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罢饭,如往常一样,学生坐在座位上看书,我则坐在教室后面批改《课时练》。这时,一抹难得的阳光射进了教室,暖烘烘的,让我们的教室里充满了恬静的融融温情。
这,让我想起了在老家农村教书的美好时光,也让我想起了与关校长的一次闲谈。
以前在农村上班时,十几年如一日的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很少有其它的事情。所以,只要干一两年,熟悉了教学方法,教学流程,也都轻车熟路,没有太大的压力。当时虽然也忙,也有忙里偷闲的时候。冬日中午吃过饭,每每有暖暖的太阳出来,学生还没有到校时(老师一般离家较远,午饭在学校解决。)老师们便聚在一起,喝着水,天南海北的闲聊,有时还会有老师买一些橘子或者甘蔗,那更是热闹。
两年前进了城教书,我,一个有着十几年教龄的老师成了新手,不会教书了。每周二的教研课,大家会讨论:你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的哪一条设计的?有没有完成?使用的什么教学方法?教学有没有梯度?有没有重点?你教的这节课有没有体现语文课程“更中国、更语文、更儿童”的特点?刚找到门路,第二学年,我们学校又开始了“群文阅读教研”。于是,我又开始摸索,什么是群文阅读?它和主题阅读是什么关系?整本书的阅读、绘本阅读怎么读?为了了解这些,我强迫自己买了窦桂梅的《主题阅读教学》和蒋军晶的《我是这样教学生阅读的》,读书、上网、课堂实践,我认识了群文阅读的真面目。
常说人过四十不学艺,每周的写字比赛、晨诵抽查、作业抽查,我还能努努力,尽力做。但学校的各种活动:队形比赛、曳步舞比赛、民族舞比赛、清明诗会、名著上舞台等,让我体会到了年龄大了学习有多么的难、多么的慢,辛辛苦苦的设计节目、排练、音乐挑选合成、服装准备,一切准备就绪,最后因为不新颖、没创意,名列倒数的时候,真是对自己失望万分。
为了完成工作,我常常凌晨才睡,要么晚上十点睡觉,早上四点起床。但,我的工作依然经常是一团糟。忙,让我不再从容;忙,让我手足无措;忙,让我失去了自我,失去了方向。忙中无计,忙中出错,忙的没有成绩、也没有了思索。心累的时候,我想起在农村时的那一抹阳光,好喜欢!
去年的此时,我有幸跟着关校长去内乡县学习“班级建设”,走在路上闲聊时,我说起在农村学校中午会晒暖儿。关校长呵呵一笑说:“哪的暖儿不管晒,杭州的暖儿不管晒?还是海南的暖儿不管晒?”
是呀!一语惊醒梦中人。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虽然很辛苦,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呀?我认识了一群年轻靓丽又有才的大、小美女老师,帅哥老师,知道了注重仪表,我知道了怎样的课才是一节好课,知道了备课的方向,知道了创新与执行力的重要,思考的重要,更重要的是我在一次次的磨练中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和要努力的方向。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我除了在老家、在学校晒过太阳,还在南京晒过,在周口晒过,在信阳晒过,前一段我们一行12人,因听“千课万人”的课,在武汉也晒过。在这两年的时间,我也在专业书里晒过太阳,在《红楼梦》里晒过,在古筝课上晒过,在学校的慧雅讲堂里晒过……不同地方的阳光给了我们快乐与健康,也给了我们精神的食粮,让我们看到了更远的目标和方向。
如今,工作如以前一样繁重,语文教育理念在向大语文转变,学校的教育理念也在向全科教育发展,学校的“名著上舞台”也在排练中……一切照旧,我的心却不再浮躁。是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还是因为这两年的经历?应该都有吧。现在校我用心领着学生读好书、写好字,抽出时间读书弹琴,努力做一名合格有趣的老师。在家相夫教子,努力做贤妻良母,享受亲情时光。
偶尔,心中还会不平静,但稍纵即逝。因为心中有阳光,暖暖的,为我照着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