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化灵活,丰富多彩,就是心理的变化多,描写的内容丰富,这是从心理描写的形式上提出来的,是一种倍受人喜爱的心理描写方法。这种心理展示,就一篇文章来说,一般要出现多次,涉及的面比较广,少则一个段落,多则整篇文章,只有这样,才能够形成变化,才可以表现出心理的丰富多彩。因而这种描写的显著特点,是具有照应性,前有心理,后有心理,虽变化不同,但手法一样,就会构成前后相照的关系,对内容的丰富和结构的严密都会产生积极意义。
运用这种方法,就心理出现形成的情况来看,不外乎两种情况。
一、心理描写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变化,变化的依据是情节,变化的情况比较自由,没有一定的规律,没有固定的顺序。这种情况,变化最大,心理描写的频率也最多,可以充分体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当然,这种心理推进的过程,要受情节制约,与情节几乎同步行进,从而构成一定的心理描写优势。例如,《醉人的春夜》这篇小小说,就主要采用了这种心理描写形式。
文中的心理描写,主要体现在重要人物陈静的身上。夜深了,她走在昏黄路灯下的胡同里,自行车坏了,她“从心底发出一声无可奈何的喟叹”,以此构成心理描写的始端,并造设悬念。然后是:小伙子骑车子一掠而过,看到陈静又转回来了,她心理顿时“紧张起来”;小伙子与她的对话,又使她产生了“矜持和自卫的心理”,于是她“语无伦次”了;小伙子似笑非笑地望看她,她又“稍稍镇静了”;小伙子找到了车坏的原因之后,她的“心里升起了一线希望的光”;可是,小伙子没有工具,无法维修,她的“心里又是一片黑暗”;小伙子问她的家离此多远,她又紧张得“没了主意”;小伙子说前面有车铺,可以修好车子,可她认为是骗她,“差点哭了”,“心里咒那小伙子”;“沮丧、恐惧,一股脑儿没了”;最后是她觉得灯是格外的亮,空气也有一种“醇美的甜味”。你看,这篇仅有一千来字的短文,心理描写的频率和变化就达十几次之多,它与情节同步发展,灵活多变,丰富多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产生了积极的意义。
二、心理描写也是按照情节的发展而变化,但这种变化是有规律有顺序的,一般按照某种感情的由轻到重来推进,表现为层层深入递进的关系。这种心理变化的频率并不多,心理描写的文字也比较简洁,内容比较丰富,但色彩并不多样,形式的变化也不会很多,因而给人的印象十分深刻。例如《杨修之死》这篇文章,在插叙部分,具体交代了杨修被杀的原因,既写了六件事情,也写了曹操六次心理变化情况,每次变化都在事件之后出现。请看这六个心理描写的句子:
①操虽称美,心甚忌之。②操虽喜笑,而心恶之。③操闻而愈恶之。④操因疑谮害曹丕,愈恶之。⑤曹大怒,因此亦不喜植。⑥曹见了大怒。
这六个句子,分别出自课文4至9节的末尾,用的都是心理描写,不难看出,这些心理变化,基本上是按照由轻到重的递进顺序排列的,由“忌”到“恶”,由“恶”到“愈恶”,由“愈恶”到“大怒”,从而十分清晰的显示了曹操杀死杨修之前心理变化的全过程,给人的感觉是十分具体鲜明的。
运用这种心理描写,要注意一点,就是要确定好心理流动的方向,并要沿着这一方向推进,要么是变化多姿的,要么是递进深入的,尤其是后者,不能中途旁逸而影响心理描写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