江做出的让步呢?
我们总觉得,晁盖当时做的巧妙一些,就可以把宋江打压下去;问题是,按这种观点,宋江当时做的巧妙一些,是不是就可以成为梁山大哥呢?
站在晁盖的位置,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宋江当时玩的再巧妙,也无法成为梁山大哥的;如果宋江强行当这个梁山大哥,就会引发他无法承担的后果。
以宋江的才能、心机,就因为大家不支持他当大哥,所以只能当二哥。以晁盖的才能、心机,如果他不考虑众兄弟的意思,就想把宋江彻底打压下去,那不是想得太美了吗?
宋江提议,新旧头领分开站立。这损害了谁的利益?严格的说,只是损害了晁盖的利益,往最大说,也就是损害了晁盖一系的利益。对别人的利益,丝毫无损。如果晁盖、晁盖一系抓住这个问题,与宋江对着干,那不过是自讨没趣罢了。
更主要的是,就算花荣按旧头领算,又能有多大的意义?显然是非常小的!事实上,无论花荣站在哪里,无论花荣是新、是旧,都也不会改变,他是宋江铁杆嫡系的事实。所以,新旧头领按当时的标准,分开站立,显然对宋江有利。但是,这并不是决定晁、宋胜负的重要筹码。甚至而言,这块筹码只是无足轻重的一块筹码。
如果晁盖,硬盯着这块筹码不放,不要说未必能赢了,就算赢了,恐怕也是得不偿失的。
甚至而言,宋江一再越权行事。损害了谁的利益?严格的说,依然只是损害了晁盖的利益;往最大说,也就是损害了晁盖一系的利益。对别人的利益,丝毫无损。
是的,基于梁山好汉的意思,自然是想让宋江成为一个传统意义的二哥。因为,在这种权力格局下,晁盖是一个弱势的大哥,下面是众多位兄弟平等的,构成了议会一类的权力格局。问题是,谁也知道,这只是一种奢求。宋江自觉的退出了,竞争大哥的努力,本身就意味着,宋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你现在还要一个劲的对宋江进行打压,恐怕是不会有结果的。
就好像,人们让曹操,接受皇帝高高在上的事实,是可以实现的。如果想借助皇权的神圣,把曹操打压成一个普通的帝国大佬。估计是不现实的。
皇帝可以借力打力,与曹操进行一系列的暗战,是可行的;但是真想撼动曹操的地位,估计是不现实。
大家只要达成默契协作,就可以与权臣对抗,问题是,大家只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它可能发挥的效力,毕竟是有限的。整个帝国的权力秩序,已不是以皇帝为中心构建了,皇帝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他所能发挥的影响,毕竟是有限的。
晁盖与宋江不能相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晁盖的战略思想,明显带有小农色彩(当然是强盗性质的),换而言之,那就是关起门来过小日子。
我们知道,晁盖当大哥后,从来没有主动招揽过一个头领上梁山(萧让、金大坚,也许是个例外),也从来没有一个头领,是慕晁盖大名上梁山的。但是,被宋江招揽上梁山的头领,到目前为止,就足足有25名。
晁盖为什么不愿意招揽四方豪杰入伙呢?最表面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晁盖对自己的才能,缺乏足够的信心。因为,招揽四方豪杰上梁山,没有足够的魄力、能力、自信,谁敢保证自己能稳坐大哥之位呢?
事实上,晁盖的这种判断没有错。因为,晁盖驾驭花荣一伙时,肯定就有力不从心的感觉了。只是因为,晁盖代表的团队是一流的,而且林冲倾向于支持晁盖,所以晁盖才能勉强维持住大哥的位置。
清风山一系的头面人物,在白道的地位太高了(秦明是正师级军官,黄信是正团级军官,花荣是副团级军官),而且单挑能力,都是第一流的。而且领的小弟燕顺、王矮虎、郑天寿,也是心狠心辣的、童叟无欺的强盗;而吕方、郭盛也是拥有一群小弟的黑道大哥。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晁盖一系,与清风山一系,同时上梁山;联手火并了王伦。晁盖肯定没有资格当梁山大哥的。因为,无论从哪个角度,他也无法排在花荣前面。
因为晁盖先上梁山。所以,所以花荣率领清风山一系上梁山时,就无法与晁盖竞争大哥之位了。
晁盖的团队是一流的,而且又与林冲取得了合作。所以晁盖身上的缺点就可以得到弥补。关键是,晁盖成为梁山大哥后,他身后的实力,就远远超过了清风山一系。
但是,晁盖一系,在梁山的地位,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最显而易见的事实就是,清风山一系上梁山后,刘唐、三阮的座次,就开始往后排了。而江州一系上梁山后,虽然暂时没有排座次,但是刘唐、三阮的实际地位,也开始下降了。最显而易见的事实上,李俊在水军中的地位,显然开始凌驾于三阮之上了。而刘唐的地位,有李逵存在,也有些暗然失色了。更主要的是,因为宋江的到来,吴用、公孙胜都向后排了一位。而晁盖的权威,也开始受到了挑战。
而这,仅仅是刚刚开始罢了。后来,宋江用猎人头的方式,一再扩大梁山势力。在这种背景下,晁盖一系的影响力,自然越来越小。且不说晁盖一系的人数比例,就越来越小了。更主要的是,刘唐、三阮的地位一个劲的向后落。晁盖一系最大的优势,就是晁盖、吴用、公孙胜,一直都在权力核心,但是,随着吴用倒向宋江一边,晁盖一系的影响力,终于受到了重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宋江一步步架空晁盖,绝不是依靠某些小花招实现的。那是因为,梁山头领大都是宋江招揽上山的;而且宋江的胸怀、才能都远远超过了晁盖。
我们许多人在说到宋江架空晁盖时,常常都提到,每当需要出征时,宋江总是一句,“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
真正的问题是,宋江这句话,为什么每次总能生效?如果晁盖与宋江换个位置,晁盖也会说这句话,是不是也能起作用呢?肯定不会了。
宋江率众攻打无为军,不但实现了零伤亡,更灭了黄文炳满门,还抢得了大量物资。可是,在攻打无为军前,晁盖却说,这是太危险、也是无法取得成功的。
不要说别的了,仅这样一件事。当梁山需要出兵时,你是梁山小弟,你希望晁盖带兵,还是希望宋江带兵呢?自然是希望宋江带兵,因为,谁对晁盖领兵出征,也不会太有信心的。
更何况,晁盖在面对何涛、黄安率兵攻打时,那副慌张样,同样非常失败。率众去江州救宋江时,真正的主心骨,恐怕也是花荣等人,绝不会是晁盖。
如果失去这种背景,宋江那句话,说得再冠冕堂皇也是无用的。
但是,晁盖显然不会这样认输,因为晁盖是梁山大哥,而且他有自己的嫡系人马,而且,晁盖显然也看出来,宋江与李俊等人的关系,远没有他最初想象中,那样亲密无间。
我们看原著:
晁盖先叫安顿穆太公一家老小。叫取过黄文炳的家财,赏劳了众多出力的小喽罗。取出原将来的信笼,交还戴院长收用。戴宗那里肯要。定教收放库内公支使用。晁盖叫众多小喽罗,参拜了新头领李俊等,都参见了。
晁盖这一系列行为,显然有着拉拢江州一系成员的意思。
但是,李俊一系,显然是晁盖无法拉拢的。
宋江虽然一直在用登上不台面的伎俩(说得好听点是权术),操纵李俊等人。但是,李俊给宋江当了小弟,似乎也不吃亏。至少,在普遍人看来,李俊被宋江弄得抛弃家业上梁山,是李俊人生事业,另一个辉煌阶段开始。
虽然宋江、李俊之间,并不存在真正的兄弟情义。但是,宋江对李俊等人,也一直是非常够意思。换而言之,李俊在梁山上,从未感觉自己受到宋江的压制与打击。相反,让谁去说,宋江也是非常重用、尊重李俊。
在这种背景下,李俊自然犯不着彻底站在晁盖一边。最多,李俊会骑墙而立。换而言之,李俊不会忠于宋江,但也不会忠于晁盖。说得冠冕堂皇些,李俊是忠于梁山的。再换而言之,不管你晁盖也好,还是宋江也好,只要你敢危害梁山的整体利益,我眼中认得你们是大哥,我手中的刀,可真未必认得你们是大哥。
其实,拥有李俊这种想法的梁山好汉,绝不在少数。这也就是梁山双头格局,一直无法打破的主要原因。这也就是晁盖死后,宋江依然无法顺利登上大哥之位的主要原因。因为,基于强盗们的共同意愿,都希望梁山建立一个,类似议会制度的权力机构。再换而言之,他们谁也不会希望,梁山出现一个绝对强势的大哥。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无论怎样了不起,也必须得让梁山存在一个,能与他并肩而立的大哥。换而言之,梁山绝不是你宋江一个人,可以说了算的。
所以晁盖死后,梁山的双头格局依然维持着。当然了,为了维持梁山的双头格局,卢俊义遂坐在家中,祸从天降了。这是后话,我这里只是简单说一下。
我们看原著:
“正厅供养晁天王灵位。东边房内,宋江、吴用、吕方、郭盛;西边房内,卢俊义、公孙胜、孔明、孔亮。”
“梁山泊总兵都头领二员:呼保义宋江,玉麒麟卢俊义。”
这些内容都证明,卢俊义有着与宋江对等的地位。当然了,宋、卢的双头格局,远没有晁、宋的双头格局稳定。因为,晁、宋时的双头格局,是弱势的晁盖占据地位上的优势;而宋、卢时的双头格局,则是强势的宋江,占据了地位上的优势。这显然意味着,宋江一枝独大的倾向,已非常明显了。
第三节 宋江、晁盖第三次暗战
小时候,看宋江下山接父亲,这段内容时。我总觉得太离奇了。因为,从后来的内容去看,梁山到郓城县接宋江父亲,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因为,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难度。而且从结果去看,也就是小菜一碟的事。
从这层意义上,宋江下山接自己父亲,本来是没有什么故事可写的,因为,那就是一笔可以带过的事。但是施耐庵却把这么简单的一段内容,写得一波三折、惊险不断。
总而言之,宋江一个人下山,让官差追得差点交了粮本。于是,围绕宋江脱险,构成了一段惊险刺激、玄而又玄的内容。简单的去看,这就是施耐庵为了把故事,编得惊险刺激,就没事找事凑情节。
我小时候的第一个疑问是,梁山派上几百号弟兄,陪同宋江下山,去接宋江家人不行吗?
我小时候的第二个疑问是,就算人多不方便,宋江带领两个高手当保镖不行吗?
为了把这样简单的一件事,写得如此一波三折。于是,就让宋江一个人独自下山。从这层意义上,施耐庵这段内容,写得太不符合常理了。
其实呢?这段内容,主要是围绕宋、晁二人的暗战写的。
而种种看似不符合常理的内容,都是因为宋、晁二人暗战,给弄出来的。
我们看原著。
第三日酒席上,宋江起身对众头领说道:“宋江还有一件大事,正要禀众弟兄。小可今欲下山走一遭,乞假数日,未知众位肯否?”
宋江想请假办点私事,应该跟谁说呢?自然是跟晁盖说呀。你跟众兄弟请假,眼里还有晁盖吗?
晁盖终于抓住这个机会,开始反击宋江了。
我们再看原著。
晁盖道:“贤弟,这件是人伦中大事。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苦?如何不依贤弟! 只是众兄弟们连日辛苦,寨中人马未定,再停两日,点起山寨人马,一迳去取了来。”
晁盖的这种反击,是非常巧妙的。
晁盖显然是同意了宋江的请求。只是在具体执行时,稍作了一点修改。总而言之,兄弟你有事,大哥会替你把这件事办好的,你放心好了。
这种反击,表明晁盖才是梁山的大当家。所以,你宋江只有建议的权力,却绝没有拍板的权力。真正拍板的权力,还是在我晁盖身上。
比如,宋江想回家接父母,晁盖同意了他的这种请求。但是对他的意见,却做了适当的修正。
宋江自然还是一贯作风,完全无视晁盖的意见。只是这次,晁盖没有向宋江妥协。
我们再看原著:
宋江道:“仁兄,再过几日不妨,只恐江州行文到济州,追捉家属,以此事不宜迟。今也不须点多人去,只宋江潜地自去,和兄弟宋清搬取老父连夜上山来,那时乡中神不知,鬼不觉;若还多带了人半去,必然惊吓乡里, 反招不便。”
晁盖道:“贤弟路中稍有疏失,无人可救。”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当日苦留不住。宋江坚执要行,便取个毡笠戴了,提条短棒, 腰带利刀,便下山去。
这次相争,是标准的高手相争。
晁盖能把握住这个时机,应该是吴用、公孙胜帮他做出的选择。按正理而言,宋江必败无疑。因为,晁盖这样坚持拒绝宋江。宋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的。
晁盖非常尊重宋江的选择,仅仅是在具体操作上,做出了一点点修改。在这种背景下,宋江如果对晁盖做出妥协,那就意味着梁山真正的决策者是晁盖。而且以后,晁盖遇事就与宋江玩这一手,宋江自然就无法架空晁盖了。
而对于晁盖的这种作法,于情于理,大家都必须得支持晁盖。
因为,晁盖一上梁山,就一心把梁山大哥之位让给宋江。但是宋江说死说活,就是让晁盖当大哥;而众位兄弟,也都认可晁盖继续当梁山大哥。
现在晁盖,随便发表点意见,大家就一点面子也不给。那大家让晁盖当大哥,是干什么呢?就是为了让梁山大厅正中央,可以多一个摆设?
在江州。晁盖与宋江是朋友,没有隶属关系。现在,晁盖是大哥,宋江是二哥,这是大家都认可的事的。如果晁盖与宋江的分歧很大,大家表态站队,这能说下去。
问题是,现在大哥二哥的意思,是一样的,只是有一点点分歧。你们就是死活的,不听大哥的话,都听二哥的话。这于情于理,都也是说不下去吧!因为,你们都这样喜欢听二哥的话,直接让二哥当大哥好了。还叫我晁盖当大哥,干什么呢?
我晁盖一上梁山,就让你宋江当大哥;你宋江,一个劲假装谦让。现在,我当了大哥,你却一个劲的擅自作主,你这是想干什么?
如果你总想自己说了算,那就过来,当这个大哥好了,反正我晁盖,早就想把这个位置让给你宋江!
如果宋江敢无视晁盖,随便调动梁山的兵马,晁盖肯定会和宋江来这一手的。如果晁盖这样一来,宋江肯定当时就下不了台了。
宋江心里肯定说,好你个晁土财。敢和我玩这一手。那咱们就看看谁厉害。于是,宋江当时就说了。我用不着梁山派一兵一卒,我自己回家,把家人接回来就可以了。
换而言之,宋江等于说,我的事,完全是一件私事。只是我请几天假,自己出去几天。办完事,就回来。这种事,我堂堂梁山二当家,也不会无权决定吧!
宋江这一手,又把晁盖给晾在那里了。但是,事情已弄到这种地步,晁盖也不客气了。
总而言之,想让梁山发兵,我认为得等几天。如果你要一意孤行,你可要考虑好后果,因为凭你那点武功,碰到三五个不长眼的官差,就可以把你的粮本收了。但是,想让梁山现在就发兵,那是一点门也没有。因为,我晁盖才是大哥!
现在,你宋江有胆子,就一个人下梁山,如果你没胆子,你就乖乖听我话。
我们看原著:
晁盖道:“贤弟路中稍有疏失,无人可救。”
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
看着宋、晁二人,僵到这个份上。整个梁山聚义大厅,恐怕空气也凝结了。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的嫡系,也不敢跟着宋江下山了。因为,梁山是团结在晁盖周围的一个整体。宋江公然无视晁盖的意见。宋江的小弟,在这种背景下,再公然支持宋江。随时可能让梁山陷入分裂的。
一个优秀的大哥,必须得学会审时度势,不能总习惯性的搞宗派主义。
就算你需要大家站队,你也必须得好好分析局势。如果站队的结果,是大家都站到了对方身后,你自然失败了;就算站队的结果,成了大家各练一摊,你其实也失败了。
晁盖、宋江,之所以能拥有现在的江湖地位,是因为他们是梁山的领衔人物。如果梁山分裂了,他们的江湖地位,肯定都会迅速下降的。
更主要的是,他们之间,如果围绕这件事争下去,谁也不会是最后的赢家。
因为,梁山大哥、二哥,为了一件小事,就争得惊天动地,岂不是成了天大的笑话?如果梁山好汉,因为一件小事,就各拉山头,谁也不让谁,大有火并之势,甚至真的火并起来。以后,梁山好汉出门在外,还有脸说自己是梁山好汉呢?
如果真的弄成这种结局,他们不论谁输谁赢,恐怕也会丧失当大哥的资格。而梁山,也会丧失继续做大、做强的可能性。因为,一个人就这种胸怀,哪有资格当大哥呢?因为,在这种大哥的领导下,梁山还能继续发展,那叫有鬼了。
所以,面对晁盖这样一手,宋江自然不敢硬接招了;当然了,宋江的嫡系小弟们,也不敢给宋江上去抬轿子了。
宋江下山接父亲,并不是什么大事。
不要说宋江,在郓城县也算号人物,就算他在郓城县什么也不是。区区一个郓城县衙,就敢杀宋江全家?那不是讲笑话吗?
宋江犯的是什么案子?把蔡太师的儿子,打得闭门不敢出,灭了闲职在家的黄通判满门。区区一个郓城县令,敢替他们出头,这个郓城县令,也真是个聪明人。
从这层意义上,晁盖的意见,虽然有为难宋江的意思,但是,也绝对说不上,有什么过分的。
如果,梁山好汉因为这样一件小事,就非要站队表态,甚至不惜梁山分裂。那与无知的妇女,为了一件小事,就拿离婚说事,有什么分别?
所以,宋江与晁盖僵到这个份上,自然只能成为孤家寡人了。他的嫡系小弟,也会觉得,宋江在这件事上,作得实在太缺乏理智了。因为,宋江的嫡系想帮宋江,也实在使不上劲啊!
其实,晁盖就是因为能预见到这种结果,才会对宋江绝不妥协的。
如果用武侠小说的套路去写。
就好像两大高手相争。一个高手,把对手逼得避无可避,最后一伸手,就抓住了对方的死穴。因为,宋江不会武功,宋江一个人孤身下山接家人,这本身就是一件无法想象的事。
从正常意义而言,宋江肯定无法把家人接回来的,而且弄巧了,也真有交粮本的可能性。既然如此,宋江除了乖乖听晁盖的话,似乎没有更好的选择了。
其实,宋江下山接父,是江州宋、晁争锋的另一种版本。
在江州时,晁盖因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所以成了配角。现在,晁盖就开始强硬的坚持自己意见了,希望可以抢过主角的位置。
此时的晁盖,与江州相比。有三个明显的优势。
第一个优势,吴用在旁边。我前面一再分析过,没有吴用在场,晁盖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大哥。
第二个优势,现在从名份上,晁盖占据绝对优势。因为此时,晁盖是梁山大哥,宋江是梁山二哥。
在江州时,晁、宋之间是朋友,并不存在隶属关系。晁盖固然是梁山大哥,但宋江却是一个江湖好汉,谁见都“纳头便拜”的江湖超级大哥。你说,他们之间谁的地位更高?而且当时的宋江叫晁盖,那是哥哥长,哥哥短;而晁盖叫起宋江时,也是恩兄长、仁兄短的。这本身就证明,他们之间在名份上,谁也没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个优势,那就是,晁盖对宋江的底牌,虽然还不能完全看清楚。但是,也会大概猜出一些。在江州时,李俊等人,对宋江表现出,极尽夸张的尊敬,让晁盖过高的估计了宋江底牌。
问题是,随着人们后来继续交往,大家自然会发现,各方(晁盖一系、江州一系)对宋江的尊敬,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了不起。尤其是在晁盖推让大哥之位时,这些人并没有积极拥戴宋江当仁不让,更让人们清晰的感受到了这一点。
如果人们对宋江的尊敬,真是发自心底的。当晁盖推让大哥之位时,人们自然会你看我、我看你,一看大家都有希望让宋江当大哥的意思,自然就会形成默契,出现大家争相劝进的场面。
问题是,许多人对宋江的尊敬,绝不是发自心底的,所以当晁盖推让大哥之位时,人们你看我、我看你,一看大家都是尊重晁盖既有地位的意思。自然没有人上前劝进了。
现在的晁盖,与江州时相比,只有一个劣势,那就是,宋江此时的威望,比江州时高多了。
如果在江州,宋江获救后,晁盖直接率众回梁山。宋江在众人心中的威望,肯定不会太高。因为,宋江在那种背景下上梁山,就是大家冒死,把他救上了梁山。而且宋江,也并没有拿出,让江州一系,晁盖一系,真正信服的东西。
但是,宋江率众攻打无为军的胜利。却让宋江拿出了许多,大家必须信服的东西。
第一、宋江敢想敢干,而且并不是盲目的。换而言之,大家都觉得攻打无为军非常危险,而宋江就是敢干,并且是全胜收场的。说得毫不夸张点,不但实现了零伤亡,而且还杀了仇人,抢了大量物资。
第二、宋江遇事够恶够狠。黄文炳敢害宋江,宋江杀了他全家还不解恨,更活剐了黄文炳。
第三、宋江有一种说不出的霸气,宋江一点武功也不会,却可以让众多杀人放火的强盗,心甘心情愿的供他驱使。不管宋江是用什么手段,实现这一点,但是,人家就是可以做到这一点。
此时的晁盖,与江州时的晁盖相比。大约是优势、劣势,各据一半吧!很难说,哪个时候选择反击,比较最有利。
在江州,晁盖不敢与宋江摊牌,一方面是因为吴用等人不在场。另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从牌面上看,晁盖实在看不到赢的的机会;虽然宋江的底牌非常小(因为,李俊与宋江的关系,实在没有晁盖想象中那样亲密无间),但是晁盖等人,显然不敢做这种猜想。
在梁山上,晁盖抓住机会,终于与宋江摊牌了。那是因为,从牌面上看,晁盖应该是不会输的。
晁盖敢这样与宋江玩,也是因为太多的人,已看清了宋江的真实面目,所以他们都希望晁盖可以限制宋江。否则,梁山任由宋江瞎折腾下去,大家肯定是一点底也没有。
虽然梁山好汉,已被宋江的霸气、邪气给镇住了。但是,现在梁山大哥愿意亲自领衔挑战宋江的权威。大家自然也乐得顺水推舟。在这种背景下,大家反对宋江的风险降到最低了。
从表面上看,大家并没有反对宋江的意思,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便反对晁盖罢了。换而言之,既然大哥一定要这样干,二哥是不是,能对大哥让一步吗?再换而言之,既然大哥一定要这样干,二哥就让大哥一步吧!
在这种背景下,宋江的嫡系小弟,也不敢明着支持宋江这样做。
因为,宋江的嫡系小弟,站在宋江身后,与晁盖公然对着干。就意味着梁山,有可能出现分裂。到时,梁山不要说继续扩大了。就是维持现在的规模,也会变得异常困难。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看到晁盖这样固执己见,梁山好汉们,肯定都是看着宋江,却不说话。他们这样做的意思,非常明显,那就是,二哥是不是,能让一让大哥?
因为,这毕竟是小事,二哥让大哥一步,这是天经地意的事。因为,二哥一再绕过大哥发号施令,大哥从来都没有说过什么。现在大哥终于说话了,二哥是不是应该给大哥点面子?
大家这样做的意思,其实就是希望宋江学会懂规矩,因为,再怎么说,你也是二哥,你这样总无视大哥的权威,实在不是个事。
所以,宋江一看晁盖态度这样坚决,而且下面的小弟,也没有明显支持自己的意思。马上决定不与晁盖相争了。这样一来,宋江马上就占据了道德的制高点,换而言之,我宋江绝没有和你争权夺势的意思,虽然你晁盖为了争权夺势,处处排挤我,我宋江却绝不会和你一般见识的。总而言之,你晁盖想摆大哥的谱,我就让你摆个够!你晁盖想排挤我,我就让你排挤个够。谁叫我是你的小弟呢?谁叫我愿意顾全大局呢?
千万不要告诉我,我一个人下山,非常危险。危险我也认了,谁叫我不会武功呢!谁叫我命苦,摊上一个嫉贤妒能的大哥呢?但是为了救父亲,我宁愿这样一个人去孤身冒险。
宋江道:“若为父亲,死而无怨。”
于是,堂堂梁山二当家,就一个人下山了。
第四节 进退失据的晁盖
晁盖拿的底牌是,如果你宋江敢拒绝我,大不了让梁山的矛盾彻底公开,大不了梁山几大山头,各练一摊。如果撕掉忠孝节义的面具,就凭你宋江那三脚猫的功夫,就凭你用见不光的手段,控制大家的伎俩,你肯定会输的。
只要你不敢面对这种后果,你就乖乖的,听我的话。总而言之,我非得教会你宋江,如何当小弟。
宋江拿的底牌是,你晁盖和我宋江玩到底,只要你不怕承担嫉贤妒能,一心往死害宋江的名声,你就这样玩!老子豁出这条命,陪你玩下去。
总而言之,我宋江就这样走了,我到要看看,你派不派人下山?
事实上,当宋江做出这种选择时,晁盖手里的底牌,就没有意义了。因为,这等于,宋江突然收手了。剩下的事,就看你晁盖怎么办了。
于是宋江走了。
事情弄到这个份上,却把晁盖弄得下不了台了。因为,这样放任宋江一个人冒险,实在显得晁盖有些小肚鸡肠了。因为,不管你们之间有什么矛盾。但是,你这样放任宋江一个人,冒险下山,实在有些太不讲义气了!
我们可以想象,宋江走后不久,花荣等人,肯定都会出面求晁盖,总而言之,“宋大哥一个人下山,实在太危险了!希望晁大哥,赶紧派一些人下山,保护宋大哥。”
花荣这样求晁盖,李逵、戴宗自然不会落后,而这些人都求晁盖,别人自然也不能一点表示也没有。问题是,大家都这样求晁盖,你叫晁盖怎么做?
大家都是好人,就我晁盖一个人,当坏人啊?
大家都关心宋江的生死,就我晁盖一个人,盼宋江死啊?
既然如此,晁盖,就只能看吴用了。晁盖遇到难事,从来都是看着吴用,等吴用给他支招。现在的吴用看着晁盖,肯定也是一脸的歉意,因为,都怪我吴用考虑不周,把你置于了如此难堪的境地。
宋江这一招,说高明,也未必高明。因为,古语中就有,一哭、二闹、三上吊的说法。这是古代,老婆与老公相争时,最经典的三招。
这三招,虽然简单,但是运用的巧妙了,却是相当难缠的。
现实中孩子与父母博弈时,也常常会拿出类似的套路。总而言之,孩子不服父母管教时,有时会选择离家出走。面对孩子这种招数,父母常常只能屈服。父母向孩子屈服,是因为害怕孩子出事。
比如,晁盖与宋江相争时,宋江突然拿出上吊、离家出走的套路来。顿时把晁盖弄得没招了。总而言之,你不是想让我死吗?我这就去死!再换而言之,你们既然都不关心我,我就独自去面对危险好了。
晁盖与吴用,谁也没有想到,宋江会用出这种招数来。所以,顿时就傻眼了。因为,这种招数,实在不是一个大男人,应该用出的招数;更不是一个,令人闻风丧胆的江湖大哥,应该用出的招数。但是,宋江偏偏用了出来。
就好像,一听说孩子离家出走了。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七大姑子、八大姨子,都会急得不知如何是好一样。现在的梁山,就是这种乱糟糟的样子。
事已至此,吴用只能这样说了,“大家不用担心,事实上,晁天王比你们还担心呢!只是宋大哥非要自己下山,晁天王也不好说什么。这样吧!我们先让戴宗下山打探,其它兄弟都做好准备,随时准备下山接应宋大哥。总而言之,有晁天王在,绝不会让宋大哥有事的。”
但是,吴用这样做,只是能交待过场子。因为,晁、宋之间的矛盾,那是谁也能看出来的。更主要的是,你晁盖把宋江挤兑的,一个人下山了,这是谁也无法抹去的事实。
我们许多人,常常会觉得,如果晁盖在江州时,与宋江强硬到底,就有机会挫败宋江。其实,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
就好像下棋时,我们常常会觉得,这一记妙招走出,就会产生如何巨大的威力。问题是,这一切,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想象。因为,对方如何应招,我们并不知道。更主要的是,对方发出更巧妙的应招时,我们会不会因此陷入被动,谁也不知道。
就好像这次宋、晁争锋,从表面分析,晁盖肯定也会赢。但是,宋江一记怪招走出,晁盖当时就成了坛三爷。
此时,不论谁看着晁盖,恐怕都会想起一个人,那就是王伦!
一个庸才大哥,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想方设法排挤有能力的小弟。一个庸才大哥,为了维持自己的地位,不惜把一个有能力的小弟,往死路上逼。
此时的吴用,恐怕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必须把晁盖,从这种阴影里拉出来。否则,以晁盖为中心的团队,就会陷入随时翻船的危机中。
宋江敢玩这一手,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嫡系(花荣、李逵)在山上,随时会劝晁盖接应他的。而且宋江的霸气还在,所以只要花荣、李逵一出头,别人就绝不敢落后。
更主要的是,放着几千号(甚至上万号)弟兄,让梁山二当家、一个不会武功的宋江,孤身冒险接家人。本身就是不伦不类的事。这种事如果传出去,梁山的脸可丢大了。因为,从外面的宣传去看,梁山兄弟情谊深重,而这件事,显然证明,梁山兄弟也是明争暗斗,而且还是恨得想让对方死。
而晁盖本人,也实在丢不起这种人啊!因为,宋江如果有点闪失,晁盖那就彻底栽了,因为,从前的王伦,也没有做的这样过分啊!
如果宋江因此死了,花荣、李逵借此联合发难,晁盖就算躲过一死,恐怕也没脸再当大哥了。
宋江敢玩这一手,也是因为他把无间道已完全吃透了。从表面上看,宋江孤身回家接人,非常危险。但实际上,危险根本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大。
不要说宋江在郓城县的人缘非常好。就算郓城县的人恨宋江,也不敢没事招惹宋江啊。因为,蔡太师的儿子,都惹不动的人,郓城县令、郓城县的官差,就敢招惹,这不是说笑话吗?
我们可以想象,那些埋伏在宋江家附近官差,心里肯定一直都在打鼓。因为,埋伏起来抓宋江这种黑道大哥,谁心里也没谱啊!
在千里之外的江州,宋江刚刚把蔡太师的儿子,打得闭门不敢出;在千里之外的江州,宋江刚刚把害他的黄文炳,灭了满门;你郓城县的官差,就敢抓宋江,那不是找死,又是干什么?
因为看小说,我们总觉得,郓城县的官差,可能会干这种傻事。如果放到现实社会中,哪个官差,听说抓宋江这种黑道大哥,也会吓得直念阿弥托佛。因为,蔡太师的儿子,都惹不动的人,你敢动?你长了几个脑袋?
我们可以想象,当济州府尹让郓城县令,展开拘捕宋江的任务时,郓城县令,也只会大声答应,绝不会把这当回事的。因为,不要说抓梁山二当家了,就是抓梁山的小头领,也是一件,只能说,不能做的事。
朱贵在梁山脚下,开了那么多年的酒店。谁也知道,朱贵是梁山的眼线,谁也知道,那个酒店就是梁山的秘密交通站、前沿哨所。但是,谁敢把朱贵抓起来呢?谁敢把那个酒店端掉?
抓朱贵很容易,端掉那个酒店也很容易,问题是,面对梁山的报复,就难了!当地政府,连个朱贵都不敢动,怎么可能敢动宋江呢?
我们可以想象,郓城县官差接到,在宋江家设伏,拘捕宋江的任务后。肯定,大都会吓得两腿发软。
因为,宋江手下,据说有上万号强盗。如里宋江率领一千多个杀人放火的强盗,呼啸而来,就郓城县这二三百号官差,恐怕都不够给宋江当盘菜。
但是当时的情形,谁也没有想到,所以
面对这种情形,人们都是大吃一惊。
宋江的家人,一看宋江一个人回家,肯定是大吃一惊。因为,外面二三百号官差,宋江一个人回来,万一被抓住了,那可怎么办?
更主要的是,据说宋江已是近万号强盗的首领,下山接老爸,怎么连几个帮手,也没有带呢?难道,关于宋江的种种传说,只是传说?换而言之,宋江只是一个普通逃犯,只是让人们传得越来越神,最后就成了一个令人恐怖的传说。
宋江一听外面有这么多官差,肯定也是大吃一惊。因为,在这种背景下,自己不抓紧跑路,那就是自己不上道了。三几百个官差,看到你一个人,什么行动也不采取,就让你把家人接走,回去还怎么交差呢?
其实,别看我前面,把局势分析的那样轻松。但是,宋江本人,心里肯定也一直在打鼓。因为,宋江毕竟是一个不会武功的人,遇到上道的人,自然知道该怎么做。问题是,万一碰到几个不上道的官差,在一阵混乱中,把宋江捅翻了,并非不可能。
按理说,一个人面对宋江这种瘟神,肯定是躲也躲不迭。问题是,宋江想到当年的阎婆惜,心里多少也会打鼓的。
基于宋江最初的想法,大约是认为,当地官差,肯定会留下一定的空档,让梁山把宋江家人接走。因为,一个县令让下面的人,在一个地方,设伏拘捕一个统领上万号强盗的首领。这不是传说中的找死,又是干什么?
郓城县的官差,之所以会犯这种错误。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郓城县人对宋江并不陌生,相反还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现在对宋江的感觉,一直是惊疑不定的。
从各种传闻去看,宋江是绝对不能抓的。因为,宋江就是传说中的瘟神,你敢碰他,有可能会死全家的。
但是,从他们对宋江的了解去看,抓宋江,应该是一点事也没有的。因为,郓城县人都知道,宋江是一个大善人,或是一个瓷球瓦罐的老实人。
而当时的都城,又与宋江,有点宿怨,就更让这些官差,对宋江缺乏一个统一的认识了。
看到宋江一个人回来,官差对宋江的认识,肯定更是惊疑不定了。因为,据传闻,宋江手下有上万号杀人放火的小弟;但是,满世界通缉宋江的背景下,宋江竟然是一个小弟也没带,就回到了家里。
处于当时的情形,你认为,关于宋江的传闻,可信吗?你说,眼前的宋江,能不能抓?
保守一些官差,自然知道,绝不能抓。因为这种事,宁可信其有,绝不可信其无。因为,万一宋江真如传闻中那样恐怖,你真把人家抓了,那可坏事了。
一些利令智晕的官差,看到宋江一个人回家,就更会产生错觉了,那就是,宋江肯定没有传说中那样可怕。因为,一个统领上万号强盗的大哥,回家接人,竟然一个小弟也没有,这可能吗?
于是,他们犹豫一会儿后,终于壮着胆子,决定追宋江了。因为,现在政府悬赏一万贯,在通缉宋江。
而他们大呼小叫的要追赶宋江,别人也得装模做样了。
但真抓宋江时,肯定有人会暗示大家了,千万别干这种傻事。因为,宋江是绝不能随便抓的。你把宋江抓住,那是杀也不能杀,关也不能关的,因为梁山上,现在的强盗,据说已上万了。你把人家二当家的抓了,人家下山来要人,郓城县恐怕就要遭受灭顶之灾了。
到时,我们亲手抓了宋江。就算能立点功、受点赏。但是,灭门之祸,估计是没的跑了!
于是,有人就开始装神弄鬼,总而言之,娘娘显灵了。他们这样一折腾,把别的公差也吓得不敢搜查了。
等梁山群盗下山时,这些官差,都是恨爹娘少生了两条腿。换而言之,跑都跑不迭!其实呢,看到宋江后,大家一直假装没有看见,就完全可以避免这种后果。
宋江这次敢孤身下山,主要底牌有三张。
第一张底牌,宋江在梁山拥有巨大的威信;宋江这样孤身冒险,晁盖会让梁山无法下台;宋江的嫡系力量还是梁山。这些条件,意味着宋江下山后,梁山好汉就会随后跟着下山的。
第二张底牌,宋江的江湖地位,已无人能及了。这样的宋江,区区一个郓城县,是绝不敢随便招惹的。
第三张底牌,是厉害的一张底牌。那就是,晁盖表面上赢了这个回合,却把自己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晁盖发现,陷入宋江的套里后,在吴用的帮助下,自然会全力解这个套。
于是,晁盖亲自下山,梁山头领几乎是倾巢出动。当时的梁山,一共40个头领,而参与这次行动的头领,就足足有31名。
这种大规模的行动,一方面能让晁盖挽回点面子,因为这可以证明,晁盖一声令下,梁山好汉都会服从的。另一方面,也是给足了宋江面子,因为宋江有事,梁山兄弟都会积极行动起来。
如果说宋江,这次暗战过程中,有失分的地方。那就是,因为晁盖的强硬反击,让人们都看出了宋、晁的矛盾。而这种矛盾的公开化,是非常不利于梁山日后发展的。因为,从对外的宣传上,梁山兄弟那是亲如一家人,但是这种矛盾,显然证明了,梁山兄弟也是一直在争权夺势,而且还争得非常激烈。
所以,看到晁盖这样大张旗鼓的亲自下山;看到晁盖这样公开表示关心自己。宋江马上对晁盖,表现出了臣服的样子。
宋江听得大喜,拜谢晁盖道:“若得仁兄如此施恩,宋江死亦无怨!”晁盖、宋江,俱各欢喜。
这次暗战,宋、就都是心有所忌的。换而言之,晁盖最怕人们误会自己与王伦一样;宋江最怕梁山高层的矛盾,变成无可遮掩的事实。
而晁盖的及时补救,宋江的及时臣服,让双方心中的顾忌,都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首先,晁盖的面子可以挽回来了,因为,有人觉得晁盖像王伦。问题是,宋江都认为晁盖是好大哥,别人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
其次,梁山兄弟情谊深重的形象,依然成功的维持着。因为,有人觉得晁、宋为了权力,争得差点打起来。问题是,看着人家两个人亲如兄弟的样子,你再说三道四,就是你心里阴暗了。
这次宋、晁相争,奠定了梁山的格局。
这个回合,表面上,是晁盖胜了。但是,这种胜利,只能惨胜来形容。因为,如果晁盖接连取得几回这种胜利,随时都会把粮本交了。因为,在整个过程中,晁盖让人总会想起王伦来。如果晁盖接二连三的取得这种胜利,岂不是随时都会变成王伦?
在这个回合中,宋江是连滚带爬的,应付过了晁盖的还击。表面上,宋江输了;因为没有晁盖相助,宋江实在是什么也干不了。问题是,宋江在这过程中的可怜、无助,却显然会增加他的亲合力。
宋江的魔刀每出鞘一次,都会产生一种让人畏惧的心理。这对控制人而言,自然是有价值的。问题是,这也会让对他产生排斥感。而宋江在这种回合中,可怜、无助的表现,显然会削弱因为魔刀出鞘,产生的消极影响。
宋江在这个回合中的表现,会让人们有意无意的觉得,宋江并没有传说中、也没有自己想象中那样可怕。
第五节 九天玄女娘娘下凡
《水浒》全书,以神鬼开篇,中间夹杂许多神奇的故事。许多人似乎认为,这是施耐庵在书中宣扬神鬼之道。我不敢说,施耐庵是无神论者,但是,如果人们真认为,施耐庵这样写《水浒》,是为了宣扬信神鬼之道,却实在有些低估施耐庵了。
因为,只要我们简单看一下《二十四史》,就会发现,所有的史书,都也是以神鬼之道开篇的?
《二十四史》的首篇《史记》,就已奠定了这种格局。所以,刘邦还未出生,刘邦的老母就让龙奸污了;后来白龙的母亲向人们哭诉,赤帝之子(刘邦)斩杀了他的儿子;而且有人见过刘邦酒后有龙附体,至于见过刘邦头上有五彩祥云的人就更多了。
后来,史官在记录刘裕(宋武帝)伟大的一生时。一直在追问刘裕,您在小时候,在创业过程中,有没有经历过各种神仙鬼怪的故事。刘裕说,没有!
刘裕这一句没有,直接把史官,弄得不知如何下笔了。因为,没有神鬼开篇,历史还怎么写?
皇帝本人可以说,他从来没有遇过什么神迹。但是,史官却不能这样说。因为,一代开国皇帝,怎么可能没有遇过神迹呢?如果没有神迹,他怎么能成为一代开国皇帝呢?
所以,史官就说了,刘裕在发迹前,经历的神鬼故事,那实在多极了。但是,刘裕本人谦虚,始终不说这种事。问题是,刘裕本人不说这些事,史官也有义务记录这些事。所以,关于刘裕的历史书中,总也少不了神仙鬼怪的故事。
在古代,一个大人物,没有神鬼相助,也能成大业的,是不存在的。就如现代,一个大人物,如果不是从小立志为国、为民、为人类献身,就不可能成大业一样。
如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再看施耐庵在写《水浒》时,以神鬼开篇,就不会觉得奇怪了。
其实,古代的史官,在说帝王将相的神鬼故事时,真会相信吗?我估计未必。就如现代史官,在写某个大人物的一生,是为国、为民、为人类,就是不为自己的一生时,他们真会相信吗?我估计也未必。总而言之,我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
因为,史官都是什么人?都是把帝国相关档案材料看遍了,更博古通今、精于人情世故。所以,那些帝王将相到底是什么货色,史官肯定是非常清楚。你指望他们相信那些为了愚民的宣传材料,那可真是低估了历代史官的才华。
所以,宋江在接父亲时,遇到九天玄女娘娘,应该只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从某种意义上,它就是宋江编造的故事。宋江编造这个故事,显然让宋江的江湖地位再次上升了。因为,宋江可以代天言事了。
也许有人说了,既然这个故事是宋江编的,施耐庵为什么写的跟真的一样呢?其实,关于这个问题。我前面早就分析过过了,宋江一出场,施耐庵就委婉的告诉大家,他没有长上帝之眼。
更主要的是,如果施先生写宋江装神弄鬼,给自己编造神迹。一来有些大煞风景;二来也有些大逆不道。
因为,你翻开二十四史,你见过哪部史书说到帝王将相的神迹时,会说都是他们自己编的?水浒作为一部梁山发展史,在写作格局上,怎么也得向正统史书看齐啊!
更主要的是,施耐庵在小说上,公然说黑道大哥为了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们,就为自己编造神迹,你让那些为自己编神迹的白道大哥们,情何以堪呢?
因为,人们一看水浒中宋江玩这种把戏,马上联想到各朝开国皇帝(甚至是本朝开国皇帝)也玩这种把戏。这事传开了,仅此一条恐怕就会让施耐庵扛不住的。
想当年,柏杨在翻译美国漫画大力水手时,一时没有多想,于是就坐了九年大牢。因为,在这本漫画中,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大力水手父子两个,流落到了个富饶的海岛上,乐不思蜀,竟然要各自竞选总统、、、。
这个故事本身没有什么。问题是,人们一看这段漫故事,就不由自主的想到了蒋委员长父子。你说坏事不坏事?
洪秀全起事时,说自己是上帝之子。杨秀清对此不服气,也用同样的套路玩,总而言之,你是上帝之子,我还是上帝呢!萧朝贵对此不服气,也用同样的套路玩,只是他现实的地位低于杨秀清,所以就说,你洪秀全是上帝的次子,我是上帝的大儿子。
这样一折腾,洪秀全代天言事的地位自然下降了。因为,你是上帝之子,而旁边还有天父、天兄呢!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宋江遇九天玄女娘娘,与洪秀全曾与上帝亲自对话,与杨秀清、萧朝贵天父、天兄曾附过体,并没有本质区别。总而言之,他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吧!
如果晁盖也玩杨秀清的把戏。没准过一段时间就说了,前几天我在梁山的后山上,见到九天玄女娘娘她妈了,她妈跟我说了,你是太阳神,还送了我六本天书,让我和公孙胜一块研读。
总而言之,你敢吹,我比你还敢吹。你是上帝之子,我还是上帝呢!你见过九天玄女娘娘,我还见过九天玄女娘娘她妈呢?你是星主,我还是太阳神呢。你得了三本天书,我得了六本天书。咱们看看,谁比谁厉害。
只是晁盖哪有这种眼界与魄力呢?
第六节 宋、晁暗战的余波
这个回合刚刚结束,公孙胜也下山去看母亲了,而且大有一去不复返的意思。因为,公孙胜再次出山,是李逵与戴宗费尽苦心请出来的。
公孙胜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选择?
是因为,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似乎不像,因为宋江的孝道感染了他,他也大可把母亲接到山上,早晚尽孝,何苦突然产生脱离梁山的意思呢?
顺着九天玄女娘娘的故事去说。大约是因为,公孙胜是梁山的法师,是梁山神鬼的代言人。现在,宋江整出一段九天玄女娘娘显圣的故事,并称他为星主,还送他三本天书。你让公孙胜往哪站呀?
顺着宋、晁暗战,应该是在这次宋、晁的暗战中,公孙胜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那就是,他一直是晁盖的谋主,换而言之,因为他的支持,晁盖才会那样坚决的与宋江争锋不让。而结果呢?这让公孙胜变得里外不是人了,因为,他似乎是一个教唆晁盖争权夺势的小人。
至少,在梁山的内部处理决定上,应该就是这样定性。换而言之,梁山高层会议中,把这起影响梁山安定团结、梁山整体形象的事,全归在了公孙胜头上。
当然了,这种处理决定,绝不是宋江或晁盖做出的。最大的可能性,就是公孙胜自己做出的。换而言之,看到梁山高层对晁盖有这样、那样的看法,公孙胜只能把责任全扛了过来。这样一来,晁盖、吴用都解套了,但是公孙胜却栽进去了。
因为这种处理决定,关系着梁山的整体形象;因为把这种处理决定公开,会把梁山的高层矛盾公之于众。所以,梁山在做出这种内部处理决定时,肯定会把它列为绝秘,换而言之,相关处理决定,绝不可以随便扩散,只要一定级别的头领们,知道这件事就可以了。
当然了,面对公孙胜的自我批评,晁盖、宋江、吴用也会做出相应的自我批评。总而言之,梁山兄弟之间虽然有矛盾,但这种矛盾,是兄弟之间的矛盾。换而言之,一旦有了矛盾,大家都是展开自我批评,谁也不责怪对方,谁也愿意原谅对方。
但是,谁也无法否认,当时的梁山,因为这次矛盾,差点面临分裂的危险。
在这种背景下,公孙胜就选择了一种,比较体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江湖生涯了。
我想,梁山高层,都知道公孙胜离开梁山的真正的原因。只是梁山下层,就会存在各种版本的猜测了。而局外人,就只能相信,公孙胜离开梁山,是因为宋江的孝道感动了他,于是他也决心回家当孝子了!
你别说,梁山的这次公关行动,做得是非常成功。因为,这样一来,梁山内部的矛盾、梁山的负面影响,似乎被掩盖的无影响无踪了。
这种事,从现实社会去看,太平常了。许多重大的人事调整,表面上,都是因为一些超然的原因,决定的。实际上,只要人们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里面,肯定是有内幕的。
比如,在民国时代,失败的政治人物,在选择退出政治舞台时,通常都是拿一些冠冕皇的理由说事。总而言之,他需要到出国考察、需要回家养病、想隐居了、决定告老了,想潜心一段时间研究理论,或是回家孝顺父母了。再换而言之,他不当官了,绝不是因为他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其它呢?谁也知道是怎么回事!
公孙胜后来回梁山,抛开神仙鬼怪的故事。恐怕就是因为,随着宋江的势力越来越大,人们都希望加强晁盖一系的力量,来制约宋江的权力。在这种背景下,人们自然会通过各种方式,希望公孙胜可以再度出山。
宋江下山接父亲,公孙胜回家看母亲。李逵也想回家接母亲了。
一听说,李逵想回家接母亲。晁盖马上就说“李逵说的是。我差几个人,同你去,取了上山来,也是十分好事。”。
晁盖这样做,显然是他主动拉开了,新的一轮暗战序幕。因为李逵是宋江的嫡系马仔,李逵想干什么,用你晁盖卖人情?
所以,宋江当时就把晁盖的决策给否定了。
宋江便道:“使不得!李家兄弟生性不好,回乡去必然有失。若是教人和他去,亦是不好。况且他性如烈火,到路上必有冲撞。他又在江州杀了许多人,那个不认得他是黑旋风。这几时,官司如何不行移文书到那里了?必然原籍追捕。你又形貌凶恶。倘有疏失,路程遥远,如何得知?你且过几时,打听得平净了,去取未迟。”
晁盖第一次与宋江争时,用的套路,大约就是,希望让人知道,宋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真正的决策权,在他这个大哥手中。但是,一个回合下来,晁盖就差点栽进沟里去。
晁盖第二次,用的套路大约就是。总是抢在宋江前面发言,不给宋江唱主角的机会。而且,这次晁盖选择的机会,也非常不错。因为宋江的嫡系马仔有事,晁盖马上表示全力支持。
按常理说,宋江想反对晁盖的决策,是不存在机会的。事实上,李逵一听宋江否定了晁盖的决策,马上就急了。
李逵焦躁叫道:“哥哥,你也是个不平心的人。你的爷便要取上山来快活,我的娘由他在村里受苦,兀的不是气破了铁牛的肚子!”
你宋江一说接自己爹,那是急得一时也不能耽搁。我李逵说接自己娘,晁盖大哥都是满口答应,你却是等一等,停一停。你一个什么武功都不会的人,也能亲自下山接你爹,我李逵一个人,能打几百个人,和几个兄弟一块下山接我娘,就能有事了?这叫什么逻辑?
宋江一看李逵急了。马上又表现出了大哥般的慈爱。
一切显然的,如果宋江在反对晁盖时,不能给李逵一个合理的、满意的解释,就有可能把李逵的心给伤了。而伤了李逵的心,宋江的损失就有些太大了。
宋江真正的心腹只有两个,一个是花荣、一个是李逵;其它人大都是被宋江的霸气、邪气所镇住;而花荣、李逵,那是真正死心塌地的信服宋江、追随宋江;并且都有着过人的能力。如果宋江伤了李逵的心,那就等于自己砍伤了自己的一枝臂膀。
于是,宋江告诉李逵。兄弟你想接你母亲,我不反对,但是晁盖哥哥的想法,实在有些考虑欠周详。你如果听他的话去盲目做事,一定会有闪失的!
所以,你想接你母亲,就得按我的方法去做。
宋江道:“兄弟,你不要焦躁!既是要去取娘,只依我三件事,便放你去。”
宋江这番话,一下又把晁盖给晾到一边了。总而言之,我的马仔要干什么事,我这个当大哥的,会替他安排好一切的,用不着你晁盖操心。
更主要的是,宋江也让李逵继续相信,晁盖那种人,根本不会站在你的角度,替你好好考虑问题。所以,你以后有啥事,还得跟大哥说。这个世界上,只有大哥最关心你。
这两个回合。晁盖在第一回合中,是主动反击;却让自己变得和王伦有点似曾相识了。第二个回合中,晁盖主动进攻,却让宋江随手就给挡了回去。
晁、宋的暗战,在宋江接父亲回山后,就已快接近尾声了。
在宋江接父亲时的暗战,整个梁山恐怕都要炸窝了,而晁、宋之间,也大有剑拔弩张之势。而此后的暗战,则相对都是比较含蓄的竞争。
比如,在李逵接母亲时的暗战,就好像寻常闲话,而且也只是一个照面就结束了。
再后来,杨雄、石秀上梁山时,晁、宋之间,似乎也有暗战的痕迹,但是,双方的冲突,似乎是无意中出现的。换而言之,晁盖这样做,并没有针对宋江的意思,宋江这样做,也未必有针对晁盖的意思。
杨雄、石秀上梁山时。
晁盖大怒。喝叫:“孩儿们,将这两个与我斩讫报来!”
宋江慌忙劝道:“哥哥息怒!两个壮士不远千里而来,同心协助,如何却要斩他?”
吴学究道:“兄长之言最好。岂可山寨自斩手足之人?”戴宗便道:“宁乃斩了小弟,不可绝了贤路。”众头领力劝,晁盖方才免了二人。
晁盖这一声令下,竟然是大家纷纷反对。在宋江架空晁盖的格局下,这意味着晁盖,更是败得一塌糊涂了。
但是,这次晁、宋冲突,很难说是双方为了争权造成的。因为,晁盖的行为,是自然而然的;宋江的行为,也是自然而的。因为,他们对梁山战略思想不同,所以对杨雄石秀前来投靠的态度,自然不同了。
但是,无可否定。这次晁、宋之间的冲突,虽然不是有意而为。但它对晁盖地位的影响,却是空前的。因为,晁盖当时代表的路线,就是一条,绝对看不到前途的路线。但是,基于晁盖的胸怀,却无法从这条路线中走出来。
基于宋江的想法,那就是把梁山继续做大、做强。总而言之,梁山的大门永远对外闯开;总而言之,梁山永远不怕把事弄大。
基于晁盖的想法,那就是,梁山现在实在太大了,大的已快超越无间道了。所以,梁山的大门,适当的该关起来了。否则,梁山与白道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无法调和了。
但是,当时的梁山还能关起门吗?似乎是无法关起来了!因为,当时的梁山就已太大了,大到了,无法再玩无间道了。因为,上万号兄弟要吃、要喝,总得有个出处吧!这么多张嘴,仅在梁山周围的村庄借个粮,估计是难以满足的。问题是,再向外打出去,自然只能超越无间道。
当然了,超越无间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就是,越界不断侵犯白道;另一种就是,投靠白道。
当时的晁盖,显然还想维持在无间道之内。换而言之,就是希望梁山,保持在宋江上梁山前的状态。但是,这似乎是看不到出路的。所以,晁盖对杨雄、石秀一句斩纥报来,虽然未必是主动挑起新一轮的暗战。但是,这次受挫,显然让晁盖再也无法与宋江相提并论了。
当时的宋江,显然是计划,咱们梁山先超越了无间道再说。总而言之,为了维持梁山的生存、发展,只能不断越界侵犯白道,否则,上万号兄弟的吃穿,从哪里来?
当然了,超越了无间道后,应该怎样做呢?宋江显然也想好了,那就是不断增加,与白道谈判的筹码。于是,梁山的猎人头行动开始了。换而言之,只要你敢和梁山搭上关系(不论白道还是黑道中人),就得上梁山,愿意也得上,不愿意也得上。因为,不是有句俗话说得好嘛,逼上梁山!不逼你,你永远也不会上梁山的!
于是三打祝家庄后。李应、杜兴、扈三娘,都也没有上梁山的意思。问题是,宋大哥想让你们上梁山,你就只能上梁山。于是,李应家被烧成了白地、家人被绑架上了梁山;扈三娘被梁山弄得家破人亡了;于是,他们也就成了梁山好汉。
当然了,这只是梁山猎人头行动的开始。因为,此后还陆续会有许多人被不断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