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要参加读后感比赛了,星期天,为了指导他写作,在二宝睡着的间隙里,我争分夺秒地把他读的童书认真读完了一遍,心里先有一个谱。下午,大宝弹琴回来后我们才来写作。我先倾听他对书本内容的总结,然后问问他感受最深的是哪些地方,如果感受深的点多,我们该如何来选择、取舍,如果有些点孩子关注不到,我又引导他去发掘。在写第一篇《没人能阻挡卡洛阁下》时,主要的点孩子能抓住,就是卡洛的机智勇敢和担当,只是孩子不能把内容和思路更连贯地理通,只要点一点就好。而为什么卡洛每次逃票都那么幸运呢?这个点孩子就没有去发现,就要引导孩子去发现,发掘文字背后的东西:人性向善……指导完,孩子有了思路,剩下的就是用文字来组织,所以就让他来写,写的过程中我是不吱声,不打断,他来问我我就告诉他写完再说,这样才知道孩子的真实水平。孩子写完后,让他自己修改,基本也就是标点错字和读不通的句子他自己改,剩下的还得由我和他一起改,比如此处用哪个词更恰当,怎样表达更好些,如何安排段落更能吸引读者眼球。孩子写完作文,夜里11点,我又在电脑上帮孩子打出来,赶紧发给孩子语文老师,完毕,已经12点多。回到房间,又到了二宝吃奶的时间……
星期一下午晚上,老师给我反馈了作文情况:写得不错,但是要求写的不是那本书,而是另外一本。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孩子已经睡了,第二天早上,我让孩子爸把这个事情告诉他,让他今天有个心理准备,并打下腹稿,否则我又怕他嫌事情多有情绪。下午孩子放学回到家,我看到他眉飞色舞,原来他告诉我上次写的读后感受到了老师表扬,老师还在班里念了他的作文,并让他打印后去贴在教室里。我故意说:“都怪我意会错了,没给你说对是写哪本书。”想不到他说:“这样我还能多学点,妈妈,不怪你。”然后,我们就愉快地进行了写作。
今天,看到老师在群里表扬孩子,感动之余,我也想到了前面和一个家长的谈话。她说六一儿童节班里表演节目时,费时费力的帮孩子把古筝弄到教室,但是从那次后,孩子得到了小朋友的仰慕,得到了家长和老师的好评,从此对古筝的兴趣更浓,也更自信。
通过这两件事,特别想说:孩子的自信不是天生的,需要去抓住自信的机会,而孩子还小,有时他不仅抓不住机会,而且根本不懂如何去抓机会。此时的家长,不要嫌费事,要帮一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