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前天晚上睡得不太好,酒店的枕头太软,胃部时不时的痛,晚上醒过来好几次,但清晨依然5:00就醒了。
本着临阵磨枪的想法,把重要的考点又过了一遍,再次朗读作文素材和每天积累的作文,幻想着说不定就考到了相同主旨呢。
8:36赶到考场——翰林学校。交手机、国安检门、进考场核念身份。机器面部扫描与身份证的重合度只有40%多,年轻的小伙子一时有点无措。我笑着说:“如假包换。谁请枪手会请一个这么大年纪的人了呀!在身份证照片近20年了,肯定和现在不一样呀。”另一个小姑娘拿着身份证、准考证,仔仔细细地把我从头发丝看到下巴,终于确认是身份证快临期的原因。
坐下来,距离开考不到10分钟。边休息边填写信息,试卷发下来后,我没有急着去看材料分析题和作文题,按部就班的先从选择题开始,丝毫也不想因为后面的大题影响考场心情。
尽管文化素养背了十多页纸,但单选题中仍难有六七道题没有把握。材料分析题的第一题就让我懵了——从教育本质观的角度分析教师行为。我的天哪,之前的任何一次复习,从来没有接触到过教育本质观,今年的考题又难出了新高度呀。总不能空着吧,我只能把它以教育观的角度去做了。幸运的是职业道德和阅读理解做得还算顺手,还有55分钟。
又到了大难点——作文:现在人们出门经常带两样东西,钥匙、手机。钥匙是打开私人空间的密码,但私人空间并不完全私密。手机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人们通过它走向外部世界。但有时人们发现打开手机,看着通讯录,不知道该打给谁。请根据以上材料,写论说文。
看着这作文题,我努力让自己静下心来分析主旨,可脑子处于当机状态,怎么也想不出一个比较新颖的题目,时间不知不觉就只剩下40分钟。不能再耗了,将就用吧——在私人空间和公共空间畅行。第一段归纳材料,引出题目即观点。第二段写私人空间是肉体的歇脚处、心灵的栖息点。第三段写公共空间是扩大视野,增进交流的绝佳地。第四段写手机是打开公共空间的钥匙,为何会不知道打给谁?因为没有挚友。怎样的朋友是挚友、怎样结交挚友?第五段小结。到第五段时,考试结束铃声响起。我抖着手写完了最后一句话,正好1000字。
庆幸全部做完了,庆幸考试时只痛了一次。虽然考完了,却对结果丝毫没底。晚上对照估分,单选题42分,材料分析和阅读理解我只敢给26分,作文题我自己给了23分,总分91,貌似将将合格。
但其实有太多的不确定性。只能等到11月7日出最终结果了。听天由命吧,但愿这是教资的最后一场考试。