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萧寒晨夕
时隔五个月,再回到简书,有种灵魂入土的感觉。
记得早前注册简书的时候,我在心里默默发下誓言,要坚持写下去。后面也努力了,坚持了有一段时间,但是因为种种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又放弃了。过了段时间后,又感觉对写作这件事无法割舍,还是鼓足了勇气继续坚持了。在连续日更的将近四个月时间里面,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感受到了积少成多的神奇之处,冥冥中总觉得这样坚持下去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在日更的岁月里,遇到了很多困难,孩子、家庭、工作、学业、梦想之间的互相碰撞,曾经一度让我几乎无法坚持下去。
有句话说:做好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把同一件事情坚持一辈子。
是的,文字创作的过程中,让我充分意识到这一点。这种感悟不仅仅来源于文字本身,从生活、工作、学业的进程中也充分感受到了这一点。
我们之所以庸庸碌碌、无所专长,或者说没有将一切我们所热爱的进行到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认识不够深刻,对坚持这件事情所带来的结果没有更加明晰和充分的预估,而这些都源于我们对所选择的事业或者生活不够热爱,这份热爱还不足以支撑你去克服一切阻碍。因此,自然也就没有更多的毅力去日复一日地坚持下去,成为我们最想成为的自己,过上我们最想要的生活。
凡事有因就有果,有果必出因。
如此一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挫折也便能够心平气和地去面对了,而所能有幸遇到的一切机遇和成功也便不足为奇、不以为傲了。
成长教会我们的,也许不光是付出与得到,更多的是学会思考,多视角多维度地去审视周遭的一切,并从我们所能目及的环境和事物中,渗透式地去环顾这个世界,由此而看到更高更远的东西。
这种能够“透视”的奇异功能,是在我们充分感悟生活、用心去审视人生之后,才可能有的。而这个世界的大多数,却是很“短视”的,更多人喜欢活在当下,或者说他们只知道活在当下,我们要为这样的人感到由衷地高兴,因为“短视”有短视的好处,而这最大的好处则莫过于,人不需要承受更多精神上的空虚和逐梦的疲累。
相比而言,“远视”则是更劳心劳力些。可能更多的时候,需要承受内心的寂寞所带来的空虚,不过,但凡“远视”的人也一般能够承受得住寂静的落寞,和落寞之后的孤单,以及孤单背后所生发出来的洪荒之力。
人活一世,短短数年,不妨淋漓尽致地去感受一场喜怒哀乐,痛痛快快地去体悟一回起伏跌宕,也不枉费在人世摸爬滚打过一场。
事实是,世上并没有那么多幸运儿,能够如此幸运地去感受这场旅程的惊涛骇浪,大多数的人感受到的只是平常人家本该有的小喜小悲。说到底,冲出命运道场的既定轨迹并不那么容易,一不小心就万劫不复,所以真的能够起起落落还不会倾覆的,毕竟是少数。
但,希望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如果灵魂还活着,如果我们在世间走过而不想枉费了这一生的好光景,不妨从现在开始,选择专注地去做一件事,至少一件我们自认为的能够证明自己曾经活过的事情,而通过这件事情,可以让我们离梦想越来越近,可以让我们更加鲜活,那就值得去坚持。
在离开简书的这五个月里,确切地说,在离开文字的这五个月里,我感觉自己的灵魂是空虚的,是缥缈的,随时可能被世俗的尘埃掩埋,就像一颗失重了的心,游离在外太空,身体和精神都难以着陆。好在,离开越久,对写作的需要就会更强烈,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
迷失在生活万花筒中的我,从某一刻起,已经不再幽怨,也不再懊恼,一个转身就让自己眩晕的处境,从那一刻开始,就算转一万个圈,我也依然有自己的方向感,依然知道生命的重心在什么位置。这便是生活给我最大的赐予,也是对我最宽容的厚爱。
这一切让我感激。
而文字,让我活得更加清晰,让我更有目标感。所以,我是幸运的,尽管一切看起来毫无变化,尽管寒冬的雨雪依然会交加而下,可这背后的火焰,却让我兴奋无比、温暖异常。
在现实的世界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的自己,活得那么精彩,且那么努力。
用一生的时间,活了两辈子。也许,我真的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