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 Handbook of Learning and Thinking

《学习,思考手册》

作者|何玉龙

第二章 理智与情感


“不要被外表迷惑” ——《1Q84》book 1 第一章标题


你坐在回家的地铁上,手机已经没电,没办法,这时候只能望着对面挡风玻璃里自己的正脸发呆。什么都做不了的情况下,你开始回忆起那些已然过去的事。鬼使神差,此时突然回想起的尽是一些蠢事——是那些只要一想起来就让自己懊悔的糊涂账。这个时候的你对“时光机终于问世!”这一新闻十分地渴求。

其实那些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无非是因为自己曾经的那些傲慢与偏见,尽管可能是无心之举,但还是直接或间接的伤害了一些人(包括自己),做错了一些事。虽然“感到懊悔”这一行为体现了你的善良,可是曾经做出的那些蠢事无疑是一种,怎么辩解都不能逃脱。

此时肯定会有人说,谁没有犯过错呢,或多或少都有一点,都是这么过来的。说得没错,确实如此。不过那些让自己感到懊悔,还因此伤害了一些人的蠢事如果从未发生过就好了,这想必应该是大部分人存在心底的愿望吧。

村上春树在他的随笔中回忆起青年时代开酒馆时所面对的落魄与委屈后诚实地总结道:

我丝毫没有奉劝诸位“人生路上要尽量多吃苦头”的意思。老实说,我觉得假如不吃苦头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吃更好。毫无疑问,吃苦受难绝不是乐事一桩,只怕还有人因此一蹶不振,再也无法重整旗鼓。

没有经历那些蠢事就能蒙混过关,当然是不经历更好。现实的情况是,虽然你不能完全避免做出蠢事,但如果能尽早掌握一些知识的话,则可能尽量让蠢事少发生。

还记得这本小册子前面提到的三圈模型长什么样子吧?

分成三部分

这一章讨论的焦点是最上面的那一圈:What,指那些表面的、容易感知到的东西。与How那一圈不同,What这一圈更浅显易懂,甚至有一部分肉眼可见。

比如两种客观存在:事物和事件。鸡蛋,奶茶,动物是事物;某人司法考试通过,英国脱离欧盟则是事件。事物有形,事件无形,要存在无形的事件,有形事物是其基础。因此事物是比事件更基础的存在形式,各种有形的事物组成了各种无形的事件。

最后,这两种客观存在又总称为事实。不过事实可以被认为是客观的,也可以被认为是主观的。

事物和事件都是客观的,他们都存在于公众领域,原则上可以为每个人所获得。

主观事实是指,由个人亲身经历的,或者间接通过别人的经历确认的事实。因此,主观事实的确认完全依赖于你自身或者别人自身的可靠性,即值不值得信赖。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与事实相对的是主观存在的观念,即如三圈模型里What圈所描绘的:我们对事物和事件的反应(React)。

观念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注:反应和反映有主动和被动的区别,但本质上一样)

正确的观念忠实地反映其对象的客观秩序,与之相反,错误观念则是对客观世界的歪曲表达。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怎么确认观念是否正确呢?最有效的方法是透过观念本身,然后观察这个观念所表现的那个对象,看那个对象是否是独立于我们主观意识的客观事物。换句话说,确认观念正确与否需要尽量多的接触观念表现的那个对象,接触得越多,理解得越深,也就更容易判断那个对象是否是客观存在的。

越是忽略观念的客观根源,观念就会变得越不可靠。

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客观与主观的联结纽带将会断裂。

到那时,我们看到的外部世界只是大脑的创造品,而非世界本身的面貌,观念将与世界脱节。

如果我们本意是“确认事实”,那我们就必须绕过主观的观念,直观外部世界。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常有人说道是骡子是马,牵出来遛遛。养成实际调查的习惯,不轻信没有被证实的观点,这是独立思考的开始,也是一种素质。

虽然也存在现实的问题:这么做要花时间,耗精力和金钱,这些都是“确认事实”的现实制约。没关系,有问题才有解决办法,这也是这本小册子往后要讨论的话题。

那么梳理一下,我们已经产生了两个结论:


  • 清晰明确的主观事实可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 主观观念要能在客观世界中找到本源才算正确的观念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主观观念与客观事物的两种联系: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如果主观观念与客观事物的联系简单明了,那么就是简单观念。比如一说到“蛋糕”,我们就能马上想到蛋糕的样子,甜腻的味道。由于简单观念对应的客观事物只有一个且十分具体,所以很好验证。

而复杂观念呢?先举个例子之后再做解释,“刻意练习”就是一个复杂观念。

之前我们讨论了四条刻意练习的方法,如果止步于此的话,那么刻意练习还算是一个简单观念,可是为了确保刻意练习的方法能真正发挥作用,紧接着又提到了两条前提条件(你还为此十分生气)并且对于“为什么非得有这些前提才行”还没有给出原因。

对了,不如借着这个机会补上原因,还能以此展示复杂观念有多么复杂。那两条前提条件的产生是因为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认知复杂度

认知复杂度(cognitive complexity)是指你构建“客观”世界的能力。认知复杂度高的人具有高度复杂化的思维能力,更善于同时使用互补与互不相容的概念来理解客观世界。真实世界中,黑白对错并非截然分明。

目前关于“刻意练习”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刻意练习理论发挥作用的领域多是一些“认知复杂度”较低的领域,比如象棋、钢琴、篮球、驾驶,但对于“认知复杂度”较高的领域,比如管理,销售等作用有限。

认知复杂度高低的差异主要来源于“隐性知识”的多少,即那些不透明却又很重要的知识的多少。销售、管理领域的隐性知识毫无疑问要比象棋、篮球多得多。因此才有“你所训练的领域是合理发展的行业,有一套成熟的评价标准”这样的前提条件。对管理能力的评价远远不如对象棋能力的评价更客观真实。

原因差不多就是这样,好吧,为了解释清楚“刻意练习”,即便要偏一大段主题也在所不惜。它的的确确是一个复杂观念,不能简单对待。

复杂观念指的是那些与客观事物并非一一对应的观念。这种观念在客观世界中通常具有多个来源。例如民主,它是明确具体的观念吗?至少在潜意识上来说,是的,因为我们可以把它联系到客观世界。但是民主的内涵有其丰富的来源:人物、事件、宪法、立法行动、旧制度以及新制度等。

如果我要和其他人讨论民主问题,为了避免因走入主观主义的歧路而无法与别人沟通,我讨论的必然是现实中大家都明白的事物;我必须不断地涉及现实中的种种事件,而这些事件即是民主内涵的现实土壤。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事实和观念”讨论了很多,为什么呢?因为在“三圈模型”里,事实和观念组成了What圈。如果说How圈的属性是方法论,那么What圈的属性就是客观与主观。或许你已经注意到讨论这一圈的原因,或许还没有,我们在地铁上回忆起的那些蠢事之所以发生,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那时的我们对客观和主观还含混不清,虽然此刻也不见得多么高明,不过那时候的我们无疑更“愚蠢”一些。

通过讨论原来犯过的那些蠢事来说明客观与主观的“含混不清”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比如青春,热血,意气用事,感情用事,愣头青……对了,还包括自以为是,盲目自大,自作聪明,偷奸耍滑,唯唯诺诺,欺软怕硬。这些都太多太大,是文学故事汲取不尽的养料。然而在这里,这本小册子无意,也没有能力,穷尽讨论。

因此把范围缩小,面对客观与主观的含混不清,我们先专注在对“解决问题”这一主题——尽管还是一个宽泛的主题——的思考上。

还记得在上一章你生气抱怨的时候,我们提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本小册子想表达的一个想法是:抱怨没有用。面对让你不满的现状,你只需不停地想象一个更好的目标,然后面对这个现状与想象的落差,你看出问题,收集信息,找出关键,制定解决方案,分解成小组块,最后执行,执行一次之后改进解决方案,再分解,再执行。为了更有条理,还应把这样的做事方式放入各个周期里(探索期,同化期,完成期)不断地循环执行。

第一眼看起来你会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要是真的着手实行,你会再次感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这个方法说的都对,但还是不清楚具体该怎么着手去做,就算照着做了,过程中又会冒出各种状况。

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我们组织语言用以表达观念,但我们如何确认自己找到了合适的语言?

同样的,我们也试图用观念反映客观事实,但我们如何确定自己的观念是正确的?

还有那些我们从自身经验得出的主观事实(与观念的区别在于它是实际发生过的)又真的是正确的、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吗?

在理想路线下,语言能准确描述观念,观念能准确传达事实。但遗憾的是,现实路线才是常态(这点不证自明),语言误解了观念,观念歪曲了事实。

在现实路线下,客观与主观含混不清。人与人之间误解连连,问题更是不可能得到高效率地解决。总体上讲,理智与情感纠结在一起,人们被外表所迷惑,难以认清被裹挟的本质。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怎么可能不做蠢事呢,更遑论漂亮地解决问题了。

另一种现实情况是其实“事实”大家都清楚,道理(正确的观念)大家都懂,可最后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无奈的是这很可能并不是出于本心,之所以不按照我们懂得的道理做事,是因为:

我们需要在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社会利益以及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之间做利益权衡,找到对自己的最优解。

总的来说,今天我们在局部地区做抉择时,由于受制于周边力量,常常不得不遵从他人。
——出处丢失

“可怕,不,应该说绝望!”你说道,“之前在说How这一圈时还觉得这么积极,怎么到这里就这么消沉了……”

哈,不用这样。之前不是说过了吗——有问题才有解决办法。换句话说,正因为知道了症结所在,才容易对症下药,而学习思考就是“解决办法”这味药的药引子,这本小册子的另一个主题就是做一味名为“解决问题”的药!

灰色地带是指真相不能被清晰确认出来的情况。生活中充满了这种情况。

灰色地带之所以会存在,是因为事物有时候并不是黑白分明的。你常常会发现自己所处的境地不属于绝对意义上的黑或者白,它们没有明确的对立面。

这仅仅说明你没有看清楚它们。不要将你主观上的某个灰色观念无限放大到包括整个世界,并且认为这就是世界的本来面貌。

负面(含混不清)只有在正面(清晰明确)已知的情况下才可以被确认为负面。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因此,当你陷入负面泥潭时,也不要丧失信心。现在你正经历“含混不清”,但是,“含混不清”的情况之所以出现,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清晰正确”的经验。

如果“清晰正确”是可能的,那么你目前所不明白的事物、正“含混不清”的事件最终会水落石出,清晰正确。

理论上来说,克服目前经历的模糊状态,从而到达真相的那一天总是存在的。
——《简单的逻辑学》 作者:D.Q.麦克伦尼

(突然冒出了一个感想:这一点对于贪图短期,缺少耐心的人或许是一个启发。)

既然已经明白了问题所在,接下来就说说解决办法。

待续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670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928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926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38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112评论 4 35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38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45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32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96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96评论 2 31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9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26评论 3 31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600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906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85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16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21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