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需要传承,需要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去弘扬。没有文化的给养,我们的同胞的精神领地会变得贫瘠;没有文化的传承,我们的国家无法变得更加强大。现在的学生小时候学口才,抠奥数,背英语。长大了雅思托福想着出国深造。成长过程中就是做题,为了中考和高考,疏远了本就更应该亲近的传统文化。其实他们最应该学习的就是国学。有人不知道汉族是不是少数民族,有人说不全四大名著,有人不知道清明节是什么节日,有人甚至不知道我们为什么叫炎黄子孙!
教学受考试的影响,往往使形成学生去死记硬背、机械训练、重复训练的错误模式。从而忽视了对教材思想的深度挖掘。使教师忽视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这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甚至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浮躁的社会许多负面作用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着学生的生活,影响着他们的成长。西方节日的盲从、快餐文学的泛滥。网络游戏、卡通漫画书、娱乐报刊、韩剧……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浸染着,被喧嚣的社会侵扰着。许多青少年空暇时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漂流,以致于不懂得起码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对自己的父母出口不逊,甚至跳楼恐吓,离家出走。在学校里也是一样,用手机打游戏,用手机看电视剧。他们已经彻底没有了教养。面对这种情形,语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构筑青少年健康人格的重任。中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必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已经迫在眉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乐观积极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基础教育要重拾阵地,语文教材中已经选入了大量的文化典籍,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更加注重渗透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是非常必要的和迫切的,更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教材思想的深度挖掘,重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高。避免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切勿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明确“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使其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成长的需要,这与党和政府的“培育民族精神”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教师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